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
摘 要 在21世紀市場經濟極速前進的時代,高校的共青團工作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新情況、新問題也在不斷涌現,在新的形勢下高校要探索建立出新的工作思路,明確自身的重任、更高地發揮自身的職能。本文分析了綜合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團主要任務,以及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并從共青團的工作實踐出發,提出破解困境的創新性策略,以期進一步發揮共青團對青年學生的凝聚力、指引力和向心力,促進“中國夢”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關鍵詞 綜合改革 高校 共青團 思想政治 價值取向 中國夢
中圖分類號:D29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48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stantly emerging with the changes of social situ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xplore and establish new working ideas, clarify their own responsibiliti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function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task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as well as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tarting from the work practic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dilemma, with a view to further exerting the cohesion, guidance and centripetal forc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o young student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comprehensive reform; college;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value orientation; Chinese Dream
《中國共產黨黨章》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黨領導青年的組織,具有輔助、發展、支持黨的重要功能,廣大青年作為其中的骨干分子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推動共青團的運行。[1]高校共青團作為一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隊伍,僅僅圍繞學校的黨政工作,立足于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全面成人、成長、成才,從而不斷鞏固青少年發展的根基,實現帶領廣大青年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華夢而艱苦奮斗的歷史目標。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優化拓展,高校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高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辦學的自主性進一步增強、高校辦學活力競相迸發、內部管理機制體制進一步完善、發展方向和目標向著更長遠的方向改進、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創新型人才、把握意識形態主導權上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引領作用……總之,高校正處于大變革的歷史發展時期,這一輪改革正處于由單向改革向綜合改革的轉變時期,在此形勢下,高校的共青團工作也要在新的思想引領下實現新的突破和超越。然而,在這一實現過程中,高校的共青團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境,本文開展綜合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團工作課題的研究,就是為了找到解決共青團工作困境的解決思路,保持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先進性、高效性、政治性和活躍性。
1 綜合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團的重要任務
第一,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正處于青年時期的高校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承擔些重大的責任和使命,他們的成長成才關系著祖國的明天。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章中明確規定,高校的共產主義青年團要僅僅圍繞共產主義精神教育青年,使青年學生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用現代化知識充實自身,[2]將自己鍛煉成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現代化的接班人。因此,高校要緊緊圍繞團章提出的要求,將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放在首位,推動學校共青團形成新的戰略格局和工作體系,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員組織和青年學生,幫助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深入進行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核心觀、道德觀等素質教育,使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不斷奮發向上,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揮余熱。
第二,發揮好共青團凝聚青年的作用,促進“中國夢”的實現。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高校的青年團緊密相連,“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前赴后繼、奮勇追趕,高校共青團要發揮凝聚青年的作用,將中國夢融入對青年的教育中去,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發展觀、理想觀,用核心價值觀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青年,引導青年勤奮學習、報效祖國、加強對學生的時事政治教育、國情社情教育促使學生將愛國的遠大志向轉化為實際行動,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底蘊,拓寬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使其綜合素質有效提升。當前社會形勢不斷發展變化,多元化的文化和社會思潮日益交織激蕩,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加尖銳,高校共青團要及時把握時事政治的新發展規律和變化特點,創新團的工作機制體制,不斷與時俱進,深化改革,號召廣大青年圍繞在黨的周圍 ,堅持“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
2 綜合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挑戰
第一,外部環境沖擊著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正確樹立和價值觀的正確取向。在經濟全球化、多極化的時代潮流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速發展、多元化的思想相互碰撞交融,大學生正處于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較強的階段,他們崇尚自由、追求平等、思維活躍、個性張揚、思想獨立,受市場經濟的誘惑,一定程度上存在利己主義思想,拜金主義思想,以自我為中心、集體意識淡薄片面追求個人利益、缺少奉獻精神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堅定的價值取向,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傳播的手段、方式日益多樣化,互聯網,智能手機、電視,雜志等各種渠道是信息快速涌入校園,這些信息良莠不齊,大學生辨別事非的能力還不完善,面對多元化的思想,學生容易被不良思想誘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搖擺不定,經受不住不良思想的誘惑、接受錯誤的價值觀,從而不能正確看待共青團的工作,政治意識淡薄、不積極參加團組織活動,失去人生的正確定位和目標,信仰迷茫、道德滑坡,悲觀消沉、自暴自棄,出現嚴重的反叛心理,最終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上種種對學生的影響已經達到了不容樂觀的程度。[3]
第二,高校共青團組織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嚴重法制約著工作的開展進度。健全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是促進共青團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21世紀的社會形勢在不斷發展變化,然而原有的組管理體制不能跟隨形勢的發展變化盡早實現轉變,原有的組織模式也無法滿足高校發展的要求,面對共青團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組織建設基礎落后、認知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目標不明確、這與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政治性、時代性的發展要求相背離;共青團組織工作缺乏先進的理論指導,沒有明確的核心思想,高校開展的很多活動也只是走形式、走過場,部分工作的開展沒有走在青年的前列,無法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團干部的任用、選聘、評價機制不完善,評價方法單一,過分注重工作業績而忽視干部的道德建設,缺少對團員以及干部的專業培訓制度、工作獎勵懲處機制,以上種種組織管理體系的不健全弱化了共青團的戰斗力、影響力、吸引力,也影響了學生的成長發展。
3 破解高校共青團工作困境的密鑰
在綜合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共青團工作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如此情形,怎樣使高校的共青團工作重新煥發生機?對此,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改進:
第一,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為她們構筑強大的精神支柱。無論外部環境怎樣變化發展,只要學生自身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基本的明辨是非能力,就不容易受到外部不良風氣、不良思想的侵蝕,所以,高校要本著“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先進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近期發展、長遠發展和全面成長,不斷加大思想教育并提高其綜合素質,用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灌輸學生的頭腦、用正確的價值觀武裝頭腦,幫助青年樹立遠大的理想、用偉大的目標、歷史的眼光、光明的未來激勵青少年,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擔當感、使命感,使她們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和誘惑。比如,共青團干部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尊重學生的主題地位、聆聽學生的要求,從內心竭誠為學生服務,主動了解青年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的困境,幫助他們消除困惑、減輕學習生活壓力,幫助其快樂健康成長。高校的社團要發揮引領作用和凝聚作用,建立以大學生為主的多媒體管理平臺,[4]打造以QQ、微博、微信為主要形式的交流平臺,以動態視頻、音頻、圖片的方式向大學生宣傳優秀的人物事跡,充分發揮優秀人物的榜樣引領作用,使青年學生自覺將自身意志與共同的價值觀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行動中實踐,在實踐中行動,同時,團里要不斷豐富課外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以積極的熱情參與到校園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接受團組織的思想教育,不斷充實完善自身。
第二,完善高校共青團的組織內部管理體系。高校要將共青團工作納入高校重點考核的內容之中,團員及干部建立自上而下的監督管理制度以及問責考核機制,避免出現一刀切的情況挫傷部分團員的積極性,對平時表現良好、工作熱情高漲的人員重點培養,優先考慮其職位的晉升、選拔,針對對待工作敷衍了事、態度不端的人員建立相應的批評問責機制;高校的領導人員要做好共青團組織的頂層設計,分類別加強干部教育培養,提升團干部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發揮黨委、黨員干部在組織中的活力影響力,打造一支有思想有干勁的先進隊伍;創新工作模式,以青年群體的需求為出發點、緊緊圍繞青年群眾,加強對青年的利益保障力度,將黨的理論政策通過團員活動、志愿者活動貫穿下去,使社團組織以及制度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在組織設 計理論視野下對高校團組織結構進行綜合的考量,對育人環境、規章制度 組織形式進行多方位的理論對位,是高校共青團運轉機制更為合理、高效。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的共青團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的工程,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其社團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管理制度也要與時俱進。在綜合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共青團工作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外部環境影響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確立、內部管理體制也阻礙團工作的順利開展,面對如此困境,高校共青團需要研究思考出應對的策略,從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完善組織內部管理體系,為學生構筑強大的精神支柱,促進內部管理的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 楊凡健.高校共青團改革背景下團的工困境與思考[J].智庫時代,2019(25):76-77.
[2] 田潔,張夢.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探討文化創新比較研究[J].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2018(31):12-13.
[3] 李華忠.高校共青團工作運轉機制創新的研究[J].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2018(29):7-9.
[4] 張亮亮,譚智贇,翟元海,朱媛媛,王璐,賈媛媛.當前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的現狀及工作路徑選擇[J].農業教育研究,2018(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