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高職院校社會實踐教育的現狀出發,總結高職院校社會實踐教育的問題,著力優化高職社會實踐教育教學方法,構建完善的高職社會實踐教育體系,達到提高高職社會實踐教育的整體質量目標。
關鍵詞:高職;社會實踐;教學策略
課題相關信息:立項單位: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課題負責人:張譽, 課題立項編號:SDSZ-2019-081
高職社會實踐教育是以所有高職學生為主體,開展的一系列實習、實踐、參觀、走訪、志愿服務活動。高職社會實踐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1 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價值
1)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高職院校組織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教學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通過社會實踐給學生提升了鍛煉職業技能的平臺,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豐富的社會實踐項目還有助于積累學生經驗,對于促進學生以后更深刻學習專業技能知識有重要價值。組織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還可以積累學生的社會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感與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養成熱愛崗位、精益求精的精神,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重要意義。
2)促進高職教學改革。高職院校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教學活動,還有助于推動高職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需要高職與企業開展聯合辦學活動,在豐富高職辦學資源的同時,有助于通過企業檢驗高職教學的階段性成果。高職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助于高職院校收集學生的短板和問題,對于修訂高職教學計劃,提高高職院校教學的針對性有重要意義。加快推動社會實踐教學改革,可以促進高職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
2 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問題
1)學生參與主動性不強。高職院校社會實踐教育的主要問題在于學生參與主動性不強,學生沒能積極的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過程當中。不少學生以被動心態和完成任務心態參與社會實踐,沒能主動在社會實踐中汲取知識鍛煉技能。高職院校未能構建良好的社會實踐教育氛圍,不能加強社會實踐教育的宣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沒能設立必要的獎懲機制,因此影響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主動性。由于缺乏專業指導措施,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低,學生從事社會實踐的選擇機會少,導致學生只能被動的從事一些社會實踐項目。還有的社會實踐沒能合理的配置比例與內容項目,社會實踐的難度較高,因此影響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心理體驗。
2)硬件資源配置的問題。高職院校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對環境、項目、任務內容有較高的要求。為了達到高質量的組織開展社會實踐目標,強調為學生配置優質的社會實踐資源。但是,有些高職院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教學資源較為匱乏,高職院校不能聯合大型企業構建社會實踐教育基地,沒能學生開辟良好的社會實踐空間,學生在企業社會實踐周期較長,參與的工作項目內容單一,簡單機械操作性的社會實踐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沒能達到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目標。
3)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組織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還要構建完善的社會實踐教育評價機制。當前高職院校還未能根據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現實需要構建科學化的評價機制,社會實踐教育沒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入參與具體活動。首先,帶隊教師沒能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的創新性不足。其次,社會實踐教育評價的綜合性較低,主觀評價較多,現代信息技術沒能有效的應用社會實踐評價。第三,過程性評價較少,終結性評價較多,教師沒能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只有構建完善的社會實踐評價體系,才能達到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目標。
3 高職院校社會實踐教育改進方法
1)更新社會實踐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高職社會實踐教育的關鍵,為了提高高職院校社會實踐教育水平,完善社會實踐教育體系,還要優化社會實踐教育目標,構建貫穿高職教育全過程的社會實踐教育體系。首先,明確高職社會實踐教育的德育目標,通過高職院校社會實踐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還要加強傳統倫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和情感引導,注重把愛國主義內容融入到職業道德教育當中。其次,開展職業人的德育培養活動,注重圍繞職業、技能、知識為核心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探索在校企合作的理念下以任務驅動、項目制和訂單培養的方式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第三,加強學生職業感與職業情感的培訓,促進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開展一系列的社會調查與社區服務活動,在知情統一的理念下全面提高學生個人修養,達到完善人格教育目標。
2)豐富社會實踐教育模式。提高高職社會實踐教育的有效性,應當更新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的模式,重視以培養全能人才為基本理念,以全員參與的方式進行社會實踐教育活動。首先,應當組織開展基地化、項目化、常態化的方式組織開展社會教育實踐,優化社會實踐教育的路徑,達到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目標。其次,實現社會實踐活動的周期全覆蓋,從新生入校到專業課教學、畢業實習達到全過程實踐教育目標。強調在實踐教育的過程中安排培養學生心理、文化、生理與思想的不同層次內容的實踐教育活動。第三,重點提高實踐教育活動的操作性,強調培養學生的熱愛勞動、敢于質疑的實踐教育體系,注重構建促進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相關理論指導。第四,將學生的寒暑假活動與課程實踐教學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基于社會實踐基地組織開展一系列專題性的社會實踐。進一步把有趣味性的參與、走訪調研、勤工儉學等活動結合起來。
3)提高社會實踐教學質量。高職院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教學應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專業技能。強調在可操作的育人模式下組織實施社會實踐,保證社會實踐有一定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可遷移性。首先,應當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大量的隱性知識,強調在可操作的社會實踐項目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其次,應當構建專業化和標準化的高職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應當體現提供社會實踐環境的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共建特征,注重根據高職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設置具體的實踐崗位,通過社會實踐基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達到分層次和有重點的開展社會實踐目標。第三,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掛職鍛煉和走訪談話活動,構建社會實踐的志愿服務機制,理順社會實踐與學生之間關系,打造高職特有的社會實踐品牌,起到全面提升高職學生核心能力作用。
4)優化社會實踐評價機制。為了保證高職院校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實施,還要構建綜合性高職社會實踐教學評價機制。首先,應當體現社會實踐的辦學特色和標準化特征,注重根據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表現與培養目標確定基本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方式。其次,還要發揮帶隊指導教師對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指導評價作用,強調通過有效的評價方式豐富學生實踐經驗,加強學生的業績考核,具體可以運用一系列的客座教授、導師專家、師徒模式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評價指導。第三,還要建立有效的網絡互動評價機制,運用大數據的方式對學生的參與社會實踐狀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在一系列的數據分析下進行自我反思,幫助學生拓展社會實踐思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客觀分析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得失。
4 結論
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應當從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完善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體系,進一步優化配置社會實踐教育資源,在標準化、動態化、創新性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相關活動。
參考文獻
[1]武劍英.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性研究[D].石家:河北師范大學,2016.
[2]宋輝.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存在問題及對策[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1):105-108.
[3]施莉琴.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社會實踐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