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康樂
隨著近些年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各大銀行收緊貸款,貸款額度不斷下降,貸款條件也一再調高,企業越來越難以獲得貸款。一些中小型企業本身實力不足,難以從大型銀行取得貸款,轉而投向中小型銀行,但中小型銀行貸款額度有限,便以中介的形勢從外國銀行貸款,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從21 世紀起,我國逐步實行外幣管理制度改革,金融機構有了一定權限根據國際金融狀況及機構自身情況確定各種外幣貸款利率及其結息方式。外幣貸款與人民幣貸款相比,通常具有利率低,貸款期限長,審批快等優勢,外幣短期貸款利率會比同時期的人民幣貸款利率低近一半,外幣貸款方通常也會為了提高競爭力而放寬貸款條件和期限。而外幣貸款與人民幣貸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匯率風險,匯率的波動通常是不可預測的,如果匯率的波動方向是有利的,會產生匯兌收益,不利方向的波動則會造成匯兌損失。綜合以上外幣貸款的特點,雖然外幣貸款的利率較低,但最終的籌資成本可能會接近,甚至超過人民幣貸款。
D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 年6 月,在鄭州市工商局登記注冊,公司注冊資本1200 萬元。公司主要經營范圍是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地質技術咨詢;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近年來,公司積極主動地向大地質產業靠攏,充分發揮自身地質災害及環境治理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項目公開招投標,積極爭取地質災害治理、礦山災害治理、地質環境治理與恢復等政府財政資金項目,先后承擔了十幾項財政資金項目,并以優質的工程質量完成項目設計的工作量,其中有些項目獲得了地方政府的好評。
D 公司為投資某礦產勘察項目,需要流動資金貸款1000 萬美元,貸款期限為一年,利率2.85%,每季度付息一次,到期一次性還本。中方Z 銀行作為中介擔保,收取2%的保函費。提款日當天的美元匯率為6.6493,當匯率不變動時,貸款成本率(不考慮利息抵稅)為(2.85%+2%)/(1-2%)=4.95%。當到期日美元匯率為6.5342,實際貸款成本率為【1000×6.6493*2.85%+1000*6.6493*2%-1000(6.6493-6.5342)】/【1000*6.6493*(1-2%)】=3.18%,可以看出當美元匯率下降時,貸款成本相應下降。
同樣的例子,當到期日美元匯率上升為6.8611,實際貸款成本率為【1000×6.6493*2.85%+1000*6.6493*2%-1000(6.6493-6.8611)】/【1000*6.6493*(1-2%)】=8.20%。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外幣貸款成本受匯率的影響而波動,匯率下降時,貸款成本率會下降,匯率上升時,貸款成本率也會上升,匯率波動越大,貸款成本率變動也越劇烈。
通常規避匯率風險有幾種辦法,一,預測匯率變動趨勢:二,選擇合適幣種還款;三多幣種組合貸款;四,遠期結售匯業務。方法一,不適用與普通公司,匯率變動受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政府的財政金融政策,通貨膨脹率,國際收支平衡情況等多方面影響,很難有準確的判斷。如果貸款公司是國際化公司,匯率變動預測經驗豐富,可以選用此方法,方法二,三,適用于大型公司,貸款時可以要求銀行專門作出一個較為完善的貸款方案,以降低貸款成本。對中小型企業來說,一般銀行都是強勢一方,貸款方案一旦做好很難改變,更換貨幣貸款或者組合貸款,銀行會提出費用要求,綜合考慮甚至高于匯率變化影響,方法四,適用于中小型企業,只要符合相關管理辦法要求,就可以辦理相應的套期保值業務。
根據人民銀行相關規定,遠期結售匯業務是指外匯指定銀行與境內機構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幣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后按合同約定辦理結匯或售匯的業務。遠期匯率=即期匯率+即期匯率×(人民幣貸款利率-外幣貸款利率)×遠期天數÷360。從該公式中可以看出,遠期匯率與匯率沒有關系,只與兩種幣種的貸款利率和貸款天數有關,一般來說,外幣貸款比人民幣貸款的利率低,遠期匯率就會上升,外幣貸款比人民幣貸款的利率高,遠期匯率就會下降。在實務中,一般由銀行確定遠期匯率,企業與銀行簽訂合同,在約定日以確定的遠期外匯牌價進行交易,來達到鎖定匯率風險的目的。以D 企業為例,D 企業在貸款日與銀行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還款日遠期匯率為6.7133,實際貸款成本率為【1000×6.6493*2.85%+1000*6.6493*2%-1000(6.6493-6.7133)】/【1000*6.6493*(1-2%)】=5.93%,低于按還款日實際匯率計算的貸款成本率8.20%。在匯率上漲的情況下遠期結售匯鎖定了風險,同時節省了費用。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多,一些中小型企業也開始涉及外幣貸款的業務多,匯率風險也逐漸增加,合理有效的控制匯率風險是這些中小企業的當務之急。我國對外幣貸款風險研究起步較晚,實際經營中缺乏相應的人才,而中小企業受制于規模更是缺少這類人才。通過對外幣貸款匯率風險的分析,并結合實例介紹了一種簡單可行的匯率風險管理辦法。在具體實踐中,企業還應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風險管理方法,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