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所謂課堂展示,就是學生通過小組自學、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呈現的方式。課堂展示既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對課堂的關注度,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讓學生學會耐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生在展示的準備過程中通過小組內的學習,想方設法地去解決遇到的諸多問題,他們會主動地把所有有關的知識點了解透徹,做到胸有成竹,隨時應對其他小組成員各方面的質疑和提問。這一實施的過程,是學生識記知識點最有效的方法。同時,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了最好的訓練,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課堂展示的形式一般可分為書面展示、口頭展示、表演展示、肢體語言展示、實物模型展示、小組展示、師友展示、個人展示,范圍囊括說、讀、寫、演……還有課本劇表演展示、小品形式、擂臺戰等較為新穎的展示形式。每一種形式都有自己特有的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課本劇表演展示也廣泛應用于課堂中,這種形式讓學生始終處于大幅度的活躍學習氣氛當中,彰顯個性,培養能力。
鑒于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語文課堂展示盡量能讓全班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公平地得到展示的機會,并在不斷的鍛煉中,積累經驗,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把全班學生每六人分為一個小組,并從中選出一名小組長。小組建設并不是隨機形成,而是從性格互補、性別互補、智能互補等方面做出綜合的考慮,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尖子生語言組織能力強,表達完整清晰,他們通常擔負起小組的開頭語和總結環節,是展示環節的引導者和核心。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展示時往往表情羞澀,缺乏自信,不擅言辭,參與展示的積極性不高,一般負責非理解類的內容。對這類學生老師要幫他們樹立信心,戰勝恐懼的心理,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肯定,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展示中,融入其中,引導掌握方法,最終敢于展示,樂于展示。
1.小組長的培養
為了保證課堂展示的有序進行,教師首先要教給學生展示的方法、模式和步驟。教師可先通過對小組長的培養,以點帶面,進行層層培訓。培訓的范圍包括:展示的方法、順序,對展示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逐一進行短期的指導和培訓,讓小組長學會如何安排組內成員的分工,做到組員各司其職。樹立小組長的榜樣作用,然后回到小組里為組員培訓,共同商議,組內分工,確保人人參與。一開始,教師可以用一個小組進行示范,讓其他小組有固定的模式可模仿,便能很快地掌握展示的基本方法,為日后的課堂展示奠定基礎,節省了時間。展示前可由小組長組織成員組內探究合作交流,達成共同的意識,安排好匯報流程,完成組內的預展,保證展示時的條理性。
2.以促進學習為目的引導小組間的對抗質疑
在這環節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富有思維空間并把問題具體化。只有有層次的問題、啟發性的問題才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抒。教師引導學生找到展示的切入口,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才能收到各抒己見的效果。
3.老師對學生的展示給予適當的評價
教師應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積極的評價對學生而言是無形的鼓勵。在展示環節中要認真傾聽,不僅要標榜精英學生的榜樣作用,同時也要對落后學生進行及時引導、表揚和鼓勵。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展示的實際效果,當遇到疑難點、重點、易錯點的時候,老師要及時現身,對學生能解決的進行拓展和鞏固,學生確實難以突破的做出適當的點撥、引導,教給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訴答案。切不可因為學生的展示沒達到教師的預想效果,而中途打斷或者剝奪學生展示的權利,做到干預但不干涉。力求在展示中突顯出展示的三大特性:問題性、互動性和創新性,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索、個性展現的教育環境。
展示環節是學生個人乃至小組團體智慧的集中體現,真正確立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要實現高效課堂,教師必須加強展示環節的有效實施。高效課堂改革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已成為我們教育界的共識和前進的目標。課改之路任重而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