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芳
摘 要 大學生創業基礎課作為面向全體本科大學生開設的創業通識課,關乎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啟蒙、創業精神的塑造、創業價值觀的樹立,有著非常重要的基礎和先導作用。體驗式教學法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側重“從做中學”的教學方法,可作為提升該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本文從分析大學生創業基礎課任務和現狀入手,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的原理和特點,提出了大學生創業基礎課“一案三段五環節”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作為創業基礎課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的參考。
關鍵詞 大學生創業基礎課 體驗式教學法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57
Abstract As a general course of entrepreneurship for all undergraduates, the basic course of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Enlighte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consciousness, the shaping of entrepreneurship spiri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values.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guiding rol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as a mature teaching method focusing on "learning by doing",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ask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basic course, combining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of "one case, three stages and five links"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basic course,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n Entrepreneurship basic course.
Keywords basic course of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隨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不斷深入,學者們的研究側重不再是解釋 “是什么”和“為什么”,而是著重解釋“做什么”和“ 如何做”,從而,進一步思考與研究“教什么”、“ 如何教”。 [1]大學生創業基礎課作為面向全體本科大學生開設的創業通識課,關乎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啟蒙、創業精神的塑造、創業價值觀的樹立,有著非常重要的基礎和先導作用。體驗式教學以情景體驗為基礎,以情為紐帶,以思維為核心,以美為突破口,以自我發展為目標,因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具有獨特作用,可以成為大學生創業基礎課開展的有效路徑。
1 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的任務與現狀
2012年8月3日,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基本要求(試行)》,文件將“創業基礎”定為面向全體本科學生開設的公共必修課程,其教學目標是:掌握創業基本理論和知識,激發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就業、創業和全面發展。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
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基礎課作為面向所有本科大學生的創業通識課,具有基礎性、實踐性、操作性、受眾范圍廣的特點。課程宗旨在于啟發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訓練大學生創新思維、錘煉大學生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創業基礎課不應成為理論知識灌輸課,也不應成為創業技能訓練課,而應該側重讓學生“從做中學”,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通過這種“由內而外”主動學習過程,達到課程教學目的。
然而,實踐中,雖然經過國家和高校的共同努力,該課程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該課程教學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課程開展不夠深入,大學生創業意識和能力需進一步提高。目前,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創業基礎》課得到逐步普及,并且隨著創業課程納入學分管理,創業基礎教育已經在學生中產生一定影響力。但是,不可否認,該課程開展還停留在表面、不夠深入,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還稍顯不足。雖然,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提升不是一門課程所能完全解決的,但是從最基礎的、先導課程著手,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課程的獲得感和滿足感,是從源頭和根本上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2)課程教學注重理論,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創業基礎課,由于其課程性質,決定了其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操作流程等方面,有別于傳統課程。但是,實踐中,創業基礎課教學,受到傳統課程教學模式慣性影響,多數仍停留在注重理論講授、教師為中心、滿堂灌、填鴨式,缺乏實操和體驗環節。導致學生只是由外而內的被動接受式學習、無法產生由內而外的積極主動式學習,以至于創業基礎課成了學生獲取學分的手段,無法從根本上喚起學生創業意識、塑造學生創業精神、提升學生創業能力,課程教學背離了課程本身的意義,課程效果大打折扣。
(3)創業教育師資薄弱,教學方法單一。目前,創業師資是制約創業課程效果的瓶頸問題。盡管各高校盡力多元化創業師資,但是卻難以兼顧師資的專業化。多數創業課教師缺乏創新創業方面的系統知識和經驗,在課堂上,傾向于將課本內容生搬硬套到課堂上,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體驗式教學的提出與特點
體驗式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大衛·庫伯提出的,他認為:“體驗學習是作為一個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體驗學習是以體驗為基礎的持續過程;體驗學習是在辯證對立方式中解決沖突的過程;體驗學習是一個適應世界的完整過程;體驗學習是個體與環境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體驗學習是一個創造知識的過程。” [2]
現代學者經過研究,一般認為,體驗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由此可見,體驗式教學主要針對傳統課堂教學“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 “一言堂”、“填鴨式”的弊端提出的,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活動為中心、體驗為中心,教師不再一味的理論講授,而是通過設置與知識點一致的情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主動獲得相關知識,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和效果。特點如下:
(1)通過激發積極情感,推動認知活動主動進行。情感對認知活動的有效進行具有重要作用,如動力功能,即積極情感的促進作用和消極情感的阻礙作用。在體驗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健康情感,有了這樣的積極心理基礎,學生就會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情感對認知活動還有調節和強化的功能,一般認為,中等強度的情緒有利于智力的發揮和進行,過強、過弱或情緒不佳均不利于認知活動的有效進行。體驗教學的宗旨就在于,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保持平心靜氣,從而實現學生主動打破原有認知,主動獲取新知。
(2)通過展示鮮明具體形象,實現從具體形象感知到抽象理性頓悟。人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客觀世界通過具體形象作用于青少年意識。因此,外在的形象刺激是否足夠直接、清晰、積極、客觀,將決定這種刺激對青少年思想意識的作用效果。在體驗式教學中,情境創設,必須與課堂所授主題一致,必須與教學目標一致,因此,這種情境是優化了的、專門的環境刺激。所以,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置身其中,該體驗過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健康情緒,同時,有助于學生通過鮮明具體形象達成抽象理性頓悟,因此,該過程也是學生主動、自覺的自我教育過程。
(3)通過實踐過程主動反思,培養批判創新思維。體驗式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情境體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一方面,體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是有機結合的,激情與明理、導行的相互促進,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知識,領悟做人道理,選擇行為方式,實現“自我教育”;另一方面,體驗式教學以情為紐帶,以思維為核心,對培養學生的批判、創新思維有著獨特的作用,教學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體驗式教學就是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自主、創新等主體精神為目標,以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情感為主要特點,以學生自我體驗為主要手段的學習方式。
3 “一案三段五環節”大學生創業基礎課體驗式教學課程設計
針對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現存的問題,參考體驗式教學原理和特點,提出“一案三段五環節”體驗式教學模式。“一案”是指教案,教學的載體和抓手;“三段”指教學設計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探究安排、課后拓展三個時段;“五環節”指課堂探究實施的五個步驟,包括主題渲染、調動情緒—創設情境、體驗過程—合作探究、分享感受—提煉總結、要點精講—知識升華、價值塑造。五個步驟是環環相扣的,根據授課主題,可在一個或多個課時內完成,也可在一課時內反復進行。
3.1 一案——教案編寫
教師編寫教案。通過集體備課,同課頭的教師需要共同探討、深入研究,確定每次課的授課主題、授課內容、授課重難點。針對授課重難點,設計體驗教學具體形式和操作方法,制定最終教案。教案編寫應力求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從活動體驗中打破原有認知,重新理解知識、獲得知識、掌握知識。
3.2 三段——教學設計三階段
3.2.1 課前預習準備
課前向學生明確授課主題,并發學生課前學習指導綱要,明確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要求學生主動搜集并查閱授課主題相關材料,實現對新知識的初步認識和理解。在預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提出疑點并記錄。例如,“創業精神”一課,課前預習除了教材內容之外,要求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成功創業者案例至少一個,同時分析并提煉其具備的精神品質有哪些。
3.2.2 課中探究安排
實施“主題渲染、調動情緒—創設情境、體驗過程—合作探究、分享感受—提煉總結、要點精講—知識升華、價值塑造”五個教學環節,即:
(1)主題渲染、調動情緒。在新課導入環節,利用現實生活中、與主題相關的小視頻、小故事、熱點問題等,引出要學習的主題,通過教師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情緒。當學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后,明確授課內容和目標。例如,在“創業精神”一課中,新課導入可利用“你認為創業的弊端有哪些?好處有哪些?”兩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創業價值的全面思考。學生會將弊端和好處分別一一羅列。之后,教師點撥、引出主題,創業的弊端和好處雖然可以分開羅列,但是實踐中,二者就像硬幣的兩面,無法分開;我們不能過分的強調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對創業保持理性。另外,弊端讓我們對創業望而卻步、好處讓我們對創業充滿向往,面對二者兼具的創業活動,正在創業路上的人,是如何平衡二者,最終取得創業成功的呢?相信本次課可以為你帶去一些啟發……
(2)創設情境、體驗過程。體驗教學遵循的原則是“由內而外”,即不應先入為主的告訴學生是什么,而是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通過體驗感知,進而自己說出是什么。創設的情境可以是多種形式,如模擬游戲、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在“創業精神”一課中,即通過體驗游戲“撲克牌搭塔”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創業精神”的內涵。游戲要求在限定的時間內,小組成員合作,用事先準備好的撲克牌道具,在光滑的桌面或地面上,搭建一座高塔,最終以塔高取勝。游戲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各種表現。
(3)合作探究、分享感受。情境體驗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情境體驗,實現對知識的自我覺察。因此,合作探究、分享感受環節尤為重要。“撲克牌搭塔”游戲,創建高塔的過程即創造一個新事物的過程,類似創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創新、冒險、合作和堅持等這些創業精神的核心要義。因此,游戲結束后,教師要求各團隊根據游戲過程和結果,總結、提煉本團隊所具備或欠缺的精神品質有哪些。在分享環節,教師是引導者、點撥者,如學生陳述觀點時,教師應注意其中與主題相關的關鍵詞和短語,例如學生提到“合作”一詞或只是圍繞“合作”的表現侃侃而談,教師應適點明和強調,引導學生發言圍繞主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分享感受,使學生主動理解“創業精神”的概念和內涵。
(4)提煉總結、要點精講:結合活動體驗和學生獲得的啟發,教師需要對新知識進行提煉總結,并點撥易混、易錯知識點。例如,對“創業精神”,教師不僅要明確它的規范概念、它的內涵和外延,還要簡要區分創業精神與創業意識等概念的區別。讓學生對此知識點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5)知識升華、價值塑造:作為創業通識課,創業基礎課擔負著塑造學生正確創業價值觀的重任,因此,一個教學環節結束,需要基于具體教學內容,進行知識提煉升華,從更高的視角,發現課程思想教育意義,在價值觀層面,對學生進行順勢引導。例如,對于“創業精神”,不應僅僅止于讓學生理解創業精神是什么、理解創業精神對于創業的重要作用,還應該引導學生意識到無論創業與否,作為最高層次的精神力量,創業精神是每個人成長必備的寶貴財富,因為,它雖然不能基于具體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但卻是個體打破僵局,突破自我設限、追求并實現夢想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另外,創業精神對于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從這樣的高度引發學生對創業精神的深入理解。
3.2.3 課后拓展延伸
適時總結才能實現飛躍,不斷反思才能實現進步。每次課后,需要適時拓展延伸才能鞏固教學效果、擴大教學效益。例如,知識層面:要求學生課后分析自己對課程內容理解是否透徹、掌握是否牢固,有沒有尚未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互助、請教老師等渠道進一步解決好。能力層面:要求學生對課堂體驗活動進行回顧,回顧自己在課堂上參與了多少、展示得怎樣、提出了幾個問題、主動解決了幾個問題。價值觀層面:適時做好課堂心得體會的撰寫。
4 結語
大學生創業基礎課關乎全體本科學生創業意識的啟蒙、創業精神的塑造、創業價值觀的樹立,進而從根本上關乎高校雙創人才培養質量問題。因此,提升創業基礎課課堂教學效果成為重中之重。體驗式教學作為一項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可以給予我們很多啟發。然而,課堂教學沒有捷徑,任何教學方法都必須因人、因時、因內容靈活運用,需要教師在充分掌握教學方法的要義之后,因勢利導的運用,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課題: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雙創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課題編號:2020-ZDJH-484)階段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馮晨昱.論體驗式教學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7).
[2] 楊瑾.體驗式教學在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課程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