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琪
摘 要:新形勢下的教育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應試教育提高分數,又要減輕課業負擔實施素質教育;既不搞題海戰術,又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實際要求教師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做到:要精心備課,優化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上課,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減負;質量;課堂教學
“讓學生的書包重量減下來,家庭作業量減下來,課外活動時間多起來,睡眠時間多起來”要實現這一減負目標,就需要教師向40分鐘要質量。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且每學期期末考試在校,甚至縣鎮都名列前茅的我現就如何向40分鐘要質量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做到精心備課,精心備課是向40分鐘要質量的前提條件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吸收到更多知識,教師就要精心備課,做到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教具齊全,環節完整、有趣、創新,且能融入生活,勾勒出各種“生活畫面”,捕捉各種“生活現象”,設計各種“生活情境”。如:在教連乘應用題時,教材呈現的例題枯燥無味,沒有融入學生生活之中,學生難以理解,所以我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大膽把此課要學的知識點滲透到學生去郊游要考慮的人數問題、食物問題、乘車問題、門票問題中,讓學生在逐一解決了以上問題的同時認識連乘應用題的特點,學會了用連乘方法解決一些生活問題,整個過程看不出在上課,更多像在郊游、在商討策略,但又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整節課輕松有趣,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優化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是向40分鐘要質量的關鍵
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曾說:“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傳統的只注重教的教師。”而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是向40分鐘要質量關鍵。
1.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現代教育心理學和教學論的研究告訴我們: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因為爸爸經常打罵他,媽媽改嫁,爺爺癱瘓在床。缺少家庭溫暖的他性格很倔強且學習缺乏興趣,上課總是趴在桌上,書也不拿出來,不看黑板。但這孩子聰明且吃軟不吃硬,根據他的性格特征,雖然他每次上課都趴在桌上,但我都會走到他桌前摸摸他的頭,以拉近倆人距離,表示老師對他的關注。這樣也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提升學習效果。
2.讓學生主動探究,實踐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3.面向全體,關懷備至教育每個學生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育集體的同時,必須看到集體中每一個成員及其獨特的精神世界,關懷備至地教育每一個學生。”有時一些后進生注意力維持不了多久,我就會用一些語言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回來,如一、二、三——坐端正,小眼睛——看黑板,有時看他們累了就讓他們站起來伸伸手,彎彎腰。反正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持久認真聽課,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為了照顧后進生,我會把習題講詳細些,緩慢些,力求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做到學一題理解一個知識點。講解應用題時我還要求學生圈出重點詞語,如:用鐵皮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糧桶,底面直徑為2米,高為1.5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我會要求他們把“無蓋”圈起來,讓學生知道這題其實只求一個側面和一個底面。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是向40分鐘要質量的重要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節省板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增加數學信息量,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而且聲圖并茂、直觀形象的課件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引導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時,我設計了以下的課件:先出示一個圓柱形的月餅盒,然后拿皮尺從0刻度開始繞月餅盒底面卷一圈,再把這一圈皮尺拉直,讓學生讀出周長。再畫2個螞蟻在圓柱底面兩邊拉著皮尺量出底面直徑(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最大讀數)。最后用周長除以直徑得出倍數。用同樣的方法量圓柱形茶葉罐,水杯的底面周長與直徑,再用各自的周長除以直徑得出倍數,最后讓學生討論發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通過上面課件演示,形象地將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在短時間內完美展現,可見采用多媒體教學是向40分鐘要質量的重要手段。
總之,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向40分鐘要質量,我們教師就必須立足于學生,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得開心,且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