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兆


低年級寫話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寫好想象中的事物。低年級看圖寫話,多以寫事為題材,只有解決了“事情是怎樣發展的”這個問題,才能寫好以“事”為題材的看圖寫話,這是低年級寫話的重難點。我校構建的“有根語文”教學模式,通過“激學—自學—共學—論學—拓學”環環相扣的五步教學,可以有效解決這個難題。下面,筆者以統編教材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寫話》為例,談談“有根語文”在低年級寫話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語文園地七·寫話》中的寫話素材,是一幅圖(如圖1),圖上畫有一只吃驚的老鼠和一只電腦里出現的貓。電腦里怎么會出現貓?小老鼠看見之后,故事會怎樣發展呢?這留給學生很多想象的空間。所以,這是一次想象寫話。教師在指導學生寫話時,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激發想象力,并把想象的內容有順序地寫下來。
一、借助動畫視頻激趣,相機引出學習任務
“有根語文”的第一步是“激學”,就是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本次看圖寫話的素材中,主人公是貓和老鼠。低段學生喜歡看動畫片,于是筆者截取了一小段《貓和老鼠》的動畫短視頻,讓學生通過看動畫短片猜片名,激發其探究興趣,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看動畫片。老師今天就帶來了一部動畫片的短視頻,大家邊看邊想,這是哪部動畫片?(播放視頻)
生:(齊)《貓和老鼠》。
師:你們喜歡這部動畫片嗎?誰來說說喜歡的理由?
生1:我喜歡,因為它很搞笑。
生2:我喜歡,因為有一只聰明的老鼠。
師:是呀,這部動畫片正是用巧妙的、不同一般的思維,虛構了一只可愛的小老鼠,讓人回味。今天,我們也來編一個有關貓和老鼠的故事。請看大屏幕。(不帶問題出示教材插圖,圖略)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寫話素材。通過看這幅圖,我們一起來編個有趣的故事吧。
二、看圖思考,自主提問
“學起于思貴于疑”。“有根語文”課堂的第二步是“自學”。在這個環節,筆者不直接拋出教材設置的問題,而是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圖畫,邊看邊思考,然后自主提出問題,用提取關鍵詞的辦法在學習卡1(如圖2)上記錄下來。
學生通過觀察圖畫,自主提出問題,由此培養學生讀圖和質疑的能力,這也是激發學生從粗略看圖走向深度挖掘圖意的一種學習策略,可以為學生弄清圖意、構思故事奠定基礎。
三、合作探究,深化觀察
蕭伯納說:“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有根語文”課堂的第三步“共學”,就是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豐富認知,而在作文教學中,素材的豐富非常重要。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提出的問題,并在交流中豐富問題、梳理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打開寫話思路,初步構思故事框架。
師:觀察圖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在四人小組中交流交流吧。(生四人小組交流)
師:現在,四人小組選一個組員整理你們收集到的問題,如果有新問題也可以補充。然后,把你們組收集的問題進行排序,看看這些問題,哪個是應該最先回答的,哪個排在第二,哪個排在最后。(生交流)
師:交流結束,現在請一個小組來展示、匯報。(師根據生匯報情況,了解提相同問題的有多少個小組,還有什么新問題,并指導生按順序排列問題)
師:大家提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這幾個:(1)小老鼠在哪里?(2)小老鼠在干什么?(3)小老鼠怎么啦?與書中提出的問題,也就是寫話提示的內容有一定的相似性。現在就讓我們打開課本第94頁《語文園地七》中的寫話,讀一讀書中的問題吧。
師:這三個問題其實在告訴我們,故事應寫清楚什么,包括起因、經過、結果。(PPT出示)現在大家再看圖,根據書中問題的提示或者小組剛才梳理的問題,想一想這幅圖的故事。然后用幾句話說一說,同桌之間互相聽一聽。
四、思維碰撞,豐富故事
“有根語文”課堂的第四步是“論學”,在“共學”的基礎上提升,突出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論學”環節通過生生、師生的二次對話、擴充信息,突破本次寫話“接下來會怎樣”的寫作難點。
筆者在課前預設了學生有可能想到的情景,因為起因不同,經過和結果就有可能不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四人小組交流,完成學習卡1,讓學生進行思維碰撞,豐富故事情節。
師:請一位同學先來說一說故事的大概內容。
生1:一天,一只小老鼠在玩電腦,突然,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一只大花貓,把小老鼠嚇了一大跳,它尖叫著逃跑了。
師:剛才這個同學一開始就介紹了小老鼠在哪里、干什么,這就讓故事有了個開頭。太棒了!故事的開頭就應該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起因這些要素!(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
師:這個同學想象小老鼠在玩電腦,除了這個原因外,還可以想象它在做什么呢?誰還有不同的想法?(引導學生設想多樣化的故事起因,指名2-3人說,預設板書“玩電腦、偷奶酪、跳舞……”)
師:大家的開頭既完整又有創意,讓我們繼續往下把故事編生動。剛才大家說電腦里出現了一只貓,那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貓呢?(指圖)誰能夠看仔細些,再想想可以從哪些方面把貓說具體些。同桌之間先相互說一說。(教師相機啟發圍繞關鍵詞來說具體:從貓的樣子、神態、語言、動作……)
師:電腦里出現了這么有意思的貓,那接下來故事又會怎樣發展呢?同學們大膽想象,四人小組交流,完成學習卡2(如圖3)。(生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卡2)
師:同學們細致觀察圖畫,如,老鼠被嚇,它臉上的表情會怎樣?眼睛、嘴巴、四肢的動作會如何?它會怎樣說?心里可能會想什么?連起來,就可以說具體了。(教師抽取其中一個小組的學習卡2,依據流程圖點撥:用故事接龍的方法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有創意地延展故事情節,把細節說清楚)
五、拓學遷移,形成能力
“有根語文”課堂的最后一步是“拓學”。在寫話指導方面,其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獨立寫話,建構語言。寫完后自評、互評,相互學習,以此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師:現在大家都編好了各自的故事,接下來,請大家給自己的故事起一個好聽的題目吧。當然,你們也可以像老師想的題目一樣。(板書:老鼠遇見了貓)最好你們還能想出比這更好的題目。(生提出《貓和老鼠》《聰明的老鼠》《真假貓》等)。
師:題目有了,我們開始編故事了,大家看看有什么要求吧。(PPT出示寫話要求,如圖4)明確了要求,我們就動筆把故事寫下來吧。
生寫完后,自改錯別字、標點符號等,然后與同桌交流互評。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每個人都編了一個跟美國動畫片不同的貓和老鼠的故事。同學們課后可以在課本這幅圖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繪圖,然后配上文字,加上封面,用繪本的形式把我們想象的故事表現出來,這就是我們自己創作的屬于我們自己的《貓和老鼠》的故事了。繪本做好后,大家可以相互交流,或者把故事拿給爸爸媽媽看,讓他們評一評。改天,我們開個新版《貓和老鼠》的故事會,好嗎?
激勵學生課后編寫繪本,是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策略,同時也是拓學的意圖:為學生搭建起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學習的橋梁,豐富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發展學生能力。
“有根語文”的寫話教學,全面考驗教師在觀察、想象、寫生動環節方面對學生的引導能力。教師通過“看圖—問題追問—寫話”的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找到寫話的路徑,這也是語言建構可視化的過程。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