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波
【摘 要】目的:評價經椎板間入路治療L5s1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情況。方法:選擇2019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L5s1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30例為觀察對象,均采取經椎板間入路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評價治療療效。結果:與術前相比,術后隨訪1個月,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評分均有顯著改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椎板間入路治療L5s1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佳、安全且微創,是一種很有應用價值的治療術式。
【關鍵詞】經椎板間入路術;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鏡
【中圖分類號】R6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與疼痛科等科室多發病癥,是因為纖維環破裂、亦或是腰椎間盤變性等原因造成髓核突出,對神經根造成刺激或是壓迫,由此表現出的一種綜合征[1]。該病的特異表現是腰腿疼痛。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數量也日益增多,臨床對本病的治療方法也有很多種,椎間孔鏡技術相較于傳統開放式手術,更具微創特點。下面就對該術式的應用價值進行闡述。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病例資料 選擇2019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L5s1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30例為觀察對象,分別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在38歲~75歲、年齡均值是56.2±4.3歲,患病時間1~13年、病程均值7.6±0.6年。納入標準:①與L5s1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診斷相符、并無腰椎不穩;②患側下肢存在顯著坐骨神經痛/放射性疼痛癥狀;③經CT和MRI影像學檢查確診;④非手術治療并未見效。剔除標準:①存在腰椎管狹窄癥;②存在腰椎后路手術史;③腰椎不穩;④馬尾損傷綜合征;⑤有骨折、腫瘤和感染等合并癥。
1.2 方法 采取經椎板間入路椎間孔鏡TESSYS技術將髓核摘除:行局部麻醉,在俯臥位下,將患者腰部墊高,腰椎后弓,促使椎板間隙徹底打開,于正位X線引導下,確定病變椎間盤的椎板窗,在相應椎板窗皮膚處做一長約7mm的縱行直切口。取穿刺針穿刺患側關節突,將導絲置入其中,用擴張器鈍性分離皮下軟組織,將擴張器置入直徑為7mm的外工作鞘,再置入SPINENDOS椎間孔鏡操作通道,外工作鞘予以旋轉,實現椎旁肌肉的分離,對外工作鞘的深度進行相應調整,確保頭端至椎間隙黃韌帶處,于內鏡下,剪開黃韌帶,切除一部分、促使黃韌帶切口變大。外工作鞘頭端順著黃韌帶裂孔插入椎管當中。在進入到椎管之后,便可看到有大量的硬脊膜外脂肪組織、在包繞著硬脊膜囊與神經根,用射頻電凝燒灼釋放組織,實現神經根與硬脊膜囊的清楚顯露,結合椎間盤突出位置和相鄰神經根的位置關系,外工作鞘相應選擇在神經根腋下入路、神經根肩上入路。在內鏡下,分離神經根和突出椎間盤兩者間存在的粘連,旋轉外工作鞘將神經根推開、至突出椎間盤處,將髓核組織、損壞的纖維環摘除掉,確保神經根徹底減壓。注意,對正常的髓核、纖維環不要過多的摘除。術后將椎間孔鏡與工作通道拔除,并不需要置入引流管,縫合。
1.3 評價內容 對術前、術后各時間段腰痛、腿痛VAS評分進行統計。VAS評分采用疼痛自評量表,取一長10cm評價尺,一頭是0、代表無痛,一頭是10、代表劇烈疼痛。
1.4 統計學處理 經SPSS22.0統計學軟件做本文計量資料的處理,以表示,采用t檢驗。假設檢驗標準為P=0.05,小于該值時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術前相比,術后隨訪1個月,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評分均有顯著改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椎間孔鏡技術是近些年來新興的一種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相較于傳統的開放式手術而言,該項手術技術造成的創傷小、給組織帶來的牽拉力度小、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迅速,最短僅1天便可以離床活動[2]。而且,椎間孔鏡技術也并不會對脊柱穩定性造成不良影響,因不同于開放式手術創傷大、暴漏多的缺點,在微創條件下并不會導致有很大的出血量。
椎間孔鏡技術的實施最主要是解除掉神經根壓迫癥狀,并不是徹底切除退行性變的椎間盤,如果手術過程當中較多進入到椎間隙當中做椎間盤的電凝、切除等操作,可能會加大椎間盤纖維環裂口,使髓核更進一步發生退行性變,加大術后復發的可能性;而過度的將髓核組織摘除,也會導致椎間盤間隙的高度丟失,徒增關節承受壓力,所以,可以這樣來說:使用TESSYS技術直接摘除掉突出或脫入椎管的髓核組織,效果要好于在椎間隙內髓核組織的大范圍切除[3]。因此總結手術經驗:在手術過程當中,以對神經根、硬脊膜囊腹側的有效減壓為基本條件,應嚴格控制對后纖維環的切開,不建議摘除掉椎間隙當中沒有突出的髓核組織,而在摘除了椎管當中游離的髓核組織之后,需及時對后纖維環裂口做電凝塑形,由此減少術后復發幾率[4]。
本次實驗研究通過將鏡椎板間入路椎間孔鏡技術用于治療L5s1椎間盤突出癥從結果上來看,與術前相比,術后隨訪1個月,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評分均有顯著改善。由此可以見得:經椎板間入路椎間孔鏡技術治療L5s1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佳、安全且微創,是一種很有應用價值的治療術式。
參考文獻
王作偉,菅鳳增,王興文等.經皮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入路和椎板間入路的對照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6,32(12):1214-1219.
吳駿,劉偉,王美林等.經椎板間入路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34):74-76.
段婉茹,胡岳,齊騰飛等.經椎板間人路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6,16(4):204-209.
陳日高,余洋,樊效鴻等.椎板間入路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期臨床療效[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6):49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