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迪 皮珊珊 周錦濤
摘要:“服裝結構課程”是服裝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為提高本課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本文從微課教學的內容、微課教學的制作以及微課教學的實施幾方面探討該課程微課教學模式建立的方式,為“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微課平臺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鑒方法。
關鍵詞:服裝結構設計;微課;模式
中圖分類號:TS941.2-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08-01
一、服裝結構設計課程采用微課教學的必要性
“服裝結構設計”是服裝與服飾設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具有從款式造型到紙樣的結構設計能力。至今沿襲著教師講,學生畫的傳統教學模式,由于教室黑板的局限性、學生層次的差異性、教學方式的單一性,使學生較難理解知識點,學習積極性較低,教學效果欠佳。因此利用現代網絡建立微信平臺,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實踐教學意義。
微課(micro-lesson)又稱數字微課,是針對學科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設計開發,利用數字技術制作完成的多媒體視頻課程。微信平臺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靈活性,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也增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微課的教學內容
(一)明確教學目的
首次,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教學目的主要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統地掌握服裝結構的內涵,包括整體與部件結構的解析方法、相關結構線的吻合、整體結構的平衡、各種平面構成的設計方法,能獨立完成各種裙裝和褲、各種時裝的結構設計圖繪制。起到從“服裝款式設計”到“服裝工藝”課程的橋梁作用。其次,服裝結構設計課一般開設在大二、大三的課程中,學生的年級層次不同、個人思維能力和專業基礎不同,需要結合實際教學中的問題了解學生對此門課程的需求,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制定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以此指導微信平臺模式的建立,實現微課平臺真正用于學生,利于學生。
(二)設置課程內容
不同學校對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內容的設置略有差異,但大體遵循從易到難,從基礎到提高的原則。主要分為服裝結構設計基礎、裙裝結構設計、褲裝結構設計、上裝結構設計四大部分。每一個部分所涉及的重點與難點內容不一,難易程度不一,因此,在進行課程制作之前,授課教師要對整門課程有個宏觀的把控,根據每個部分的特點制定詳細的教學內容,這包括模塊內容、知識點(項目任務)、學習目標、參考課時、視頻時長/分,建立課程內容表格,并將每個部分細分成不同的模塊,比如裙裝結構設計中,模塊內容可寫成一步裙;知識點(項目任務)為一步裙結構圖繪制;學習目標為學會一步裙結構圖制圖;參考課時為1課時,視頻時長為5分鐘。而講到比較難的魚尾裙時,則可將視頻時長設計為10分鐘。
(三)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微課制作
時間短是微課區別于其他授課形式最大的特點,在構建微課時將知識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每個模塊的課程時間一般5~15分鐘。不同于傳統的黑板板書教學,微信教學的內容要實現趣味性、易懂性,需要老師利用網絡和微課軟件制作課件,尋找微課學習內容的設計方法。微課網絡課件可以使課件網絡化,學生可以隨時進行課程學習,有不懂的地方還可以重復看課件并在線上與同學老師交流,課件易保存,且趣味性增強。
首先,在微課中比較常見的教學形式有PPT、講解、情景劇三種,不同的課程內容所適合的制作方式有所差異,PPT主要是以圖片的形式,適用于一些偏理論性的知識點,如服裝結構設計概述等;講解形式主要是針對技能性較強的款式結構案例,如牛仔褲的制版方法;而情景劇式是設定一個場景故事,通過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帶入其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理解力。試用于重難點內容,如西裝結構設計。當然,現在有許多的微課都是在以一種方式為主的前提下,綜合利用其他不同的方式,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次,微課的課程制作實施必須要提前準備,這如同一場表演,任課教師為主演,其妝容、儀態及語言表達需要大方、得體;另外,在硬件設備方面,通用萬向支架、平板、攝像頭、藍牙麥克風、便攜LED燈、可折疊藍綠背景幕布及投影儀固定裝置等設備需準備完善。最重要的是,這對教學內容教師需要提前準備具體的視頻錄制腳本設計,包括幕景、解說詞、字幕、畫面、時長/秒、音樂。如以“男裝原型”的微課腳本設計為例。首先,幕景就如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要有片頭、導入、男裝原型款式分析、前片制版方法、后片制版方法,作業與小結這樣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再根據每個部分的內容設計不同的解說詞、字幕、畫面,尤其是要精確到時長/秒、以及搭配何種音樂。最后,視頻拍攝后,就是進行視頻的后期處理,結合語音生成、綠屏摳像、手繪視頻、虛擬場境等音視頻編輯軟件,以及動漫設計、錄屏等方式進行交互整合,建立一套服裝結構課程的微課課件。
三、微課教學的實施
微課課程制作完成后,接下來就是如何在課程中具體實施了。根據教學步驟、學生學習的過程,主要分為課前自學、課中討論、課后拓展三個部分。
1.課前自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進行課程預習,分解課程時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很多時候是沒有對課程進行預習,老師單一的講解也使學生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微課平臺的建立使學生必須先預習,并完成平臺上布置的任務,在上課時讓老師進行檢查,上課時老師不再填鴨式講解知識點,而是根據學生自我學習的情況解決不同的學習難點,指導學生作業的完成,這樣就有效解決了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可實現個性化教學。在微課平臺上需建立信息傳遞的方式,設置課程學習欄目:建立課程導學、網絡課件、基礎作業、疑問互動、課程資源、學習論壇等。
2.課中討論。學生經過預習完成課前任務后,將作業帶到課堂上給老師檢查。老師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針對每個人的問題進行指導,實現個性化指導,在課中進行師生的面對面的疑問解,實現課中互動和知識內化。另外微課平臺還可建立作業檢查、教學答疑、個性化指導、學生論壇、小組討論、課堂作業等板塊,讓學生們主動分享學習心得,提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設置獎勵制度,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問題,并盡力自己解決問題。
3.課后評測。微課教學模式還有個較為明顯的優勢便是課后評測。在服裝結構設計微課平臺上能夠通過遠程交流和在線學習記錄監控學生的學習,可建立評價反饋的模塊,據精心設計制作的課后拓展欄目如作業習題、網上測試、提交作業、課程評價、知識反饋等板塊進行課程考核,檢驗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同時可形成較為客觀的教學評價與總結。這在有利于學生的課程總結的同時,也加強了教師的課程反思,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服裝結構設計微課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服裝結構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前的課中學,課后作業的模式,讓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平臺中的網絡視頻自主學習服裝結構基礎知識,再結合課中和課后進行知識點的答疑和鞏固,課中教師為學生答疑解難,與其互動,進行個性化指導,并針對知識點開展小組討論,學生能在課中完成大部分作業,課后再進行課程能力拓展。因此,實現建立一個系統的服裝結構設計微課平臺學習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便捷性、主動性,滿足個性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