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俊 煙臺大學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社會各行業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局面,導致人們的生活壓力持續加大,也顯露出較多心理問題。當前,社會各界比較關注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并且要求各大高校必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近年來,高校當中出現了較多傷害事件以及自殘和自殺等嚴重危害生命的行為,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群體屬于我國社會發展的建設者,需要積極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能力,這樣可以培養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我國在實行素質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注重對現有教育制度的優化改革。從我國德育教育要求可以看出,其核心內容在于加強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體現出科學性和先進性教育理念,通過普及教育可以不斷更新素質教育理念,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方法。
高校推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滿足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發展要求,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屬于新事物,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觀點,在德育教育和素質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高校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同屬于受教者和教育者,通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引導家庭教育,展現出終身教育理念。
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加強學生綜合素質,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期間能夠深入挖掘學生潛能,加強其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不斷完善人格。按照相關研究能夠看出,大學生心理障礙和心理失衡問題比較嚴重,由此引發的惡性事件比較多?,F代醫學證實,健全良好的人格能夠有效促進身心發展,由于大學階段處于人生重要階段,必須做好自我評價和審視,能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學習難題。
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還體現在較強的心理素質,注重創新和改進當前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確保其能夠具備健全的人格,有效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全面加強大學生群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現階段,多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都只停留在口頭上,未重視實際教育后果,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突出,時常發生惡行傷害事件。即使某些高校能夠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未落實到所有學生中,無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在高校教育中還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經費不到位,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場所等。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在于降低學生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然而當前對于大學生群體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較關注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部分領導人員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在發生惡性事件之后才注重強調心理健康教育。
正是由于高校領導人員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導致該項工作缺乏足夠的經費投入和人力投入。對于經費投入來說,通過對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所學校滿足10元/人,2所學校滿足5元/人,3所學校低于5元/人。剩余高校沒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并且教師人員缺乏咨詢補貼經費。且高校內部專業心理教育人員極度缺乏,教師日常教學與咨詢任務量比較大,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
多數高校心理健康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困惑,不明確教育教學的本質,在教育期間時面向所有學生,還是個別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在于預防和控制心理問題,注重提升和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然而由于高校內缺乏專業的心理人員,再加上精力時間有限,因此只能針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普及到所有學生中,因此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佳。在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大學生不斷出現新的心理問題,要求高校能夠針對新問題采用針對性教育措施和干預措施。當前,我國高校引進了國外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在實際應用期間需要結合基本國情,然而多數高校并未立足于自身教育教學特點,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顯現出較多不適應性問題。再加上我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乏新的研究成果,無法滿足當前發展需求。從整體上看,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水平比較低,存在嚴重重復性研究問題,并且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嚴重,無法通過理論對實踐教學進行指導。
在網絡信息平臺中,大學生屬于最活躍的群體。在時代進步發展背景下,互聯網再聊學生群體中的作用不斷提升,通過網絡技術查找學習資料,開展休閑娛樂活動。所以通過信息化手的可以有效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比較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通過網絡手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備多項優勢特點,首先,提升教育廣泛性。網絡信息傳播速度比較快,并且覆蓋面廣。所以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通過網絡化教育手段可以有效緩解高校專業心理教師缺乏問題。其次,教育即時性。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尋求心理咨詢,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通過相關專業網站尋求幫助。此外,教育保密性特點。學生通過網絡尋求心理幫助,可以消除面對面咨詢的尷尬,更有利于學生表達出內心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發揮出網絡平臺的作用,通過建立網絡咨詢平臺可以有效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網絡資源,開設心理咨詢、治療以及教育板塊,使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心理學知識,在產生心理問題之后能夠積極參與心理咨詢。同時,高校還應當開設心理咨詢熱線和郵箱,以此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為了維護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加強網絡心理咨詢規范管理,學校應當建立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隊,全面監督心理咨詢內容與信息。學校還應當注重道德,法律與制度層面的規范性,杜絕不法分子散播謠言,做好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在整個網絡心理咨詢平臺當中不能出現低趣味言論。
通過觀察可以看出,大學生群體屬于有理想有抱負的新型青年,盡管該群體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較多心理問題,但是只有極少部分人存在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并且多數心理問題來源于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由于大學階段屬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心理與生理處于復雜多變的狀態,此種動態發展過程就會導致學生面臨矛盾和問題,比如處理同性與異性關系問題,以及理想與現實問題。大學階段可以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我,所以常常會感到一系列矛盾問題,如果該類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就會轉化為日常行為。此時,由于不了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無法找到矛盾沖突點,反而會進一步激發矛盾,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看,大學生群體文化水平比較高,自尊心也比較強,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會面臨較多負擔和壓力,這屬于大學生群體必須承受的現實問題。因此,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立足于學生自身發展現狀,凸顯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于不同學生所表現出的心理問題,采用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以此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社會要與事業單位、企業以及街道結合起來,建立合作關系,共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事業的發展。這樣能夠使大學生群體充分參與到社會實踐中,通過一系列文體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性,還能夠使大學生掌握較多專業心理知識,對實際生活學習起到指導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屬于系統性工程,涉及到多方面內容,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出社會各界力量。社會環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存在隱性特點,其中影響作用比較大。社會還應當指導家長對大學生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能夠采用專業知識理論教育學生,使學生在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確保該群體身心健康發展。
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可以使教師正確引導學生開展教育工作,從根本上提升學生教心理健康水平。通過開展校園文娛活動,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設,使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加強建設校園文化,采用多樣化方式開展課外活動,可以建立積極和諧的環境,大學生在該種環境下能夠產生潛移默化影響,加強心理素質。因此,高校應當積極鼓勵學生組建心理健康社團組織,通過心理健康主題辯論會以及演講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此外,還需要通過校園廣播,手抄報創辦,宣傳海報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等方式分享和傳播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大量實踐可以看出,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情緒,更能夠起到思想熏陶作用。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還可以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實際可以有效適應社會新事物,增長見識。
盡管我國基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頒布了一系列制度體系,但是落實和執行效果不佳。政府應當發揮出職能作用,以此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發展問題。在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期間,必須有效結合預防與干預機制。通過建立教育體系,下發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辦法和措施,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其能夠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在發生校園惡性事件時能夠做好引導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間注重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建立學校-家長價值,促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開展多元化教育途徑,以此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綜上所述,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處于不斷變化狀態,但是核心在于能力與素質。因此高校不僅應當注重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的培養,還需要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落實和執行新型教育理念和方針,普及素質教育,以此提升大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有效調節自身心理狀態,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處理問題,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