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偉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由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主要通過財政性資金采購、國家劃撥以及接受捐贈等途徑取得。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是行政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對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特殊性質,資產管理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政府履行職能的效果。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對各項資產的配置和使用進行科學規劃,通過完善資產管理機制,對資產流動環節加以管控,能有效減少浪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既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又保護國有資產安全,進而確保政府職能作用的發揮。
近年來,在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的共同努力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實際資產管理工作中,也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行政事業單位由于受預算資金的控制,對資產的購買審批流程比較重視,但對后期的資產使用、保管、維護等方面重視不足,對資產構成和使用維護狀況缺乏了解,普遍存在“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的現象。很多單位對資產的使用和處置比較隨意。比如,報廢資產沒有經過特定的審批流程,或者先處置再補手續,甚至有的單位認為審批手續繁瑣,將大量待報廢資產常年掛賬,不及時進行報廢處理;資產出租出借缺少事前審批,取得的收入也沒有按規定上交財政。這都給資產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也造成了行政事業單位賬實不符,上級單位根本無法準確掌握其真實資產狀況,不能給政府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究其根本原因是制度的缺失,崗位職責權限不明,使工作開展無章可循,隨意性大。另外,對資產管理工作缺少評價和監管,工作成果不跟績效掛鉤,干好干壞、干多干少都一樣,勢必影響廣大員工對資產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大多是財政性資金購置或者政府無償調撥,所以很多單位管理者并不像企業管理者那樣關注資產后期的使用和維護,使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體利用效率不高,重復購買和閑置現象嚴重,造成財政資金的嚴重浪費。同時,由于對資產管理工作關注不足,人員編制又比較緊缺,很多單位都沒有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資產管理相關工作往往由多部門共同負責,例如有的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由財務科管理,資產購置使用維護由其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部門之間職責分工不明,信息溝通不暢,沒有一個部門可以全面掌握單位的整體資產情況,工作中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資產管理人員往往身兼數職,很難將精力集中在資產管理相關工作上,更談不上工作方法的創新和改進,以上因素都制約著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
近年來,內控工作重心在于制度和流程的完善,受人員和經費等多方面的制約,信息系統在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中應用還十分有限,很少應用于資產管理方面。某些省市正在推廣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信息管理系統,有助于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情況進行整體的把握,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但是各單位管理信息系統的一般都是財務人員,出于工作方便,對于資產相關數據不能做到實時更新,而且財務人員只掌握賬面數據,對實際的資產情況并不了解,對于資產實際狀況是否與系統登記相一致,無從驗證,造成了資產的變動不能及時得到反映,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1.完善國有資產采購、使用和處置制度
嚴格采購審批機制,對資產的購置申請經過嚴格的論證和審批,堅持能繼續使用的不調配,能調配解決的不購買。避免采購的隨意性,減少因重復購置造成的浪費,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在資產的使用和處置環節,通過完善相關資產管理制度,明確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分離不相容崗位,規范國有資產使用和處置流程,對國有資產的出租、出借、對外投資和處置,事前必須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的審核批準,對取得的收入按財政規定及時上繳國庫或者納入單位預算資金管理,保證國有資產使用和處置環節合法合規。
2.建立國有資產管理考核評價制度
以往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考核往往比較重視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對各單位國有資產使用和管理情況關注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重要資產指標在考核指標體系中的比重,將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成果與負責人的績效考核掛鉤,增強資產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成本意識、效率意識、管理意識,調動工作積極性,提高責任心,從根本上改善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關注不足的現狀,切實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整體水平。
3.建立國有資產清查和監管機制
資產清查是指對單位內部資產進行的全面的清點和盤查,是保證國有資產核算的真實性,保證資產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通過清查工作不僅能讓管理者整體把握資產情況,又能充分暴露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充分利用清查手段,定期進行資產清查盤點,核對資產數量,確認各項資產的狀態,發現資產損失的,明確相關人員責任,對發現的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匯報,及時解決問題。
除定期清查盤點以外,還可以通過不定期的抽查、部門間的互查等方式,對資產存量是否準確、資產采購領用處置手續是否規范、資產賬目登記是否標準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隨時掌握單位資產變動情況,保證資產數據的真實性和資產管理過程的嚴謹性。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首先要提升領導層的管理意識與責任意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單位領導層要徹底改變以前“重購輕管”的思想,加深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完善資產管理相關制度,健全資產管控機制,設置獨立的資產管理部門,安排責任心強、素質高的人員專門負責資產管理具體工作,加大資產管理相關制度在全體員工中的普及和宣傳,將工作成果與工資掛鉤,提升全員參與資產管理的積極性,做好新老人員的銜接,對新人進行必要的崗前培訓教育,對資產管理相關制度、關鍵業務流程等進行詳細講解,對資產管理工作給予最大的支持,確保資產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系統已經成為提升辦公效率的重要手段。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信息化成為發展趨勢。信息化辦公系統的構建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首先,資產信息系統的建立能有效規范資產管理流程,通過系統設定,限定了每個用戶的職責和權限,既明確人員責任又提升工作效率。其次,資產信息管理系統使資產的購買、領用、使用、處置等環節有跡可循,資產管理過程透明化,杜絕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有效保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再次,通過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分類統計功能,管理者對單位資產存量及使用情況一目了然,有利于實現資產在部門間的調配,大大提高資產利用效率,為單位重大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各地財政部門建立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信息管理系統,考慮到信息的安全性,大都通過財政專網連接,不便于在單位內部的推廣,今后各單位的工作重點還應考慮如何將單位內部控制信息系統中資產數據同財政信息系統數據實現對接,減少因重復錄入造成的人員浪費和數據錯誤。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作為我國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政府職能發揮和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良性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廣大行政事業單位應認清形勢,及時轉變觀念,增強國有資產管理責任意識,積極健全國有資產管理機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相關制度,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規范國有資產的使用和處置流程,加強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督評價,增強員工參與資產管理的積極性,提升內部資產管理水平。各級財政部門也應做好相關政策的普及和宣傳,定期組織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人員學習新的政策規定,對資產管理工作中先進的工作經驗和方法進行推廣,同時加大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管力度,統籌規劃,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保護國有資產安全,保障政府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