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瓊
【摘 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手術患者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于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接受手術的288例艾滋病手術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隨機分配144例患者,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實行風險護理管理,對比在兩種護理方式下,護理過程中的風險發生情況及職業暴露率。結果:經過本次對照實驗后發現,采用風險護理管理的觀察組患者,有1例患者發生跌倒,風險發生率為(0.69%),管道滑脫1例,管道滑脫率(0.69%);而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的對照組患者,出現意外跌倒3例,管道滑脫2例,管道滑脫率(1.38%),職業暴露1例,職業暴露率(5.26%)。對比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艾滋病手術患者采用風險護理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風險發生率及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率,提高護理針對性,且對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有較大的保障。
【關鍵詞】艾滋病;手術;護理;風險管理;方法;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前言:當下,雖然醫療衛生事業有著飛躍式的進展,但依然存在著少數疑難雜癥不能被治愈,艾滋病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該病癥又被成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會對其自身的免疫系統造成損害,主要通過性關系、母嬰、血液進行傳播。由于艾滋病具有傳染性,且護理人員在對其進行護理時,難免會使用銳利的針頭、或者接觸其血液、體液,因此,有著較高的職業暴露危險,大大增加了護理人員感染艾滋病的風險,此外,多數艾滋病手術患者基礎疾病多,康復時間延長,在常規護理模式下,易發生意外事件,如壓瘡、墜床、跌倒、管道滑脫等,對此,需要在護理過程中增加風險管理,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確保患者的人身安全。本文就艾滋病手術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效果進行了詳細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共288例,均被確診為艾滋病患者,實驗開始前,將其分為了使用常規護理方式的對照組和使用風險護理管理的觀察組。觀察組中,98例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43.33±1.85)歲;對照組中,102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 平均年齡(45.23±0.74)歲。兩組護理人員共19人。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具備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用藥、飲食進行護理。觀察組使用風險護理管理,首先要進行風險識別,在醫院中,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針頭、患者血液、體液及被上述物品接觸過的各類用具,因此,護理人員應隨時記錄患者的各類情況[1]。其次,護理人員要在護理過程中加強風險防范意識,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護理:(1)科室管理人員建立完善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與監控措施,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向其講述護理過程中容易造成職業暴露的風險點,并通過視頻、圖片等進行展示,盡可能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2]。(2)由于艾滋病患者做完手術后根據需要會放置引流管,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較高。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難免需要接觸患者所使用過的針頭,體液、血液、分泌物等,在接觸前,需要嚴格按照艾滋病防護標準佩戴一次性乳膠手套,必要時戴雙層手套及戴面屏,檢查無誤后方可開始,但在接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手套破裂且手部直接接觸體液、血液等,應及時進行衛生消毒[3]。(3)由于艾滋病的不可治愈性,且傳染性較強,在護理過程中,如護理人員不慎被患者使用過的針頭等銳器割傷,極有可能使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威脅身體健康,因此,在艾滋病手術患者護理開始前,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的技能考核,主要針對其實際操作,如防止被針頭割傷,皮膚沾染患者體液、血液等,因此管理人員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技能考核,達標后才可加入對艾滋病患者的護理[4]。(4)艾滋病手術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生墜床、跌倒、壓瘡等情況,護理人員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專科護理,對患者進行二十四小時的監控,并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疏導其負面情緒,促使患者樹立自信心。(5)科室應及時對發生的風險事故進行分析討論,進行整改,防止再次發生。
1.3 評價指標 本次實驗的評價指標以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風險發生率、職業暴露率為主。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3.0進行統計系分析處理,(n)為計數資料,風險發生率、職業暴露率(%),(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 討論
近年來,艾滋病的發病率在不斷增加,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的患者需要對其進行手術治療,而術后護理過程中,易出現風險及職業暴露,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高[5]。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接觸艾滋病患者接觸過的物品或者體液、血液等,因此,應具備較強的風險防范意識。據本次實驗來看,對艾滋病手術患者采取風險護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風險發生率及職業暴露率。據表一可以看出,使用風險護理管理的觀察組,風險發生率為(1.38%),職業暴露率(0),而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的對照組,風險發生率(3.47%),職業暴露率(5.26%),(P<0.05),由此可見,風險護理管理在對艾滋病手術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價值高,適宜推廣采納。
參考文獻:
翁麗顏.集束化護理在艾滋病并發肺孢子菌肺炎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07):999-1000.
余春華.延續護理對老年艾滋病患者生活質量及病毒載量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50):8-9.
陳偉梅,石義容,苗琪琪,吳寶紅,李莎茜,翁丹英,陳慧雯,徐六妹,程林.集束化護理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病人纖維支氣管鏡診療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循證護理,2019,5(05):400-403.
文元芳.綜合護理措施在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10):150-152.
洪榮,孟繁琴.艾滋病手術患者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及其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0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