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敏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指導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最新理論體系,具有科學性、真理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及時代性等特征,并在中國當前發展的客觀實際基礎上體現了三個方面的統一:一是科學性和真理性的統一;二是人民性和實踐性的統一;三是開放性和時代性的統一。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特征;科學性;真理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時代性
中圖分類號:D61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5-0006-02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在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的過程中,其科學性與真理性得到了充分檢驗,其人民性與實踐性得到了充分貫徹,其開放性與時代性得到了充分彰顯[1]。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馬克思主義發展到新的歷史高度,同馬克思主義一樣具有鮮明的特征,并在當前中國客觀實際的基礎上實現了兩兩的統一。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科學性和真理性的統一
1.科學性
什么是科學?“科學是指對客觀世界的認識。”[2]144那么某一事物具有科學性,必然是如實反映實際,是對客觀事實的正確反映,并且形成一套理論知識體系。反而言之,某一事物若無科學性,就是脫離客觀現實,錯誤反映客觀世界,比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左”傾錯誤思想。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我國當前的客觀實際,將其一系列思想融為一體,形成了指導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最新理論體系,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全黨同志都要深入領會并學習,要用這樣的科學方法去開展日常工作。
2.真理性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75某一事物具有真理性,必然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質規律,并正確反映其內在本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真理性。一是因為它是立足并反映實際的認識,并被寫入黨章,成為指導社會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同時2018年通過并頒布的憲法修正案鄭重將其載入憲法,使其上升為國家指導思想,這足以證明其真理性。二是因為它本身會隨著事物的發展而不斷完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3]。這表明國家層面在我國新的客觀實際基礎上增添了“美麗”一詞,將其融入到社會發展全局中,使“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更好融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中。三是因為它從新的角度加深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以及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三大規律的認識。
3.科學性和真理性的統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具備科學性又具備真理性,二者統一在方法論上。其一,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倡導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4]他始終踐行這一根本要求,深入農村實際,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以及他一路走來的從政經歷使他掌握了國家發展規劃的第一手資料。其二,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思想始終貫穿于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全過程,他創造性地運用這一方法提出了關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方面等一系列具有豐富內涵的“新熱詞”,形成了科學方法論體系。其三,習近平總書記靈活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兼顧全局,并注重使兩點論與重點論相互統一[5]。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做出了新的解釋,即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們黨主要著眼于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而“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則從整體上對我國今后的發展做了一個總體性規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由于它的科學體系和真理價值,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人民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1.人民性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人民,以人民為中心開展我國各項事業。第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初心是為人民謀幸福,要時刻牢記人民的利益,為人民盡心盡力[3]。習近平總書記自從政以來,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上,不畏勞苦,身體力行,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探知了人民的真實生活狀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依靠人民創造[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力量。在中國,實現偉大夢想就是實現中國夢,實現中國夢也就是實現人民的夢,人民想要的生活才是我們黨的奮斗方向。第三,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6],我們黨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必須要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社會主義建設全局中,也要貫穿到黨的思想工作中,使黨員干部們克服不正之風,推動黨更好領導人民促進我國偉大事業的發展。
2.實踐性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一重要論斷在新的歷史定位下顯得極其重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立足于“實干”基礎上的新理論,而非“空談”,它來源于習近平總書記在各個地方的從政經驗。例如,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思想是在其地方實踐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從在陜西梁家河對中國農民貧困狀態的親身體驗開始,他一直將扶貧放在重要的位置[7];在河北正定,他首先進行實地調研,了解了正定縣貧困的真正原因,使其摘掉了“高產窮縣”的帽子;在浙江任省委書記期間,他指出扶貧要講求針對性和真實性,并落實到各家各戶,讓貧困戶真正受益。習近平的生態文明思想亦是如此。在梁家河大隊插隊時,他的生態文明思想就已經開始萌芽;在河北正定任職期間,他對正定縣社會發展做了總體性規劃,注重運用“生態平衡思想”指導工作;在福建寧德任職期間,他提出既要發展林業,也要兼顧生態效益;在浙江工作時,他注重建設“綠色浙江”,提出了“兩山論”等創新性觀點。
3.人民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具備人民性又具備實踐性,二者統一在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上。其一,人民是歷史的主人,而歷史就是實踐創造的歷史。人民推動了歷史發展的進程,因此,必須時刻依靠人民,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當前社會的奮斗目標,這就要求每一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要付出辛勤勞動。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贊賞中國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創造,即“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并指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是人民的辛勤勞動創造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發展史就是通過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所推動的。其二,人民是實踐活動的主體,而實踐成果是由人民共享。人民是實踐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人民的實踐主體意識。因此,應當從人民所處的社會實踐中去培養人民的實踐主體意識。同時,人民是生產活動的主人,實踐成果是由人民所生產出來的,所以只有讓人民群眾充分享有實踐成果,才能有效確保人民群眾的實踐主體性。其三,人民是實踐的動力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的根本成就,并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8]。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以實干精神筑牢改革之基,以腳踏實地的方式進行改革,不斷推進新時期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而全國人民要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推進改革進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由于其人民立場和實踐根據,引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開放性和時代性的統一
1.開放性
開放即公開、不封閉、不保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直面新世紀、新時代課題的同時,還回應了新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現實基礎,因此,它也是開放的、不斷發展的科學思想,它的開放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歷史的開放性層面來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繼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理論體系,它更好地指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二是從實踐的開放性層面來說,它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并做出相應的理論調整;另外,習近平總書記集中全黨智慧及時總結實踐經驗,進一步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新的思想理論。三是從時代的開放性層面來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中國要發展需充分借鑒各國優秀文明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準確把握當前時代特征的基礎上,大膽吸收優秀文明成果,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中國力量在世界舞臺上發揮作用[8]。
2.時代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客觀必然,而并非是主觀選擇。一是黨的十九大對我國進入新時代做出的歷史定位表明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即“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3]我們黨的領導人是基于當下國際國內兩大時代背景才做出這樣的時代判斷,而多年來我國順應時代發展,也已取得了偉大歷史成就,但仍存在許多不足,仍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繼續前進。二是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表明了其鮮明的時代特征。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確立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在今天已不適用,我國社會生產力已經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再講“落后的社會生產”已經不合實際;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只講“物質文化需要”也已經不合實際,因此黨的十九大確立的社會主要矛盾更符合當前發展要求。三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論斷體現了其鮮明的時代性。當前,我國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階段,經過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已成功實現了前兩大飛躍。新時代,我國又迎來了第三次飛躍,這與當前中國實際情況的變化發展緊密相關。
3.開放性和時代性的統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具備開放性又具備時代性,二者統一在國際時代背景下的開放程度上。其一,當今時代的主題仍是和平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應該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國家的正當權益與核心利益面前,要堅守原則,哪怕出現分歧,也要首先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其二,當今世界是充滿新機遇與新挑戰的世界,中國應當牢牢把握住當前的發展戰略機遇期,推進大國外交。2018年7月19日至29日,習近平總書記歷經11天跨越群山沙漠,縱橫亞非兩洲,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這次的亞非之行開啟了“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新機遇,推動了我國外交的進程。其三,當今世界是一個需要共同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次也不例外。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維護世界和平和國際秩序,并全面闡述了我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由于其開放體系和時代特征,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四、結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彰顯了其獨特的理論層面上的魅力。當然,時代在發展,理論也將與時俱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不斷深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會隨著實踐的深入而不斷發展,但其特征不但不會消失,反而會更充分體現出來,并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2).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5).
[4]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2).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248.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5.
[7]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
[8]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17-18.
[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