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各民族民間舞蹈的起源、發展與傳承,都是依托一定的環境展開的。既包括舞蹈起源和傳承地域的自然環境,也包括社會環境。本文分析了漢族民間舞的歷史形成與發展現狀,指出了創新和傳承民間舞蹈的新時代意義,并重點闡述了漢族民間舞創新發展的路徑和揚棄傳承的思想。
關鍵詞:漢族民間舞;藝術教育;創新發展;歷史傳承
一、漢族民間舞的歷史形成與發展現狀
漢族民間舞也呈現了舞蹈傳承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交通狀況、民俗風情、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倫理觀念、人際關系等各種社會文化因素構成的文化環境。
中國的民間舞豐富多樣,從歷史形成視角來看大致分為:狩獵類、原始信仰類、征戰類、慶祝類。狩獵類主要是模擬人們日常的涉獵、投標、模擬獸類等場景,將其用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原始信仰類主要是人們通過模擬祭拜天神以及神靈時的場景,將其拓展為舞蹈的形式;征戰類主要時人們模擬出征打戰時的場景,以激昂的鑼鼓樂助興……從發展現狀來看,漢族民間舞包括了男女配合的云南花燈、東北秧歌;女子的膠州秧歌、安徽花鼓燈、海陽秧歌;男子的山東鼓子秧歌等,還有一些根據不同歷史、地域、審 美、風格等特色自主選擇、重組與創新的漢族民間舞導的教學內容,這些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漢族民間舞便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我國漢族 舞蹈文化的內涵。
漢族民間舞具有群眾性、傳承性、地域性和娛樂性四大特點。它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不斷地適應時代的變遷。其主要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實際生活,通過人們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而總結出來的情感寄托。漢族民間舞的主要作用是為群眾服務,扎根于群眾中,體現群眾們的日常生活,這也正是其群眾性。繼承性主要表現在民間舞是每個時代的象征,是人們思想觀念的集中體現。地域性主要是由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和地理環境造成的。自娛性主要表現在群眾之間為增進感情而創造的一種休閑娛樂活動,用來調節氣氛。
二、創新和傳承民間舞蹈的新時代意義
漢族民間舞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古時候我們華夏民族就十分擅長以歌舞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每個歷史階段的民間舞蹈都很有時代意義。
1.創新發展漢族民間舞的意義
漢族民間舞能夠順應當今時代的發展潮流。舞蹈教育工作者要通過與時俱進的創新,使漢族民間舞文化更具生命活力。
新時代的漢族民間舞,有利于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既能體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又能反映中國人的審美追求,還能將藝術作品集思想性、藝術性與觀賞性為一體。因此,新時代漢族民間舞的創新創作,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創作基調,從社會需要的實際出發,圍繞主題精神來創做優秀的舞蹈作品。抓住作品中人性的閃光點,塑造出具有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堅強意志、高尚品格的人物形象來使舞蹈作品具有感染力。
2.傳承漢族民間舞的時代意義
中國漢族民間舞在歷史演變中適應了現代社會的需要,人們使其不斷融合現代社會中的相關因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幫助它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更好的發展和傳承。漢族民間舞的時代性傳承,需要跟隨社會發展的方向,符合時代的潮流,滿足人民群眾在藝術層面的追求。民間舞教育者要深入到生活實際當中,貼近大眾,才能促進民間舞起到娛樂大眾的作用,這是時代性的主旋律。
廣大的人民群眾是文化的直接傳承者,青年學生也是漢族舞的直接傳承者,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都是依靠人們群眾來實現的。舞蹈教師要努力通過教育教學工作,加強學生對于漢族民間舞文化傳承的意識,讓他們加強對中國民族民間舞文化的保護。
三、漢族民間舞創新發展的路徑分析
作為民間舞蹈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認識到與時俱進的創新是漢族民間舞文化的生命源泉,注重不斷根據當今社會的創新要求和與時俱進的精神來使漢族民間舞得到更好的發展。
1.加強漢族民間舞蹈與時俱進的創作能力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群眾對于民間舞蹈欣賞需求也在不斷地產生變化。所以,漢族民間舞蹈想要取得長足的發展,則必須從創作根源上去下功夫、做文章。高校藝術院系和群藝工作者必須對民間舞蹈的發展做出創新,應該拋棄民間舞蹈中陳舊、低俗以及傳遞封建思想的內容,進行與時代發展相關聯的舞蹈內容創作。基于此,要不斷地鼓勵民間舞蹈的創作者們在保存民間舞蹈特色性、傳統性的基礎上進行現代性的創作更新。在一些漢族民間舞蹈的挖掘性保護中,要結合時代發展和審美需求進行廣泛的藝術創作,才能保持這些民間舞蹈發展的不竭動力,使其在不斷的更新變化之中呈現出新的藝術魅力。
2.舞蹈編創不能墨守成規,要有創新的思想
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民間民間舞的創作不能只是停 留在一個時代中,也不能只是反映一個時代的內容,而是要接受新鮮的內容,豐富自己的內容和形式,符合大眾審美的追求,同時也要遵循社會 的價值觀。漢族民間舞時代性創作主要體現在創新上,在形式和內容上增加新鮮的元素,融入時代性的主題和內容。而創新的基礎,是圍繞著漢族民間舞的地域風格、動作以及韻律而進行的,以充分的展現出傳統文化的精髓。協調好創新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做到合理、有效的銜接,實現與時俱進與文化保護并行,漢族民間舞創作的時代性更具價值。
3.民間舞蹈中融入現代舞蹈元素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我國漢族民間舞蹈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現代舞編創技巧不斷出現在漢族民間舞蹈當中。新時代,我國漢族民間舞蹈中融入現代舞蹈元素,通過現代藝術視角與技巧來將當代人的審美與情趣以民間舞蹈的方式表現出來,不但呈現出與傳統民間舞蹈風格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創作出來的民間舞蹈更能引起現代人們的情感共鳴,具有較高觀賞價值。以東北地區的秧歌舞來說,不僅要體現傳統的“黑土文化”特色,也要融入部分現實題材,適應人們當下的審美情趣。例如,在曾經獲獎的《鄉音》等東北秧歌作品中,就使用了部分現代舞蹈抽象元素,將現代舞蹈中抽象的動作融入其中,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再如《孔雀飛來》、《扇骨》、《老伴》、《牛背搖籃》等。雖然民間舞與現代舞間的派別與風格均不相同,但藝術是無界的,將二者進行有效融合方是民間舞蹈創新的最高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創新發展中應始終保持民間舞蹈自身的特色,這是漢族人民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成的藝術精髓,不能在發展與創新中隨意變更。
4.促進民間舞蹈在產業發展中的創新
民間音樂的產業化發展也是漢族民間舞蹈保護和傳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只有借助產業化經濟創收才能為漢族民間舞蹈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民間藝術的產業化發展,可以加強與其它產業的聯合,共同拓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之路。現今,很多地區的民間舞蹈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產業化嘗試,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民間舞蹈與旅游產業的融合,依托旅游景區開辟民間舞蹈的表演場地,使民間舞蹈與旅游文化得到良好的交融,使游客在觀賞舞蹈的同時,對旅游景點的人文特色產生全新的認識,也對民間舞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無形之中,不僅推進了民間舞蹈的產業化發展,還開拓了民間舞蹈傳承的新路徑。實踐證明,只有在產業驅動下加強自身的創作和發展,才能為漢族民間舞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同時為漢族民間舞蹈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四.加強開展藝術教育,積極傳承漢族民間舞蹈
在群眾藝術工作中,將民間舞扎根于群眾中,使其在民眾中能夠得到廣泛的普及。舞蹈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不同形式的娛樂活動來推廣民間舞。在居民小區中,可以建立活動基地,專門開展民間舞的培訓;通過下鄉活動,將民間舞這種文化活動進行推廣和傳播;在中小學的教育課程中適當加入民族舞的課程安排;編寫有關民族舞的書籍,方便學生自由的學習。另外,營造良好的學習民族舞的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民間舞的積極性。
在藝術職業院校,培養大量專業化的民間舞人才。目前,社會上從事民間舞的工作者大多都是來自于舞蹈院校,渠道單一,并且人數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難滿足社會上對專業的民間舞人才的需要,因此人才的匱乏也限制了民間舞的長遠發展。另外,教學質量也有待提高,漢族民間舞是舞蹈專業教學訓練實踐體系的基礎,加強基礎教學,才能為民間舞人才打好基本功。高等院校中可以加強對民間舞人才的培養,實施特色化、專業化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民間舞的人才。同時,由于民間舞來源于實際 生活,學生很難學到精髓,只能依靠老師的親身傳授,因此老師應該轉變教學方法,把示范教學穿插在民間舞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總之,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為了使得民間舞能夠得到發揚和繼承,我們應該吸收不同地區的文化特點,融入新鮮的內容,改進和完善民間舞中的不足與缺陷,融入民族民間風俗,豐富民間民間舞的內容和形式,從而使其保持鮮活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曾俊,女,云南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