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璐羽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
引言:近年來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企業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中小企業已經逐漸成長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小企業的飛速成長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目前中小企業的數量不斷上升已經占據企業總數的90%以上,同時中小企業對GDP的貢獻達到了60%以上,對國家的稅收的貢獻超過了50%。除此之外,中小企業的誕生與發展為勞動力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解決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切實緩解了中國就業難,就業壓力大等問題,促進了中國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然而伴隨著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以及數量的增多,中小企業所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其中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就是融資困難。這并不僅僅是中國所面臨的問題,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只是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進程中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象尤為突出,引起的社會關注度比較高。中小企業融資是否順利不僅關乎企業能否借此擴大生產規模,也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本文現主要針對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具體表現以及原因進行探究,并就此提出改善建議。
企業實現融資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為內源融資,第二種為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指企業將自己的內部金融資產以及留存收益轉化為投資來滿足企業需求的融資方式。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會幫助企業減少融資成本,同時增加了中小企業的實際控股比例[1]。但企業內部融資能力往往是有限的,其會受到企業經營能力、資產規模、財務狀況等眾多因素的限制。因此,相對來說內源融資可以實現的融資規模一般比較小。而外源融資則是將外部其他主體的資金轉化成內部投資的一種融資方式。通常來說,企業首要選擇的融資途徑是內源融資,只有當內源融資無法滿足其需求時企業才會轉而借助外源融資的幫助。
外源融資的實現方法也有兩種,分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直接融資體系是指資金的需求方和供給方之間通過固定收益證券、衍生證券等金融工具建立股權或債券關系的體系,其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2]。間接融資體系中,銀行會作為第三方的金融中介加入,在資金的供求雙方之間搭建一個橋梁,幫助供需雙方建立聯系,最終實現融資的目標。在經濟利益逐漸市場化、規模化、信用化的趨勢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外源融資將會成為企業的融資所依賴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們針對融資困難這一問題的研究將著重于對外源融資的研究,這也是有效緩解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方法。
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融資途徑少
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好壞很大程度的決定了它自身的未來發展。如果缺乏融資,一個企業很難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而企業融資所需的資金來源途徑包含自身的經營積累和外部主體,然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自身的資金積累更加有限,因此融資途徑主要是外部融資。但是中小企業大多處于發展階段,尚未建立穩定成熟的公司結構,且相比上市公司公開財務報表數據中小企業財務狀況往往是不透明的,使得投資者難以對未來收益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估計。另外,中下企業還存在管理方式不科學、抵押擔保不充足且信用等級不高等問題使得其融資相對比較困難,往往難以獲取充足的外部資金,嚴重影響其正常且平穩地發展[3]。相比直接融資體系,中小企業主要是依據間接融資。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獲取外源融資的重要途徑,但貸款門檻一般比較高,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抵押資產,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達到。中小企業本身存在的管理及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更是加大了中小企業獲取外源資金的難度。
2.融資成本高
中小企業獲得外源融資的傳統途徑是通過銀行這個金融中介,以銀行貸款的方式實現的,而銀行在進行貸款時會評估貸款業務的違約風險最終確定貸款利率。但由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歷史短、規模相對較小、違約風險較高,財務信息無法完全披露,銀行一般會認為其違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銀行首先在貸款時往往會要求中小企業提供充足的固定資產證明或者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證明以用于抵押,另外銀行在考慮到違約風險的條件下,往往對于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會相對提高。這種行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門檻,給中小企業帶來一定的負擔。
3.互聯網融資平臺發展尚不完善
目前伴隨著信息和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迎來了大數據和“互聯網+”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融資需求,這也成為一些中小企業的選擇。然而由于互聯網融資是一個新型產業,國家相應的配套政策尚未建立完善,互聯網平臺運行過程中缺乏良好的監管制度和信用制度,部分互聯網平臺出現了無法對付甚至倒閉的等問題,進一步惡化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當前以及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向銀行貸款融資仍是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因此若想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銀行優先服務大企業大客戶的理念必須有所轉化。但是若要改變這種思想僅靠中央發布文件和通知是無法改變的,必須要從監管體系和立法上進行變遷。現行的《銀行監管法》《貸款通則》財稅政策以及利率政策等都需要進行調整與創新[4]。適當地降低中小企業的個人所得稅,對中小企業實現貸款浮動利率,改良信貸政策提高對中小企業的風險容忍度從制度上確保銀行貸款向中小企業傾斜。同時也應鼓勵銀行開發一些針對不同領域、不同規模的中小企業的信貸產品以滿足中小企業的不同發展需求。
金融機構應該加大對相關領域的人才的引進力度以完善現有的人才體系同時也可以有效的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一方面引進人才可以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提供更多的幫助,另一方面增強對人才的引進可以增強企業企業的競爭力開發出更多的金融產品增加企業的收益。
中小企業融資的擔保制度可以選擇由市場操作完全按照市場的經濟規律來運作,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率。但是政府也不能完全置之度外,應該少量的干預,提高決策效率,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同時這樣做也能充分保障中小企業的利益,降低他們的擔保風險。
對于金融機構來說信貸是其經濟收益的主要來源。但是大部分金融機構都優先選擇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門檻設置較高自動忽略了中小企業這一大市場,據數據統計,截止至2017年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約為37.6萬戶占企業數量比例高達98%,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5]。許多金融企業當今也在不斷發展,將小微企業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如鞍山銀行、錦州銀行、遼陽銀行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小金融機構應積極轉型升級,以更有效的應對未來金融市場的波動與風險。
中小企業打多使用家族管理模式,管理方面不專業化,資金較少,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運營能力有限,因此抵抗風險的能力也有限,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風險防范是必不可少的。企業內部要完善董事會的工作機制控制決策風險,要加強以監事會為主體的監控體制的建設還要建立并完善風險鑒定與評估體系,降低企業遭遇風險的可能性。
結語: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經十分嚴峻,不僅僅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也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途徑,探究了融資困難的具體表現,最終從完善銀行融資體系、完善人才引進和擔保制度以及改善企業也經營理念,加強風險防范三個層面提出了改善建議。未來為了更好解決這一難題,必須要更新觀念和思路,尋找新方法,開拓新境界,找到矛盾沖突點,以創新性思維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