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璇
摘要:黨校必須秉承“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到現場教學中,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拓展教學視野,鞏固教學成果。本文在分析了“現場教學法”特點及優勢,以及“講話”特點的必然要求基礎上,提出將“講話”精神融入到現場教學的具體實踐的對策建議,在豐富黨校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現場教學 ? 教學思想 ? 教學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以下簡稱“講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的深刻總結,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作為領導干部黨性教育的主陣地,黨校必須秉承“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到現場教學中,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拓展教學視野,鞏固教學成果。
一、“現場教學法”特點及優勢
中共中央下發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中,提出要加大創新干部培訓方式方法力度,“改進講授式教學,推廣研究式、案例式、體驗式、模擬式教學”。其中,現場教學法正是一種集“研究、案例、體驗、模擬”于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感染力,能夠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拓展學員視野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首先,利于黨校教學創新。現場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傳統單純灌輸式講授式教學向近距離觸碰感知的現場課堂教學轉變,使教學形式更為豐富,教學內容更具吸引力、感知力,使學員有身臨其境,提升教學效果。如,陜西延安、江西井岡山、福建龍巖等地,結合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深入到基層一線調研和理論研究,并將理論研究轉入到課堂教學中,開展一系列現場教學,形成教學科研相長的教學態勢。
其次,利于黨校品牌樹立。現場教學是樹立黨校品牌的重要抓手,組織一次成功的現場教學,既是對現場教學教師綜合素能的考驗,也是黨校組織、協調、溝通、應變和后勤保障能力的綜合展現,通過現場教學,向廣大黨員展示黨校教學形象的直接窗口。因此,黨校通過現場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其成為黨校特色品牌教學,樹立品牌的重要抓手。
再次,利于宣傳平臺搭建。成功的現場教學也有利于搭建宣傳地方特色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如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組織黨員干部赴江西井岡山、陜西延安開展黨性教育;利用豐富的經濟建設經驗,組織黨員干部赴上海浦東、江蘇江陰開展經濟轉型升級教育;利用寶貴的改革創新精神,組織黨員干部赴安徽小崗、廣東深圳等開展改革創新精神宣傳教育。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黨校現場教學品牌也成為地方政府宣傳的重要平臺。
二、“講話”特點的必然要求
首先,提升黨員理論素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馬克思中國化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的深刻總結,富含著新時代中國建設、發展、改革、開放的重要理論成果,也是一門時代感強、內容新,涵蓋著經濟、政治、文化、科學等各個領域的最新重要指示和要求,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育人功能,時代性。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到黨校的現場教學中,有助于提升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
其次,豐富現場教學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極大地豐富了現場教學的理論內容,將“講話”融入到現場教學中,能夠加深黨員干部在讀原著、學原文的基礎上,加深對原理的領悟。
再次,增強現場教學效果。將“講話”融入到現場教學中,能夠讓全體黨員干部更加深入、充分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真理,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增強“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激發廣大黨員干部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此外,將“講話”融入現場教學,能夠把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意志統一匯聚起來,將個人理想、價值追求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民族復興、人民小康有機聯系起來,增強現場教學的現實效果。
三、傳統黨校現場教學存在的誤區分析
現場教學是一種區別于課堂灌輸式教學模式,突破課堂灌輸教學模式的局限和不足,具有“開放性、參與性、體驗性和多元性”特點。傳統黨校現場教學存在的誤區主要表現在:
首先,以“旅游”代替“學習”。學員思想上的誤解,傳統黨員干部現場教學常常存在一個誤解,那就是到教學現場走馬觀花式的瀏覽,黨員干部參加現場教學,例如到紅色資源、革命圣地現場教學等同于觀光瀏覽,抵達現場教學點后,將“游覽”當作現場學習,不能深入領會現場教學的精神內涵,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以“講述”代替“教學”。教師思想上的誤解,黨校教師對于現場教學的誤解,將現場教學單純理解為講述現場歷史故事。其實,現場教學既要對現場教學資源及精神內涵的高度提煉和概括,也需要對現場教學資源所折射出的精神、思想進行宣導,難以將新時代價值觀、發展觀在黨員干部中引起廣泛共鳴,常常存在淺嘗輒止,單純的歷史知識講述。
再次,以“形式”代替“內容”。學員和教師存在的誤解,即,雙方將現場教學作為教學載體,每一處現場教學都有其本質內涵,這也是現場教學能否取得預期教學效果的關鍵。但,很多現場教學常常重形式輕內容,如,穿上“軍裝”便是“重走紅軍路”,重“穿”的形式輕“走”的實質和內涵,難以發揮出現場教學的良好效果。
四、“講話”融入黨校現場教學的基本路徑
當前,全國各地正如火如荼地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學原文、讀原著、悟原理,將“講話”融入到現場教學,也是黨校系統面臨的重大政治任務。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視,扎實推進“講話”融入。領導重視,是做好“講話”精神融入現場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為此,各級黨校要強化思想認識,站在事關領導干部意識形態建設、事關黨校姓黨、黨校改革發展以及為黨培養優秀干部的高度,充分認識到做好“講話”精神融入到現場教學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極端緊迫性,把“講話”作為現場教學的重要內容,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支持,與黨項其他職能部門做好溝通、協調,共同謀劃、推動、設計,確保“講話”融入現場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取得預期實效。
其次,組織上,整合資源,提升教學師資力量。“講話”融入到現場教學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力量作為保障。為此,黨校教師應首先在認真學習“講話”精神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身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全面、系統認識,為“現場教學”夯實理論知識儲備。其次是要黨校選派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年富力強的新教師共同組成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梯隊,發掘“講話”的寶貴精神內涵,并與現場教學融合起來,使現場教學更為豐滿。再次是加強授課“講話”理論知識培訓和學習指導,通過專題研討、模擬帶班、現場觀摩等,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層,不斷提升教學師資力量的綜合素能。
再次,內容上,把握融合,重視教學內容創新。將“講話”精神內涵融入到現場教學,要保證教學的感染力和突破性,宏觀上,現場教學的內容要與新時代對黨員干部的現實素能要求有機結合,體現現場教學時代性。微觀上,現場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實際,體現效用性,將“講話”精神與新時代領導干部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起來,拓寬黨員領導干部解決問題的視野和能力。此外,“講話”精神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實踐性,黨校教師應通過科學引導,鼓勵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多參與社會實踐,通過社會調研將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系統化、理論化分析、總結,在解決問題中領悟“講話”精神。
參考文獻:
[1]陳榮武.習近平關于黨校加強黨的理論教育思想黨[J].政論壇,2016,(23):48-51.
[2]左權.提升黨性教育現場教學的實效性[J].黨政論壇,2017,(09):51-54.
[3]鄭中華.基層黨校打造現場教學精品的實踐探索[J].重慶行政,2016,(02):93-95.
[4]宗慧敏.對黨校現場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7,(04):101-103.
(作者單位:中國共產黨重慶市南岸區委員會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