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旭旭
摘要: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也不斷深入,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建立政府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實行“雙功能”、“雙基礎”和“雙報告”的會計雙體系,對高校財務管理具有重大意義。由于高等院校業務廣泛復雜,在新舊會計制度銜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會計人員應學會掌握并執行最新的會計規則,提高專業判斷能力,在會計報表中披露更完整、更準確的會計信息,實現高校綜合會計工作。為保證高校會計工作順利過渡,政府會計制度應分階段、分步驟、分重點逐步銜接,強化宣傳培訓體系,借鑒試點高校的經驗,更新支持信息系統。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高校會計工作;銜接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日益發展,財政教育資金投入不斷增加,如何有效使用教育經費,是當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2017年10月,我國財政部門頒布了《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在2019年1月1日之前,各大高校必須實現由高校會計制度向政府會計制度的轉變。想要盡快實現這一轉變,首先需對政府會計制度的內涵、發展方向進行深度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找出目前高校會計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完善高校會計制度,將其轉化為政府會計制度。
一、新舊會計制度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會計制度本身存有不完善之處
在改革開放后,高校的發展中也有會計制度的更新和完善等等,這一更新和完善,多數都被落實到了日常的工作中,并沒有嚴格的按照指定標準按部就班的改變,但實施中也會發現,一些制度與高校本身的制度并不統一。例如:在政府會計制度中,并沒有對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進行明確的規定。因此,在新制度的實施中,高校財務部門在無形資產攤銷期限和賬務處理上方法不一致。還有一些高校選擇暫時擱置這項工作,所以,從結果上來看,這項工作的實施標準并沒有得到一致的統一,會導致會計結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沒有真正實現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目的[3]。
(二)政府會計制度實現“業財融合”任重道遠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全面引入權責發生制,改變了原來高校會計制度只核算資金流入流出業務的核算標準,當學校取得收取款項的權利、發生支付款項的義務時都需要進行會計核算。因此,在核算過程中,需要將資產管理、往來款項管理、合同管理等業務與財務核算緊密結合,需要各相關業務部門的密切配合,及時提供核算信息與核算依據。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業務部門缺乏財務意識,對于沒有實際涉及到資金的收支業務,沒有反饋給財務部門,造成財務核算不及時、不完整,例如:業務部門購入一批設備,設備已驗收并使用,但由于資金未到位,設備款暫時未支付,業務部門擱置這筆報銷,并沒有將設備入庫單、發票等相關的單據交付財務部門,導致財務部門未能獲悉這筆業務的發生,沒能及時處理該業務的會計核算。因此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真正實現“業財融合”一體化發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與探討。
(三)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軟硬件環境不完善
首先,“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會計核算模式,將大幅增加財務工作任務,核算難度顯著提高,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必然越來越高,新舊制度初始化會計科目轉換、財務報告和預算報告的編制、基建賬套相關數據并入新賬等,都依賴會計人員對政府會計制度的深刻理解與職業判斷能力等,由于大部分高校的財務人員未從事過企業會計核算,對權責發生制的賬務處理可以說非常不熟悉,雖然多次參加新制度培訓,但培訓內容更傾向于理論知識,具體針對性的實施應用培訓較少[4]。
其次,新制度正式實施的時間,正是高校一年一度決算的時候,年末核算工作量非常大,因此沒有多余的精力投入到新制度實施中,對高校這一階段性的跨級工作產生影響。另外,“平行記賬”要求每一筆業務都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其中涉及到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資金收支業務,同時要進行預算會計核算,核算工作量加大,核算規則更加復雜,如果單憑財務人員手工去操作,無疑難度很大。當前高校的財務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很多財務軟件關于新政府會計制度軟件開發還在起步階段,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一般的財務軟件無法實現智能完成財務憑證和預算憑證的制作功能,仍需依賴人工來判斷財務業務是否進行預算業務。
二、高校面臨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所需做的銜接工作
(一)制定新舊會計制度銜接方案,全力開展銜接工作
1.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切實提高對新制度的認識與了解[5]。
2.成立工作領導小組,以財務部門作為牽頭部門,教學、科研、資產、基建等部門共同參與,協同各部門推進新舊制度轉換。
3.制定實施任務清單,明確工作任務,落實責任主體,重點做好清理往來款項、資產核查及按部門計提折舊、清理基建會計賬務等工作,循序漸進、分階段完成工作任務。
(二)明確會計科目和報表項目,合理編制“雙報告”
政府會計制度所應用的范圍都是行政事業單位,其重點一般都放在宏觀管理需求方面,其制度的具體內容很難在各行各業進行涵蓋。因此,必須結合高校的業務特點和實際情況,明確會計核算范圍,合理設置會計科目,按照原賬科目余額登記新賬的財務會計科目余額和預算結余科目余額。對新政府會計制度和原高校會計制度的不同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按照新賬會計科目,明確會計報表項目,使會計報表中的項目適用于高校,根據高校的特點編制財務會計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
(三)修訂相關財務管理制度,編制銜接操作指南
為了做好兩種會計制度的轉變工作,高校應該制定政府會計制度的框架,修訂相關財務管理制度,比如根據《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修訂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按規定重新劃分固定資產類別,確定折舊方法及折舊年限等。同時,根據本校的特點,統一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借鑒其他高校的試點經驗,制定實施政府會計制度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南。對年終盤存,資產評估,負債評估,檢查應收賬、分析賬齡、計提壞賬準備等工作制定具體的操作指南。
(四)強化財務人員學習研究,促進業務部門協同掌握
高校目前實行的會計制度與政府的會計制度在方式、報表、記賬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需要高校財務人員系統學習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內涵與意義,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積極的開展討論,提出解決措施。同時,開展資產、科研、基建等相關部門多層次、全方位的財務培訓,確保業務部門明白政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確保共同完成新舊制度銜接工作。
(五)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實現系統同步改革
高校業務復雜,工作量大,需要借助財務軟件,加快新舊制度銜接工作。前期應加強與軟件開發商的聯系,根據政府制度改革要求,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更新軟件系統,借助信息化建設,促進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正確運用。
三、結束語
《政府會計準則》的頒布是我國政府財務管理方面的重大突破。對其進行制定的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的優秀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制定的適合我國政府的會計準則,而作為我國優秀人才培養的平臺,高校應該將《政府會計準則》積極的應用到高校會計工作之中,將其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主要內容,作為高校財會工作的指導方針,為高校財務管理的更好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周康博.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變革研究[J].財會學習,2018 (29):22-23+31.
[2]鄧蘭,王東輝.高校部署與實施政府會計制度銜接工作相關問題探究[J].長春師范高校學報,2018,37 (07):63-66.
[3]樊韓林.淺談新政府會計制度對高校財務的影響[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 (07):188.
[4]張美嬋.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財務管理的應對策略[J].當代會計,2018 (05):33-35.
[5]章秋微,毛意琴.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8 (2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