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劼耘
摘 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逐漸被應用在各行各業中,同時在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中也開始將互聯網運用其中,而在此狀況下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方式上發生轉變,使教育改革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不斷發展和完善。
關鍵詞:“互聯網+”;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改革
藝術設計專業和其它專業相比有較大的區別,它主要是注重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當前的藝術設計,實現了工藝和藝術內涵之間的結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注重對審美和創造力的培養。實際上藝術設計需要和社會的發展相符合,因此,對于藝術專業來講,需要注重改革的實施,進而更適應社會發展需要[1]。
一、當前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沒有實現和時代發展的有效銜接
對于藝術來講,它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轉變,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對國內外藝術發展動態有充分認識與了解,并且將其運用在課堂教學中,進而使課堂教學資源得到豐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能有所提高,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好了解當前藝術設計的現狀和發展動態。
(二)教學方式相對單一
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有很多教師不具備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利用較少,在課堂中依然運用傳統的講課方式,微課、MOOC等形式沒有被充分運用其中,教學中沒有優勢。
(三)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度不高
藝術設計是起源于工藝美術,并且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不斷借鑒了國外的藝術設計理念,但是在教學中使用的教學體系較難體現出人文、經濟、社會以及科技等內容。在實際教學中主要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授,沒有突出實踐的重要性,使學生的個性化難以得到充分發展。
二、“互聯網+”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作用
(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互聯網背景下,實現了智能化、網絡化和數字化,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資源檢索,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這種狀況的出現對教學起到了較大促進作用[2]。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實現了角色的轉化,教師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要引導者,主要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輔助作用,在課堂中需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主對信息進行檢索、查找、篩選、收集以及處理,指導學生在查找過程中如何找到有價值的信息,進而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提升對藝術設計的興趣,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這種狀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鍛煉,最后使學生實現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學習效果的優化。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在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使學生在探索、合作中共同解決問題。
(二)促進教學模式的發展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將聲、電、光等功能有效結合起來。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將藝術作品中的內容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出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3]。同時也能使學生在進行藝術設計時實現思維的發散,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逐漸提升實際學習能力。互聯網的使用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范圍實現更廣闊的延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空間,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這種方式的使用也轉變了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課堂講授內容的模式。
三、基于“互聯網+”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改革策略
(一)加強互聯網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運用
學生可以通過對互聯網的使用,獲取信息、資訊,同時也可以實現對藝術的傳播,無論是廣告還是平面媒體都需要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互聯網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藝術的傳播途徑、方式發生了轉變。同時這種轉變也為藝術設計帶來了新的方向,因此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時,需要注重和互聯網之間的結合,根據當前意識發展趨勢進行細致分析,掌握最新動態。
首先,在教學中運用視聽結合的模式。藝術設計通常有多種價值屬性,其中包含藝術價值、社會價值與文學價值,同時在藝術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藝術性、社會性以及人文性的體現[4]。因此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講授藝術發展、藝術概論等理論知識,也需要使學生在學習中了解藝術理念和基本流程。對于藝術作品來講,每一個作品都有不同的理念,也是設計者的靈魂所在,這些內容單純依靠理論知識的講授不能很好的向學生傳達,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大量的教學實踐進行分析。而互聯網的使用能夠有效解決在教學中的這一問題,在互聯網中,教師可以查找大量與此相關的資料。同時在互聯網中也能實現不同地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利用互聯網帶領學生觀看藝術發展的動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設計理念的與時俱進。
其次,學生可以在網絡中自主查找素材。互聯網的檢索功能十分強大,是獲取信息和資源的重要方式,信息儲備也十分豐富,而其豐富的儲備為使用者進行資料的查找提供了較大便利[5]。藝術專業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實踐技能、藝術修養和良好的表達能力,而藝術修養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的進行觀摩和積累,進而加深地其中蘊含的理念與手法的認識與理解。但是就當前的發展情況來講,很多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基礎較差、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教師在教學中已經運用了較為先進的方式講授這一部分內容。但是學生在實際學習中仍然感覺十分費力,而MOOC是一種非常便利的學習資源,可以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藝術作品,促進了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
(二)開展網絡創新實踐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方式都相應發生了轉變,互聯網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工具,對于推進社會發展、建設有極大促進作用,藝術設計不僅需要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需要在實踐中將其充分運用,在互聯網的幫助下,能夠更好的發現藝術與藝術之間的整合成果,而教師可以將其運用在實際教學中,使課堂教學內容和方式得到了創新,利用互聯網進行模擬實驗設計就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在平臺中得到鍛煉,也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結束語:
總之,互聯網已經滲透在人們生活中方方面面,因此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時,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實現互聯網與藝術設計教學的有效融合,這也是教學改革中必然需求,而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也必然會培養出更多的藝術設計人才,為社會的發展積極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立中.互聯網背景下視覺傳達教學改革——評《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J].領導科學,2019(4):127.
[2]劉嵩雪."互聯網+"模式下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效果分析[J].大眾文藝,2018(17):178.
[3]鄧貴艷.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探析 ——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與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12):后插5.
[4]葉曉霞.高職院校在藝術設計領域課程的教學改革應用研究 ——評《構成藝術設計》[J].新聞愛好者,2018(11):后插22.
[5]陳慧姝.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模式探索[J].美術觀察,2018(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