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升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伴_卷有益”,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學習語文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可見,讀書光靠課內區區幾本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課外閱讀數量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九年課外閱讀總量在400萬字以上。”結合閱讀活動實踐經驗,本人想來談談提高小學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性,從而發揮課外閱讀指導應有的作用。
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因此在學校,我們應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首先,我們應努力營造書香校園,除了開設必備的圖書閱覽室,還可以在走廊墻壁出讀書???,懸掛科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的畫像,書寫名人語錄,學校也可舉辦系列活動。在教室內也可設置圖書角,建立小圖書庫,圖書庫可由師生共同捐獻,資源共享,利用教室板報進行讀書展示,推薦閱讀數目,讓全班都關心閱讀,形成“群體閱讀”風氣,創建班級濃厚讀書氛圍。
其次,作為學生的基本生活區——家庭,其讀書氛圍也尤為重要。學??梢酝ㄟ^家長會,幫助家長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提高認識,逐步幫助學生開辟家庭小書櫥,讓學生在閑暇時間可與書為伴,以書為趣。另外教師也應勸導家長多讀書,讀好書,并在家中形成相應的學習氛圍。相信孩子們在濃郁的讀書環境和氛圍中,定能形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作為老師,我們不應把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局限在語文課堂里,而應改變應試教育的落后觀念,從學生的長遠利益出發,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有時間,有條件去閱讀課外書。學校要向學生開放圖書室,讓學生能到圖書室里去借書看,從而發揮圖書的作用。班級組建圖書角,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共享圖書。
作為教師,應該向學生推薦讀物,讓學生讀好書。對于不同年齡、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來推薦不同的課外讀物。另外,教師還應注意加強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的結合,配合所學教材來推薦讀物。
還有個捷徑就是學科間的融合。語文教師應主動與其他科任教師配合,通過開展學科綜合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進入搜索閱讀狀態,效果會很好。
有了這個保障,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開展多種形式讀書活動了,讓學生不斷獲得課外閱讀成就感,這是激發學生保持課外閱讀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就語文課而言,可以開展與課內閱讀有關的收集活動。還可以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競賽,亦可以根據讀物內容排文藝節目等方法,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讓他們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可以采取“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的方式,記錄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小小的袋中可以是學生摘錄的好詞好句好篇章,可以是學生在讀故事比賽中的錄音帶,可以是學生自制的小小故事繪畫作品(即將看過的文章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還可以是學生模仿好句仿造的句子和小段落。定期向學生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滿足感,掃除將來作文和語言應用的難題。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課外閱讀沒有自覺性和持久性,很多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只負責忙兩頭,一頭是推薦讀物,一頭是負責檢驗成果。因此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定時定量。指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然后認真按照計劃執行,每天的課外閱讀不少于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閱讀量。
掌握方法。剛開始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讀書程序,即讀書一般先看封面書名,再看內容提要,目錄扉頁,然后逐頁閱讀,邊讀邊看邊想,并把疑難和重點作符號圈點,閱讀全書后再清理條理思考不懂的問題,必要時還可以作讀書筆記。
做好讀書筆記。最關鍵的是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當然還有精讀、略讀等的方法的指導。我們要通過提示范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扶放相結合,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