任育嬌 魏文兵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技術偵查措施的使用為現代偵查措施提供了更好打擊犯罪的路徑,但是卻出現了與個人隱私權沖突的問題。技術偵查措施與個人隱私之間的沖突與平衡,是當前要迫切解決的問題,通過完善技術偵查措施的審批制度;適用上堅持比例原則;明晰技術偵查中隱私權保護的界限,以期平衡技術偵查與隱私保護之間的沖突。
【關鍵詞】 技術偵查措施 隱私權 重罪原則 比例原則
一、基本問題概述
世異則事異,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視域下,傳統偵查手段主要以口供為中心,面對犯罪分子反偵訊手段日益增強的現狀,技術偵查措施的出現有效的彌補了傳統偵查措施的不足。但是,在技術偵查措施取得成效的背后,又出現了技術偵查措施與偵查對象之間隱私權沖突的弊病,因此探究技術偵查措施與個人隱私權之間的沖突問題。
(一)技術偵查制度基本概說。有關于技術偵查措施的概念,學界主要有特殊偵查措施說、技術手段措施說、秘密偵查說等不同觀點。我國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增加了"偵查措施"一節,并在第148條至152條做出了專門規定,在批準手續、適用范圍、保密、有效期限、以及用途限制上對技術偵查措施做出了明確。在我國技術偵查措施的種類主要有:監控類、控制下交付以及隱匿身份的偵查措施。公安機關的有關規定中也對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做出了規定:即將技術偵查措施的使用權限規定在設區的市一級公安機關負責技術偵查的部門實施,任務是實施各種記錄、行蹤、通信以及場所監控。
(二)個人隱私的界定。隱私的整個發展經歷了少數人的特別隱私權、以"隱"為特征的保護階段以及個人隱私保護階段,其以"私"為主要特征。從法理學的角度,隱私定義為:即已經發生的符合道德規范且是正當的,但又不愿意展示的人、事、物以及情感活動等。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有多種承載形式,如個人本地數據資料、個人身份信息、電子郵件地址、網絡通信內容、位置信息、社會關系以及用戶網絡行為軌跡等。正是基于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也就由此引出了技術偵查與個人隱私的沖突問題。
(三)研究的必要性。隱私權作為人們一項自由活動的權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并且人權公約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但是隨著國家公權力的擴張,公民隱私不受任何侵犯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政府的職能不斷轉變,全能型政府的出現,使得政府承擔著更多得維護治安秩序,懲治犯罪的職責。要想享受安全、和諧、健康的生活環境,私權利向公權力的讓渡是必然的。
二、技術偵查措施與個人隱私之間的沖突與平衡
(一)技術偵查措施與個人隱私之間的沖突。沖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與個人住宅隱私之間的沖突。傳統偵查措施搜查是對公民住宅進行搜索和檢查,但是技術偵查措施則主要通過監控、監聽、高空監視的方法,并不需要進入住宅內,但這無疑會擴大偵查范圍,進而擴大隱私侵犯的范圍。二是與通訊秘密權之間的沖突。進入"互聯網+"時代,通訊方式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比如電話、微信、電子郵件等。對多種通訊工具的監聽、截收等,如若不加以規制,必然會與公民的通訊秘密權發生沖突。三是與信息秘密權之間的沖突。公民個人隱私信息仍然為個人不愿為外人所知悉的,對于那些信息可以公開那些不可以公開,其決定權在于個人,偵查機關對此類信息并沒有獲得讓渡的權利。
(二)技術偵查措施與個人隱私之間的平衡。技術偵查措施作為一種偵查手段,對打擊犯罪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的隱私權的追求就變得奢侈了,平衡二者之間的關有重要的意義。一是從法益的角度衡量。技術偵查措施有保護公共利益的價值,而個人隱私的保護則是基于個人利益的價值,在法益層面按照孰重孰輕進行衡量。當一方利益明顯大于另一方的時候,我們傾向于優先保護法益大的一方。二是從罪行輕重的角度衡量。重罪原則可以為我們提供較好的借鑒,,將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范圍以列舉的方式表現出來,據此劃定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范圍。
三、我國技術偵查制度中隱私權保護的完善
新刑事訴訟法對我國技術偵查制度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有些粗略,導致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某些層面的沖突和矛盾。從個人隱私保護的層面,技術偵查措施的適用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才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一)完善技術偵查措施的審批制度。由新刑事訴訟法可知,新法只說明了技術偵查措施的使用要經過嚴格的審批制度,但是并未說明由誰審批、如何審批、由誰監督等問題。技術偵查措施的合法性審查尤其重要,以期防止有關人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
(二)適用上要堅持比例原則。比例原則顧名思義就是說在選用技術偵查措施時,要注意對犯罪的查緝與公民隱私權侵犯之間要具有合理的相關性關系。針對具體犯罪行為,只有在窮盡其他偵查措施仍然不能實現偵查犯罪的情況時,才可以經過嚴格的審批之后選用技術偵查措施。
(三)明晰技術偵查中隱私權保護的界限。在技術偵查措施中,明晰隱私權保護的邊界即偵查人員明確職責范圍,法無規定即禁止。這其中不僅包括對那些人的隱私可以實施技術偵查還包括對特定對象所可以采取技術偵查進行監控的范圍。
【參考文獻】
[1] 公安部.《公安機關規定》第255條.
[2] 沈屮、許文潔著《隱私權論兼析人格權》[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7頁.
[3] 徐鶴喃:《刑事訴訟監督與人權保障》[J].載《檢察日報》2004年2月24日.
[4] [英]丹寧著:《法律的正當程序》[M]李克強等譯,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2版,第2頁.
[5] 胡忠惠:《技術偵查制度中的隱私權保障問題研究》[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簡介:任育嬌(1994-),女,漢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2017級偵查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偵查學。
魏文兵(1993-),男,漢族,甘肅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偵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