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奇
不知不覺地,我到光明小學任教已經有一個學期了。在鄉村小學教音樂,我所遇到的問題是城市里的音樂教師少見的,但因為我們師生能夠和諧相處、共同努力,我的幸福感覺也是城里的音樂教師較難體會的。
這個學期,我教的是小學二年級音樂課。為了調動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每次在上課鈴響之前,我都會讓幾名學生到講臺上進行3分鐘的才藝展示。學生們從最初的怯場,到慢慢喜歡上這樣的展示活動,到最后“非常喜歡”上我的音樂課,這個發展歷程,讓我對自己的音樂教學越來越充滿信心。
記得剛到該校不久,有次在二(1)班上音樂課,當我問到“誰可以把7個音符完整地唱一遍”時,全班學生踴躍舉手,最初我還以為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早已爛熟于心,于是便信心滿滿地選了一名看上去同樣是信心滿滿的男生來試唱一下,沒想到這名男生在唱完“1”“2”“3”三個音符以后,突然對著我羞澀地笑了一下,撓起了頭皮,并終于不好意思地告訴我:“老師,這個數字4我不會唱了。”一聽到“數字4”這三個字,我忍不住笑了。我發現,班上不少學生在跟著我一起笑。也有一些學生一邊笑一邊向這名男生解釋:“這不是數學課,這是音樂課,不是數字4。”我順勢問了一些學生,竟意外發現這個班上居然有不少學生不識譜!學生會唱歌,也只是因為平時跟著老師多唱了幾遍,記憶深刻了才會唱。課堂上的局面有些尷尬起來。
低年級的學生比較貪玩。為了讓學生分清音符與數字的概念,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做游戲的好辦法。我點了7名學生,讓他們到講臺上玩《水果蹲蹲樂》游戲。我讓7名學生每人選一樣水果代表自己,我喊“某某(水果名)蹲”時,用該水果代表自己的學生就快速蹲下來。等到學生們都熟悉了這個游戲的玩法后,我把水果名換成了7個音符,讓每個學生選一個音符代表自己。因為有些學生對有些音符還不夠熟練,我先把7個音符寫在了黑板上,讓全體學生跟著電子琴唱音符,并用手勢爬“樓梯”來引導學生體會音高的變化。等全體學生唱熟以后,我讓7名學生自己編動作來代表不同的音符,再用擊鼓傳花游戲的方式,要求7名學生:輪到誰,誰就要大聲唱出自己所代表的音符,并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做該音符的代表動作。多做了幾遍后,學生不僅熟悉了7個音符,而且慢慢熟悉了7個音符的音高變化。
這次課后,我感悟良多:如果學生都敢于表現自己,放開自己,充分享受輕松有趣的音樂課,這樣的音樂教育至少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一定非常有效。而這樣的音樂課,必須要有豐富多彩且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音樂實踐活動,比如上面的游戲活動。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