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閣 郭艷紅 強紅妮
摘要? ? 分析了寶雞市集雨窖利用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從強化宣傳、加大投入、分類指導、加強維護等方面提出了對策,以期為集雨窖的科學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集雨窖;現狀;問題;對策;陜西寶雞
中圖分類號? ? S2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150-01
寶雞市位于陜西省西部,總面積1.82萬km2,人均耕地950 m2,地處北緯33°35′~35°06′、東經106°18′~108°03′,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 000~2 200 h之間,太陽總輻射量達438.68~480.12 kJ/cm2。寶雞市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旱耕地面積達29.01萬hm2,占總耕地面積的 68.0%。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向西部地區傾斜,國家不斷增加對寶雞市旱作農業區的投入,為解決山區旱地農業用水特別是灌溉用水修建了集雨窖,初步統計全市有集雨窖逾 2萬眼。但由于各種原因,部分集雨窖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
近幾年來,寶雞市農技部門根據土壤、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實際情況,將集雨窖補水技術作為抗旱節水措施進行了重點發展,積極制定了調研方案,分組派遣技術人員深入岐山、麟游、千陽、隴縣等縣區,采取翻閱資料、實地查看、走訪群眾、專家座談等方式開展集雨窖水肥一體化應用情況專題調研,發現了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1? ? 現狀
1.1? ? 數量增長較快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寶雞市群眾自發修建集雨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國家實行財政補助配套建設集雨窖。通過農民自建,以及果業、水利、農業、煙草等多部門陸續開展的“人畜飲水”、煙田灌溉、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項目,結合新農村建設,轄區內的集雨窖數量已經達到了數萬眼,成為保障干旱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的一項重要水利工程。其中,以隴縣集雨窖數量最多,已建成逾2.1萬眼;麟游縣建有3 000多眼,岐山在旱地4個鎮修建了428眼,千陽縣2009年新建了240眼。
1.2? ? 增收成效顯著
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集雨窖不僅有效緩解了干旱地區的缺水問題,也為扶貧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以千陽縣為例,近年來該縣通過實施集雨窖池節水噴灌、補灌技術,滿足了就地取水,不僅對蘋果樹進行噴藥防治病蟲害、花期遇干旱噴灌,而且對春播作物進行帶水點種、噴施化肥。水溝鎮干溝村示范集雨窖補灌果園21.3 hm2,帶動果園1 266.7 hm2,總增收707.83萬元。
2? ? 存在的問題
2.1? ? 設施維護不夠
調查發現,有些集雨窖池出現裂縫,未及時修補;還有部分集雨窖因沒有及時清理造成堵塞而影響利用;隴縣僅有60%左右集雨窖能正常使用。
2.2? ? 應用不平衡
雖然有的地方集雨窖對農業生產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仍然有不少地方集雨窖的作用還是局限于滿足人畜飲水和日常生活。麟游縣集雨窖容積普遍較小,儲水量嚴重不足,且距離田間地頭較遠,無法持續較好地用于田間灌溉。岐山縣故郡、蒲村的集雨窖形同虛設,自建成以來,基本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3? ? 水肥一體集成程度低
由于相關配套設施不全、后續資金投入跟不上以及農民積極性不高等,寶雞市集雨窖水肥一體化集成程度很低,主要還停留在傳統作業方式上。
3? ? 問題成因
3.1? ? 缺乏勞動力
由于農業種植比較效益相對較低,導致大量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農村留守人員多為老、弱、病、殘,他們沒有勞動能力,也不愿意清理渠道雜物和開窖取水,因而造成一些集雨窖未能充分發揮作用[1]。
3.2? ? 缺少資金
雖然國家配套補助了部分資金,但對農戶修建集雨窖的高費用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加之水肥一體化仍需再追加投入,近年來農產品價格一直偏低,人工灌溉成本不斷提高,集雨窖水肥一體化的比較效益低,導致群眾積極性不高。
3.3? ? 管理不善
調查發現,集雨窖建成后歸農民私人所有,后期管理維護不善、設備操作不規范等問題日益凸顯,導致一些集雨窖年久失修、滲漏嚴重[2]。
4? ? 對策
4.1? ? 強化宣傳,典型引導
加強對節水灌溉的組織領導,做好輿論宣傳工作,讓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節水的重要性,增強自覺節水意識。通過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開源節流的重要性,教育群眾自覺維護集雨設施,保障其集雨能力,延長使用壽命。同時,要樹立典型,用事實引導農民參與[3]。
4.2? ? 加大投入,查漏補缺
要持續加大資金投入,確保集雨窖充分發揮作用。建議列出專項資金,對2013年修建的集雨窖工程進行修繕和保養,解決“集雨灌溉最后1公里”的問題。對20世紀末修建的集雨窖開展一次大檢查、大清理,若不能使用,可依托農業、水利項目在原基礎上修造,變閑置資源為可利用資源;若能繼續蓄水使用,固定村組維護人員,保證集水渠道的暢通和集水窖的正常使用[4]。
4.3? ?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加強對農民群眾的培訓,讓其熟悉并掌握適用節水灌溉技術[5]。加強對集雨窖建設區域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從當地的種植結構、水源條件、農民需求出發,選擇不同類型的節灌形式,開展技術咨詢和服務,深入田間地頭,現場解決問題。
4.4? ? 積極探索,加強維護
后期的設施維護是困擾集雨窖正常發揮作用的一個難題[6]。目前來看,在集雨窖建成后交由農民維護這一做法存在一些弊端。建議探索一種新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來加強相關設備的后期維護。
5? ? 參考文獻
[1] 鄭茂進.集雨窖蓄水池的使用與管理[J].中國農業信息,2004(11):22.
[2] 張國珍,趙偉娜,何春生,等.黃土塬地區集雨窖水水源地優選[J].生態學雜志,2010,29(4):749-753.
[3] 張國珍,楊浩,武福平,等.黃土塬地區村鎮集蓄雨水的水質特性分析[J].中國給水排水,2009,25(17):85-87.
[4] 成智濤,肖志偉,陳道云.集雨節水灌溉技術[J].湖南農業,2012(11):14.
[5] 馮前,關曉春,尹學紅,等.干旱地區集雨窖施工技術[J].致富天地,2012(2):62-63.
[6] 劉維琴.山區集雨窖的修建及管護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