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龍梅 孫廷菊
在你眼中,教育是什么?在朱永新教授看來,教育是一件給人幸福、讓人成為自己的事情,而且這種幸福是當下的,而非未來。作為一名農村學校的教師,我們能為教育做些什么呢?
我校的七色閱讀堅持已經近十年了,對于這項工作我們本著繼承與創新的原則,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不斷改進,不斷提升,逐步達到了今天實現“三yue”的目標。“三yue”記載了我校閱讀的歷史發展過程,也體現了我校七色閱讀三個不斷提高的層面。第一個“yue讀”是“閱讀”,引導學生走進閱讀,也就是我們剛開始的起步階段,怎么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想方設法讓學生讀起來,走進閱讀是我們最初的目標;第二個“yue讀”是“悅讀”,怎樣讓學生由被動地讀到主動地讀,也就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閱讀,讓樂讀成為一種習慣;第三個“yue讀”是“越讀”,超越的讀,不管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所超越、拓展、提升,最終的目的是提升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為了這個目標,我們要求班級每天至少有半小時自由閱讀時間;每周有一節閱讀匯報課;每學期我們會舉辦閱讀考級和經典美文巡回演講活動;每學年舉辦隆重的校園“讀書節”,在讀書節活動中我們還會邀請從我校畢業的優秀學生代表重回母校,為學弟學妹介紹自己的讀書經驗。我們還更換了教學樓門廳文化墻,設置了七色讀書博覽園;在門廳設置了開放式的閱讀書櫥,各班級精心布置了書香園地,這些舉措都是為了給孩子們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其總體思路就是用“七色閱讀”活動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到了讀書的樂趣與成長的快樂。這不失為教育的一種幸福。
到目前為止,我校有8名特崗教師,他們是學校的后續力量,學校的未來發展靠他們。為了讓年輕教師盡快成長起來,首先我們精心挑選了最優秀的教師與他們進行師徒結對,并且對他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力爭達到“一幫一、一對紅”的目標。其次,我們采取了跟蹤式、手把手的指導方式,從常規入手,教案的書寫,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上對學生的學習等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在隨堂聽評課活動中我們采取“盯課、主題聽課、演課”等形式提高其教學水平。最后,我們還給他們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在十月份的特崗教師匯報課中,齊老師的英語課堂注重趣味性與知識性的結合,極大調動了孩子們的英語學習興趣,榮獲一等獎;孫老師的語文課堂日益成熟起來,頗有名家風范,以母愛為話題的情感抒發將全課推向了高潮,榮獲二等獎……特崗教師們的精彩表現為學校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與生機。這難道不是一種教育的幸福嗎?
在教研組建設中,我們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大學區教研活動。各位教師克服了許多困難,每隔一周積極串課深入班級進行聽評課、集體備課,利用休息時間進行網絡研修。在聽評課研討活動中教師們開誠布公,指出授課教師身上的亮點與不足,共同探討高效課堂模式。當教師把自己在交流中所學到的集體智慧反哺于課堂時,驚喜地發現原來共享集體的智慧,可以給自己的課堂注入鮮活的動力和活力。在學區學校同學科教師同上一節課活動中,教師的不同視角、不同思路、不同風格,讓課堂異彩紛呈。大學區內開展的多項教學研討活動,都對我們一線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個人專業素質的成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又是一種教育的幸福。
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我們注重提高師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首先,從學校的環境文化建設出發,我們農村學校發揮自身的優勢,注入鮮明的農村教育的特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然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旨在引導全校師生樹立正確的制度觀念,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建立一套教師培訓制度,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意識。之后注重行為文化的建設,全校師生的一言一行體現的是學校的風貌,是學校文化的內涵。因此要以班級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倡導互幫互助的班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后,精神文明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學校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突出文化素養的培養,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文化,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校園中感受到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激勵全校學生共同進步,將學校的發展愿景與教師的愿景緊密結合在一起,促使全校教師成為積極向上共同體,進而推動學校文化建設的發展,這還是一種教育的幸福。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對于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我們將戒驕戒躁,扎實有序地繼續進行;對于工作中的問題,我們將冷靜思考,尋找最有利的捷徑,披荊斬棘,毫不氣餒。正如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簡介:夏龍梅,女,(1977—),吉林省撫松縣泉陽鎮中心小學,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孫廷菊,女,(1975—),吉林省撫松縣泉陽鎮中心小學,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