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總面積2 022平方公里,下轄西灣、黃田、沙田、公會、望高等9個鄉鎮(街道),120個行政村、4個社區,主要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等民族,同時也是瑤族支系“土瑤”居民聚居地,是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截至2018年秋季學期,平桂有公辦義務教育學校182所(含教學點102個),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55 770人。
長期以來,平桂經濟發展處于較為低迷的狀態。據相關數據顯示,平桂2015—2017年本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分別為3.42億元、3.51億元、3.54億元,財政支出分配呈現“僧多粥少”的局面,從而導致區域教育發展相對落后。“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雖然平桂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但我們一定要發揚克難攻堅的精神,通過合理分配財政支出、多方籌措教育資金等措施,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和教育發展環境,勢必啃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塊硬骨頭。”平桂區委書記賴春忠堅定地說。
平桂區沙田鎮芳林學校校長植升耀深刻感受到城區領導發展教育的決心。他告訴記者,過去要見城區領導是一件難事,現在隔三差五便能見到一次,“領導們都把辦公室搬到學校的工地上了”。為了確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推進,平桂于2017年7月成立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迎檢工作指揮部。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區長任組長,統籌解決各種問題,落實圖書儀器采購、征地拆遷、校舍翻新和文化建設、教師補充及規范招生辦學等各項工作,并要求相關領導深入一線,現場辦公,幫助學校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調整學校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是平桂為突破教育發展困境打出的一記“重拳”。近年來,平桂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由此給教育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農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二是城區學校學生越來越多,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突出。“過去農村學校的條件差,有能力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城里學校就讀,城鄉學校的教育資源分配出現了失衡。”平桂區望高鎮中心小學校長趙光榮說。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平桂一方面著力撤并和改制小規模學校,目前共撤并小規模學校及教學點共58所(包括初中5所、小學16所、小學教學點37個),把辦學規模小、建制不完全的50所村小改制為教學點,將擠占義務教育校舍的21所村小附屬幼兒園剝離村小獨立辦園。另一方面,平桂不斷增加教育用地,推進學校新建、遷建和改擴建工作,近年共新建義務教育學校3所,增加義務教育學位近5 000個;目前仍在建義務教育學校6所,預計增加義務教育學位近6 000個。“學位的不斷增加,有效分流了我校的學生,現在我校的班額已經從過去的70人降到了54人。”平桂區實驗小學校長陳麗嫻說。
大發展,需要大投入的支撐。近年來,平桂通過爭取上級資金、本級財政投入和社會籌措等方式,確保教育經費按時按量投入。據統計,2015—2017年,平桂分別投入3.63億元、3.8億元、4.73億元(含上級與本級資金),比上年增長9.02%、4.67%、24.39%,其中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經費分別比上年增長11.66%、2.43%、0.59%。隨著教育投入的逐年增長,平桂教育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近年共新增校舍用房面積6.6萬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12.3萬平方米、校道和場地硬化面積8.3萬平方米,基本滿足了師生生活、運動的需求;新增近1億元的教學儀器設備,采購圖書137萬冊,配備教學電腦4 300臺、教師辦公電腦1 900臺、多媒體教室1 100個,進一步加速了教學現代化的進程……
“學校真是太漂亮了!學校真是太先進了!學校變化真是太大了!”平桂區公會鎮建新小學教師謝蘭芳連用三個“太”感嘆道,如今已經57歲的她,見證了學校從“舊”到“新”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