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 那么當前高職學生如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養成教育成為重中之重,而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養成教育的主要陣地,主渠道。高職學生的養成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教學和輔導員工作的重點內容,是一種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艱巨的教育教學任務,養成教育主要通過思政教育者班主任輔導員的正確引導,樹立榜樣的示范作用以及思政課課上和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各項良好的行為習慣,促成養成教育的最大化成效。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 ,高職學生的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語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與“行”的統一.盧梭曾指出,在教育中“要按照你的學生年齡去對待他”所以對于世界觀即將走向成熟 ,思維反映極其活躍的高職學生來講,養成教育對學生起到明辨是非, 堅定信念,端正態度的重要作用,對于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是其它學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養成教育是人生的成功前提
世界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卡皮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當記者問他“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卡皮察出人意料的回答是“在幼兒園。”記者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些什么?”卡皮察給出的回答是:跟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不拿別人的東西;飯前洗手;物品擺放整齊;有過失表示歉意,并積極改正; 午飯后休息;學習過程中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自然。這些就是他認為所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養成教育在于它使受教育者通過長期培養,反復訓練把教育者實施的教育思想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變他律為自律,并養成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將對學生受益終身,它是人生成功的前提與基礎。
2.2 養成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核心
培養高技能型人才、實用型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使命,這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更應將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養成教育”的出發點即培養德才兼備型人才,這與高職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目標相一致。養成教育要求我們教育過程中要關注培養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專業領域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敬業精神。思想道德素質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高職院校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環節中滲透養成教育。促進學生不斷養成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世界觀、人生觀及良好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實現由“校園人”到“社會人”的過度,培養當代大學生成為新時代的道德規范的實踐者、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的引領者。
2.3 以養成教育做為高職院校學生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核心
踐行道德規范、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目標。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必須將養成教育目標融匯在具體工作中,提高養成教育的實效。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形成關鍵時期讓學生實現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統一,進而促進學生管理工作更具針對性。
2.4 養成教育是高職思政教育的重點內容
近些年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轉向,當今社會青年學生普遍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學生升入大學前受傳統應試教育評價體系影響,學生升入大學后易出現學習主動性不足、行為習慣問題日益突出,學生不愿意學習,不會學習,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僅如此,還有學生不會做事,不會溝通等等,原因在于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時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空白。高職學生缺少的不是智慧,缺少的是良好的多方面的習慣。因而當下對高職學生而言,最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是養成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補上、補齊養成教育的一課,這一課需要思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以及班主任輔導員的通力配合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合力,補上高職學生的養成短板。
3.1 班主任輔導員要將養成教育作為重要工作內容。
養成教育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培養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人,成才的先決條件,班主任輔導員要將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作為工作重點和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即是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優秀。考察一個學生的道德品行首先要看這個學生的行為習慣,只有行為習慣得當的人,才能成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本人在17年的班主任輔導員工作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注重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對學生未來發展、生活質量提高、工作能力提升至關重要。
3.1.1 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達爾文說“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縱觀古今,凡成功者必是遵守并合理利用時間的人。班主任從第一次班會開始立下規矩,必須遵守時間,遵守在校的作息時間,例如:在我擔任12級機電五年高職班主任工作時做過調查,全班38名男生,其中有20人在初中有曠課的歷史,但是經過一學期的遵守作息時間的養成教育后,第二學期已經沒有曠課的學生、遲到早退的學生也沒有了,該班連續評為院級優秀班集體、市級先進班集體等榮譽,所以說班主任是養成教育工作的第一人,班主任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是否得當,關系到是否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關系到每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3.1.2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習慣改變命運,習慣鑄就命運。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寫作業習慣是每個老師以及家長的期待。“但是目前高職學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遠大的人生理想與目標,組織紀律性差,沒有自我約束能力,缺乏意志力,上課玩手機、低頭、說話,沒有禮貌,不會使用文明用語。從學生的思想行為實際來看學生的養成問題很突出。一方面學校、班主任進行正面引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并實施,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一對一精準幫扶的手段,結對子幫扶,選擇已經形成好習慣的同學,幫助沒有形成良好習慣,但有積極跟進的同學,對于思想不主動的學生,由班主任與各任課教師集體幫扶,從而保重養成教育目標的實現。
3.1.3 培養學生的遵守信義的習慣。德萊說“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誠信是做人的無形資本,作為班主任輔導員,必須要使自己的學生養成遵守誠信的良好習慣,成就學生未來的人生。人無信不立,信義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養成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輔導員的身先垂范作用更為重要。常言道:身教勝于言教,班主任輔導員的言行和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學生。因此班主任輔導員首先應當政治素質過硬,道德品質優秀,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率先做一名社會主義道德的踐行者,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同時,選擇適當時機還要明確對學生輔助提醒,直接告誡,及時把握住學生思想動向。
作為一名高職學生,我認為能夠養成遵守時間、學會學習、遵守信義的習慣還不夠,仍要加強,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使養成教育全面開花結果。
3.2 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突出養成教育
思政課是對學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養成教育是我們對學生思想教育過程的基礎教學內容, “思想政治課”必須把“養成教育”滲透在思政課課上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中,思政課教師應持之以恒、潤物無聲地在每一次面對學生的教學實踐中貫徹“養成”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造就又紅又專的新時代技能型人才。
3.2.1 養成教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貫徹
高職院校定位是培養技能性的技術人才,但是為了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我國新時代思想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我們的人才目標需同時具備“素質、知識、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學校教育盡可能做到文化基礎知識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專業技能教育的有機結合。特別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堅持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讓養成教育貫穿其他專業學科。同時,作為思政課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科的特點、教學內容偏向養成教育的優勢,在教學中貫徹養成教育。例如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部分內容時 結合第一部分知識,在教學中融入講禮貌,做文明人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在學習法律部分知識時將遵紀守法的養成教育滲透其中、學習道德部分內容時要把遵守職業道道愛崗敬業的良好習慣融入其中。依據《形勢與政策》的熱點新聞,灌輸學生的學習新知識的習慣,在思政課教學中構筑起全方位的養成教育網,使養成教育課課有滲透,并常抓不怠,達到真正的培養目的。
3.2.2 養成教育融入課外活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除了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外,還應常參加課外活動,參與假期社會調研,假期家庭勞動等實踐,在學生身邊的生活與社會間架起橋梁,以期學生以更好的心態適應社會。暑期社會實踐,校園講座,校園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勞動習慣的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同時養成教育列入學生成績評定的內容之中,課堂表現,課后作業,都是考查學生學習習慣的指標,為突出思政課的過程的教育奠定基礎。
教學相長。“養成教育”也是一個師生在參與教育實踐過程中共同成長的過程。多年的思政課教學和班主任輔導員實際工作使我愈發感受到,教育者發揮榜樣作用十分重要,養成教育需要從教者,必須要做的正,行的端,對學生要公平,矯正學生不良習慣,在教育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用身教影響受教育者,培養起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使我們的教育獲得成功。
(作者單位: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