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林,狄官舉,張莉莉,郭蕾蕾
(錦州醫科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1)
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SDL)是指學習者在不論有無外力的幫助下,主動判斷學習需求、形成學習目標、評估可利用的資源、選擇并執行合適的學習方法和評價學習效果的過程[1]。現如今,在多種教育中增強自我導向學習準備能力迫切需要被廣泛認可[2]。自我導向學習已經成為適應當今社會改變的最好方法之一[3]。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不僅是護理能力的預測者[4],而且有研究表明自我導向學習與護生的成就有正相關[5]。而學習效能是指個體的學業能力信念,是個體對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的能力的主觀判斷,是自我效能在學習領域的體現[6]。學習效能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能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困難所呈現出的努力程度和堅持性。研究[7]表明,學習效能與護生的學習成績密切相關。國內對于高職護生的導向學習能力研究較少,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更少,本研究旨在更進一步分析探討高職護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因素,尋找提高高職護生學習成績的應對策略,使其更熟練地掌握護理專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2016年3月至4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我校2013級301名高職護理學生。納入標準:全日制高職護理學生;有語言表達能力或閱讀能力,與調查員溝通無障礙;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排除標準:不合作者、中間休學者。
(1)自我導向學習量表[(8]Self-Directed Learning Instrument,SDLI)。由臺灣學者鄭夙芬等人于2010年研制發表,用于評價護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本問卷共計20個條目,分為學習動機LM(6個條目)、學習計劃和實施P(I6個條目)、學習監測SM(4個條目)、人際溝通IC(4個條目)4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分數累加得出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分數,已經對量表做了漢化及修訂,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916,4個維度分別為 0.801、0.861、0.785、0.765,量表信效度良好。
(2)自我學習效能量表(Study Skills Self-Efficacy Scale,SSSES)。由 Smith、Owen、Reid and Ramirez于 1990 年研制發表,用于評價大學生自我學習效能,本問卷共計32個條目,采用1~6六級評分法,分數累加得出自我學習效能分數,分數越高自我學習效能越強。已經對量表做了漢化及修訂,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825,基于文本的批判性思維、學習慣例、資源利用、自我修正4個維度分別為0.743、0.876、0.813、0.752,量表信度良好。
(3)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主要專業課期末考試試卷通過我院標準化題庫進行出題,各科滿分均為100分。
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調查前使用一致的指導語,取得高職護生知情同意后,由調查者向研究對象講明調查的目的、意義及調查問卷的填寫方法,當場填寫、當場收回。調查對象在安靜環境下填寫問卷,研究人員采用雙盲法錄入數據。
運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和回歸分析;應用AMOS17.0統計軟件建立結構方程模型;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301份,回收有效問卷28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02%,其中男生20人(占7.06%),年齡18~25歲;女生263人(占92.94%),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為(20.54±0.95)歲。

表1 護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學習效能各維度與各科學習成績得分的相關性分析
2.3.1 結構方程模型的構建 本研究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影響護生學習成績的方式及其之間的效應關系,得到了以護生學習效能、學習成績為內因潛在變量(以所測得的相關維度得分為觀察變量),以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為外因潛在變量(以所測得的各自維度得分為觀察變量)的結構方程假設模型,運用AMOS17.0統計分析軟件,驗證假設模型。采用GLS法,將數據進行模型擬合,根據模型修正指數(MI)進行模型擬合修正,最終輸出標準化路徑圖,見圖1。經多種指標綜合顯示,認為此模型基本適配可以接受。
2.3.2 模型適配指標與檢驗結果 模型適配指標與檢驗結果見表2,模型基本適配。
2.3.3 模型主要路徑 分析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學習效能對高職護生學習成績的各路徑系數,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3。
2.3.4 效應關系(1)直接效應:自我導向學習對學習效能的路徑系數為0.49(P=0.000);自我導向學習對學習成績的路徑系數為-0.05(P=0.000.515);學習效能對學習成績的路徑系數為0.75(P=0.000)。(2)間接效應:自我導向學習通過學習效能對學習成績的間接效應為0.367 5(0.49×0.75),護生學習效能在自我導向學習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圖1 護生學習成績得分與自我導向學習、學習效能各維度修訂后結構方程模型輸出圖

表2 結構方程模型適配指標與檢驗結果

表3 結構方程模型的主要路徑估計
專業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成績是學生學習成果的最基本評價指標。所以,如何提高高職護生的學習成績是護理教育者最關心的課題。迄今為止,國內外關于學習能力和學習效能與護士專業課成績相關性的研究極少。高職護生是職業教育群體,具有年齡小、起點低、基礎差、培養周期長、課程緊等特點[9],學習效能較低,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如何提高高職護生的學習效能,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而提高護生的學習成績是護理教育與管理者需要關注的問題。
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對提高護生的學習成績有正向作用。國外有護理院校已將增強自我導向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之一[10]。提高護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不僅幫助其在以后的生涯中為取得成功做準備,而且使他們參與到終身學習中來。高職護生學習成績得分主要受到學習效能的影響,相關性更加明顯,結構方程模型進一步驗證了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學習效能與學習成績間的關系。結果顯示,適配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此模型基本適配。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對學習效能有直接作用,自我導向學習通過學習效能的中介作用于學習成績,學習效能對于學習成績既有直接促進作用,也可以作為中介因素而間接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要提高護生的學習成績,一方面要提高護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增強高職護生的學習效能。學習效能對學習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能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困難所呈現出的努力程度和堅持性。學習效能水平高的學生往往學習認真,有信心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積極主動接受教師的指導。學習效能水平低者則相反,由于對學習的行為和效果以及教師和教育的作用認識不夠,往往表現為不認真聽課,在學習過程中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影響學習行為的表現和發揮[11]。
護理教育者應該通過改善教學環境、改變教學方式等多種方式提高護生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進而增強護生的學習效能感,使其學習成績得到提高,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研究從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學習效能兩個方面出發,研究與學習成績的關系。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護理教育者能從這兩方面入手,進一步提高護生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