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彥國
摘 要:目前,我國建筑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先進的施工技術及機械設備。旋挖鉆 機成孔施工方法在建筑工程技術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傳統的灌注樁機相比,在復雜的地 基工程中旋挖鉆機施工方法具有明顯的效率優勢。本文根據工程實例,對旋挖樁的施工技術 進行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旋挖樁;質量控制
一、工程概述 東安花園二期保障性住房工程項目10、11#樓,總建筑面積約為21932.91m2,無地下室, 地上28層。一層為裙樓,二層以上由伸縮縫分為10、11#兩個單元塔樓28層,總高度93.9m。 本工程結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基礎為預應力管樁+鉆(沖)孔灌注樁。10、11#樓鉆(沖) 孔灌注樁共有144根,樁徑D有0.6、0.8、1.0米等共3種種,平均樁凈長H約20、28、28米。單 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1200KN、4500KN、6250KN,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樁基礎施工采 用旋挖樁機進行施工,包括旋挖成孔、泥漿循環運土、鋼筋籠的制作及吊裝和水下混凝土澆 筑等工序。
二、場地巖土及水紋條件 工程位于距市行政中心約6公 里,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擬建場地原始地貌屬沖積平原地貌,后經人工整平、地勢較平 坦。根據勘察揭露場地的地層為第四系填土層(Q4ml)、第四系沖積層(Q4al)和侏羅紀泥 質粉砂巖(J)。根據勘查報告主要地表水體為雨季坡面形成的低洼積水,地表水體主要為低 洼積水。地下水,主要為地下潛水,為松散孔隙水,地下水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其穩 定水位受地形及季節性氣候影響而變化,由水力坡度從高往低處排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 降雨滲透以及土巖層間地下水的側向逕流補給,大氣蒸發及向場外低洼處排泄為主要逕流排 泄途徑。地下水位埋深與季節關系密切,主要含水層為人工填土、砂層,其水位與鉆孔穩定 水位一致。地下水水位埋深為2.80~5.30m,相應標高為11.17~9.06m,與初見水位基本一 致。粘土、粉質粘土為弱透水層,人工填土、砂層為強透水層,其中砂層中的潛水不具承壓 性。
三、施工部署及資源配置 (一)施工區的劃分按樁機械數量10、11#樓的鉆(沖)孔灌注樁工程施工按伸縮縫分成2 個施工作業區。 (二)施工安排首先進行測量放線工作,然后組織機械設備進場進行旋挖樁施工。 (三)泥漿護臂處理擬在施工范圍外南面和北面分別一個設置泥漿處理點。泥漿處理點設 有泥漿沉淀池及凈漿池,并配備泥漿處理設備。 (四)鋼筋籠制作安裝樁鋼筋籠在現場制作,并使用吊機吊入孔內。(五)砼供應本工程采用預拌商品砼。砼灌注時,砼運輸車把砼運至澆筑點直接灌注或使 用吊機吊砼斗灌注。 (六)資源配置計劃
四、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要點 (一)施工工藝流程混凝土灌注樁是一種地下隱蔽工程,施工工序很多且連續不間斷,施 工前應根據現場情況編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保證工程質量。采用旋挖鉆機成 孔,成樁工藝為:排障→定位放線→埋設護筒,樁機就位→注泥漿→鉆進取土→一次清孔→ 放鋼筋籠→插入導管→二次清孔→混凝土灌注→拔出護筒。旋挖樁機成樁與水鉆成樁相比 較,成孔期間的工序質量控制要求有所不同。 (二)場地的布置旋挖樁機的整機重量約在60噸左右,且作業半徑大,最小作業半徑需 3.5米。所以,旋挖樁機在行走和施工時對場地的承載力要求較高。在布置場地時,應根據場 內的地形情況進行合理安排,在樁機的施工區域和施工線路確定后,需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 的工作:場地平整,鋪設臨時施工道路,鋼筋籠的制作場地及運輸,泥漿的配置及排放等, 綜合考慮各項工作,才能全面滿足施工的要求。 (三)鋼筋籠的制作與安裝在鋼筋籠的安防前,現場相關人員必須對鋼筋籠的主筋長度、 截面尺寸、箍筋間距、保護層厚度等方面進行檢查驗收。為確保在運輸過程中不變形,鋼筋 籠內用鋼筋十字撐焊接加固。在制作、運輸及吊放過程中,防止產生不可恢復的變形,確保 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對變形的鋼筋籠應整理成型后再安裝,嚴重變形的必須報廢。為保證混 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籠上應設置墊塊。鋼筋籠下沉時應采用對稱的兩根吊環,確保鋼筋籠 下沉的垂直度與下沉速度,避免鋼筋籠碰撞孔壁和自由下落,就位后應立即固定鋼筋籠。 五、結束語 東安花園二期保障性住房工程項目10、11號樓采用了旋挖鉆孔灌注樁縮短了基礎階段施工 的工期,從前施工準備到樁基驗收均未出現質量、安全事故。與傳統的回旋鉆機作業法相比 較,旋挖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成本較高,但施工速度快、適用性強,且對施工現場作業人員 人數要求不高,鉆渣直接外運,現場保持整潔,符合文明施工要求。所以,在質量、效率及 整體費用上考慮旋挖鉆孔灌注樁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施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