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雪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習是每個學生養成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班主任對學生的啟蒙教育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環節,因此,小學班主任一定要把德育放在教學的首位。德育建設更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自身的行為習慣,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本文就從自身的工作經歷出發總結了一些如何當好小學班主任的經驗教訓,并從中得出身教重于言教的深刻道理。
關鍵詞:身教;班級管理;師生關系;榜樣;溝通
班主任是班級的主要責任人,是學生學習的管理者,是聯系各科教師的紐帶,更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梁。因此班主任在學生階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小學的班主任,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形象,這對于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作用。下文就具體事例出發,針對小學班級管理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深度剖析,總結出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一、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
(一)學生自覺意識差,管理難度大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12歲之間,在此期間的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差,剛步入學習階段,對于6歲前的童年時光戀戀不舍,沒有做好上學的充足準備,在思維上沒有較強的學習意識。有些學生對學習的目標不明確,不清楚學習的任務,甚至有些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在課堂上難以靜心學習,思想很難集中在課堂上,同時也會出現很多突發狀況,比如:打擾其他同學學習;尤其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隨時會產生哭鬧的情況。為了不打擾代課老師的正常教學,班主任就要隨時關注班級的情況,對這些突發狀況進行及時的處理。
(二)行為習慣難以養成,集體意識不強
有些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形成不規范的行為習慣,學生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有些學生就能夠規范的進行書寫,而有些學生的書寫很亂,甚至不能看清書寫內容。有些學生的注意力會很快集中在課堂上,而有些學生卻左顧右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認真聽講。對于小學生而言,沒有較強的集體意識,不懂得團結協助。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中除了對基本知識的教學以外,多注重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
二、小學班主任做好身教的具體對策
(一)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為了培養小學生的自覺意識,首先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無論在課堂、校園、社會等環境中班主任都要展現良好的自身形象。即使,沒有人監督,也要自覺遵守規則。比如在課堂上,班主任要自覺遵守承諾,對學生許下的諾言一定要實現,不能失信于學生,避免在學生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在校園里自覺維護校園環境,堅決抵制破壞環境的行為,也許你彎腰撿拾垃圾的背影將會在學生的心里種下愛護環境的種子。在社會上,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主動維護社會正義。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動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樣教師的種種行為都可能被學生效仿。教師在學校里要穿著整齊讓人產生干凈、舒服的感覺,切不可穿著隨意。教師的發型也是學生留意的對象,要注意發型要干凈整潔、長短適中。班主任應該始終將自己作為學生學習的標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始終要嚴格、規范的呈現給學生。
(二)用心交流,培養良好習慣
班主任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不能高高在上,讓學生產生畏懼而不敢接近的感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與學生交流,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和仰慕感,從而對班主任所講的內容主動接受,不至于產生逆反的心理。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需要老師耐心、細致的培養,習慣的養成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班主任悉心指導,引導學生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班主任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動態,無論是在學習或者生活中班主任都要及時了解情況以便促使學生更好的成長。
(三)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
班主任的身教也包括自身形象的塑造,首先自身要充滿正能量,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才能讓學生在教師身上學到面對學習、面對生活的態度。同時班主任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素養,也要多接觸學生每個階段的課外書籍,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與學生交流起來就不會產生障礙。班主任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就要打起精神,以飽滿的熱情對待每一堂課和每一次班會。如果班主任老師由于個人的原因,上課無精打采,哈欠連篇,就會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
(四)勤加督促,鼓勵指導
小學生經常會出現很多意外狀況,這是難以避免的,針對這些狀況需要班主任耐心、細心的加以疏導。嚴愛、疏導、身教在班主任工作過程中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加以督促,教育效果將得不到更好地鞏固,教育目標也不能更好的完成。對于有些調皮的男孩子,教師不能疏遠他們,而是需要主動接近他們,更多的了解他們的想法,試著和他們成為朋友。這樣師生間的關系就會更親近,學生也會更愿意吐露自己的心聲。班主任要對這些想法比較多的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施展他們的才能,對他們的優點加以肯定。
總而言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榜樣可以給小學生樹立鮮明、生動、可以模仿的典型形象,讓小學生在對自己崇拜的人物進行效仿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為人師表”是教師的本色,師表是學生的表率,是學習的榜樣。教育者是受教育者的一面鏡子,這面鏡子要能夠及時照射出學生身上的發光點,并帶給學生成長的力量。作為班主任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讓小學生幼小的心靈充滿溫暖和陽光。
參考文獻:
[1]姜松梅,楊曉磊.身教、言教與責任——小學班主任的工作經[J].中國校外教育,2013(32):32.
[2]于連敏.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身教重于言教[J].教育教學,2016(8).
[3]李晶瑩.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身教重于言教[J].才智,2015(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