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享受公平教育的權利。自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來,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實現這個目標,并不斷推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更高層次目標的實現。”平桂區長朱建軍如是說。
實現教育公平,首先要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家庭貧困學生等群體受教育權利。這是平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
平桂區公會中學學生小彤(化名)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讀小學時尚有爺爺奶奶陪伴身邊,如今上了初中家人都不在身邊,特別是又正值青春期,心中不免有許多苦悶煩惱,“剛進學校那會兒,我甚至想過不讀書了”。然而,小彤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她在老師同學那里得到了很多關愛,也感受到了國家的關懷。“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老師和同學都很幫助我,讓我感到了集體的快樂。而且,國家每學期還給我600多元的內宿生補貼,沒有了生活方面的憂慮,我能夠更加安心地學習了。”小彤說。
留守兒童問題,是目前教育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平桂當地的留守兒童問題較為突出。為此,平桂按照國家、自治區的相關部署,并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的實際,于2017年印發了《平桂區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建立留守兒童聯系卡,建設“留守兒童家園”、鄉村學校少年宮和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室,健全留守兒童資料檔案,同時在學校廣泛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即一個教師結對幫扶一個以上留守兒童,從生活、學習、心理健康等方面,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如今,平桂已建立了“家庭+學校+社區”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確保每一名留守兒童都能得到關愛。
平桂促進教育公平的另一項重要舉措,是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移民搬遷戶子女的教育問題。近年來,平桂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中小學接納為主”的原則,共解決了3 156名外來經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問題。2018年9月,平桂老鄉家園(移民安置小區)建成使用,平桂又投入近2.2億元配套建成了平桂文華學校,保障了移民搬遷戶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與此同時,平桂還全面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家庭貧困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在確保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方面,平桂采取“就讀特校、隨班就讀、送教上門”三位一體的教育方式,不斷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的教育工作。據統計,平桂目前共有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259人,已入學224人,入學率達到86.5%。
在確保家庭貧困學生入學方面,平桂嚴格落實國家義務教育階段的各項資助政策,構建了“政府主導、教育主管、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就讀保障體系。近三年,平桂共發放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3 172萬元,受助學生25 810人次,小學、初中建檔立卡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發放率100%,有效控制了學生的輟學率。
“以前,我們要花不少時間去做控輟保學工作。現在,學生讀書不僅不需要學費了,還能領到各種補助,學生入學率提高了,我們就有更多精力把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好了。”平桂區黃田鎮東水小學校長梁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