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
【摘 要】目的:探究抑郁癥病患采用針對性睡眠干預效果。方法:選擇在我院進行予以對癥治療的72例病患為研究樣本,其住院時間均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之間,采取隨機數字排列表法將其分成組均36例的實驗組以及常規組,予以常規組病患基礎睡眠護理措施,予以實驗組病患針對性睡眠干預,比較每組睡眠質量得分。結果:干預后實驗組睡眠質量得分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抑郁癥病患采用針對性睡眠干預可有效改善其睡眠情況,應在臨床大力傳播。
【關鍵詞】抑郁癥;針對性睡眠護理;療效;焦慮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抑郁癥臨床又稱為抑郁障礙,其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低落,并且還具有顯著性和持久性特點,該病發作時間無統一性,短則2周,長者甚至維持數年,并且還具有反復發作性[1]。抑郁癥病患通常會伴有睡眠障礙等問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維護情緒穩定,尤其是對于抑郁癥病患來說,睡眠障礙會嚴重影響疾病治療。因此,本文對實驗組病患實施針對性睡眠干預,效果明顯,現闡述如下:
1 基線資料以及研究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72例抑郁癥病患為研究樣本,其治療時間均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之間,采取隨機數字排列表法將其分成常規組以及實驗組,組均36例。常規組與實驗組男女比值分別是19:20、17:16;年齡平均值分別是34.593.04歲、34.823.19歲。兩組基線數據經統計學軟件分析顯示P>0.05,可實施分組探討研究。
1.2 研究方法 予以常規組基礎睡眠護理措施,護理人員為病患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于病患睡前實施溫水泡腳,幫助病患提升睡眠質量。予以實驗組病患針對性睡眠干預,護理人員需定期對病患睡眠情況實施評估,并通過主動與病患交流,了解導致其睡眠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針對睡眠問題予以有效的解決措施,對于因環境因素而導致的睡眠障礙問題可通過合理調節病室溫度以及濕度,保障新鮮空氣流通,病患入睡時可降低光線強度,改用床頭燈等,避免強光刺激,為病患提供舒適、整潔、安靜的睡眠環境;對于因護理工作影響睡眠者,護理人員每日集中時間為病患進行護理措施,盡量避免在病患入睡時對其造成刺激;對于服用安眠藥助眠的病患需遵醫囑用藥,在用藥時要注意時間、種類和藥物劑量,可采取睡前溫水泡腳、飲用溫熱牛奶等方式減少病患對安眠藥物的依賴性,必要時可予以病患穴位按摩,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提升睡眠質量。
1.3 觀察項目 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自制的睡眠質量評分表,由護理人員依據病患睡眠情況實施填寫,滿分十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患睡眠質量越差,比較每組最終得分情況。
1.4 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差異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當顯示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突出。
2 研究結果
干預后常規組睡眠質量得分高于實驗組(P<0.05)。
3 討 論
抑郁癥患者通常會伴有睡眠障礙情況出現,但是導致其出現睡眠障礙的因素較多,因此病患失眠情況較為復雜[2]。良好的睡眠質量可保障病患意識思維清晰,有利于穩定情緒,提升其認知能力。因此,對抑郁癥病患采用何種護理方式可提升其睡眠質量為臨床研究的重點。
針對性睡眠干預主要針對病患睡眠障礙問題予以相應的干預措施,通過對病患睡眠情況實施評估,了解導致其失眠的主要原因,針對該原因實施具體的護理措施,有利于保障護理工作的有效性[3]。本文中,實驗組與常規組病患在實施干預前,兩組均有較為明顯的睡眠障礙問題,但實驗組病患在實施針對性睡眠干預后,睡眠質量得分低于常規組(P<0.05)。實施針對性睡眠干預,通過消除影響睡眠質量的不利因素,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減少對病患睡眠的刺激。提升抑郁癥病患睡眠質量,可穩定其不良情緒,減少住院時間,避免疾病反復發作,促進病患機體恢復,有利于其早日回歸社會生活[4]。綜上所述,抑郁癥病患采用針對性睡眠干預可提升病患睡眠質量,對改善其抑郁情緒具有積極作用,應在臨床抑郁癥病患中大力傳播。
參考文獻
王旭東,喬明琦,張樟進等.中醫藥治療抑郁癥的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1):93-96.
王禮軍,郭本禹,張磊等.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分析系統及其在慢性抑郁癥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4):766-770.
朱偉玉,徐美英,高志虹等.針對性睡眠護理在抑郁癥患者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34):2675-2677.
董雨默.抑郁癥患者治療中針對性睡眠護理對PSG指標及抑郁量表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14):2184-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