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意茗
摘 要 近些年,教育放權呈全球化趨勢發展。隨著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明確提出,地方教育機構、學校以及教師被賦予了更多的權力。本文將回顧比較國內外課程權力下放背景下的教師課程領導力。
關鍵詞 權力下放 教師課程領導力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3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ecentralization of education has been developing in a global trend. With the three-level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 clearly put forward, loc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chools and teachers have been given more power. This paper will review and compare teachers'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the context of curriculum decentral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Keywords decentralization; teachers' curriculum leadership
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使教師被賦予了較之以往更多的自主權。課程權力下放顯示了教育民主化的基本趨勢以及對教師專業權利的重視。[1]本文將比較國內外課程權力下放背景下的教師課程領導力,以給推行新課改、推進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一定啟示。
1 國外課程權力下放下的教師課程領導力
教育放權被定義為將權力、責任和任務由高層(如:中央)下放到低層(如:地方教育局、學校),具體包括對制定政策、計劃、管理權力的分配以及對教育資源的分配。[2]通過權力下放,學校被賦予了更多的決策權,包括財務自主、課程自主、教師招聘自主,以及管理學生事務自主。特別是對于校長、中層管理者、教師、家長,都應當被賦予權力來對學校事務做出決策。
讓教師擁有課程權力來對課程事宜做出決策有重要意義。從學校層面來看,課程權力的下放可以促進教育管理體系的完善。賦予教師課程管理權力,改變了學校一貫的“校長-教師”的層級模式,使教師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促進了學校氛圍的改變。賦予教師課程領導力有助于創造一個安全、有秩序的學校環境。[2]從課堂層面來看,教師參與學校的課程管理可以提升教師的責任感,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這是因為課程權力的下放使教師有更多的自主權來選擇和設計適合教學的課程內容、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安排。從教師個人發展層面來看,教師執行課程領導力有助于個人參與領導力的意識、領導力知識、交流能力以及領導力技能的提升。[3]
然而,國外前期研究也發現,盡管教師被賦予參與課程決策和課程相關事宜的權力,但仍面臨一些問題。從學校層面來看,一些學校的層級制是不民主的,多數校長們還是視自身為課程領導者,同時,多數教師也認同執行課程領導力是校長的職責。[4]從課堂層面來看,研究者發現,教師課程領導力在課堂層面有時發揮受限,因為有些教學內容和活動要按照國家課程大綱和課程標準來執行。從教師個人發展層面來看,一些教師缺乏課程領導力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從而影響了執行課程領導力的效果。[3]
2 國內課程權力下放下的教師課程領導力
自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賦予教師更多的課程決策權已經成了中國教育者們關注的焦點。2001年教育部頒了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即“新課改”)中最顯著的一個變革即是推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三級”即國家、地方和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第十六條①提到:
為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適應性,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教育部總體規劃基礎教育課程,制訂基礎教育課程管理政策,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訂國家課程標準,積極試行新的課程評價制度。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國家課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區實際,制訂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國家課程的計劃,規劃地方課程,報教育部備案并組織實施。經教育部批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單獨制訂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使用的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
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對課程的實施和開發進行指導和監督,學校有權利和責任反映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大范圍的課程變革,它將課程決策權分予中央、地方、學校、再到教師。這種三級課程管理體制是權力下放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促進省、地市、城區和學校參與、管理、設計校本課程。[4]相應的,學校和教師被賦予了更多的權力去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特別是推行新課改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將教師參與課程事務放在了更高的位置。這種對課程管理體制的重組將教師從課程決策的服從者轉變為課程的開發者、實施者和評估者。下放課程權力給教師被看作是新課改的重中之重。賦予教師課程權力并讓教師參與課程領導,可以促進課程改革的成功。[5]反之,教師參與課程領導、參與課程事務也會影響課程改革的推進。
認識教師在課程決策過程中的重要性,并且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對教育改革的實施和課程權力的下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學校層面,賦予教師參與課程領導可以改善校園文化,使之更加和諧和活躍。這是因為賦權使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校課程建設,參與同領導和教師們的交流,從而帶動整個學校的氛圍。[6]在課堂層面,教師參與課程領導力可以提升教學質量、豐富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等。[6]這是因為教師處于教學一線,可以最直接、最及時地了解學生的需求,熟悉教學情景,這樣執行課程領導力更有針對性。在教師個人發展層面,賦予教師課程領導力可以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增強教師對課程領導的責任感,提升對課程領導工作的激情和信心。[6]
從新課改提出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個政策上來看,教師在參與課程事務決策上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許多挑戰。在學校層面,課程事宜主要還是由校長、副校長以及中層領導負責,教師的課程領導力有限。“大多學校課程改革,基本上都是以學校領導層為核心的改革,并沒有帶動全體教師參與課程領導,學校整體上課程領導氛圍不濃”。[7]在課堂層面,教師課程領導力有限,[8]尤其是對于校本課程的權力有限,諸如教科書的選擇,教學內容的選擇都要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來執行。此外,教師在校本課程上也僅有少數自主權,如調整教學進度,選擇教輔材料。從教師個人發展層面看,教師課程領導的能力素養不足,領導知識缺乏,領導意識淡薄。例如,教師對“課程方案、課程設計、課程的開發與利用較少關注”,對課程改革采取“應付態度,也不愿深入研究和深刻體會課程標準” 。[8]
3 總結
比較國內外課程權力下放可以看出,雖然中西方教育情境有所差別,但是對于賦權教師參與課程領導力這一趨勢是共同的,而且對于賦權教師課程領導的意義和挑戰也有共同之處。首先,賦權教師對于學校發展,教學提升和個人發展都有一定的意義。賦予教師執行課程領導力可以促進學校管理體系的完善,促進學校氛圍的發展;賦權教師可以讓教師針對學情有效地安排教學,設計教學,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執行課程領導力有助于促進教師個人職業的持續發展,提升個人相關教學管理、課程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其次,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教師賦權都有一定阻力。教師的課程領導力會受到學校管理層級制的影響,一些學校里,校長依舊扮演著課程領導者的角色,教師仍是課程的追隨者;教師執行課程權力也會受到國家課程標準的限制;教師缺乏相關課程領導力的知識和技能。
盡管國內外放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中國教育有其特殊性。首先,我國推行三級課程管理這個政策來賦權地方、學校和教師。其次,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設置有自身特點。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設置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教師對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權力少之又少,尤其對于國家課程,教師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來執行。對于校本課程,雖然教師有權選擇課程、設計課程、選擇教材,但是因為校本課程所占的教學比重少(如:一周僅一節校本課程),教師的課程權力也相應較少。再次,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和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形成的例行化的實踐方式,使教師課程領導力意識淡薄,安于現狀,不愿主動地去關注課程開發、參與課程設計和課程領導。
總之,國內新課改推行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給教師參與課程決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平臺。教師在課程決策中的角色也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它關系到教學質量、學校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進。對于教師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參與課程決策,如何提升教師的課程參與意識,仍需進一步探究。
基金項目: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基礎教育方向),項目編號:2018072602
肇慶教育發展研究院,項目編號:ZQJYY2016029
注釋
①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0106/t20010608_167343.html
參考文獻
[1] 彭茜.教師專業發展的挑戰及應對——“課程權力下放”的視角[J].當代教育科學,2007(16):51-53.
[2] Wiles, J.(2009). Lead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Corwin Press,2009.
[3] Handler, B. Teacher as curriculum leader: A consideration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at role assignment to classroom-based practitione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er Leadership,2010.3(3):32-42.
[4] 周麗蕊,黎炳學,衛發昌.校本教研中教研組長的角色定位與重塑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06(4):36-37.
[5] 王欽,鄭友訓.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課程領導力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3(7):3-5.
[6] 葉麗萍,朱成科.我國教師課程領導力提升的困境及其出路[J].當代教育科學,2013(12):44-47.
[7] 王莉.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課程領導力:動因、困境、提升策略[J].教師發展,2019(5):79-83.
[8] 胡繼飛,古立新.我國教師領導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2(32):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