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棟
【摘要】新課改融入教學的今天,我們立足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策略,對于高中語文來說,全面培養學生做人所必需的語文素養,作文寫作一直都是語文學科當中的難點,也是許多學生為之頭疼的難題,怎樣才能讓大家在文章中融入真實情感,怎樣才能讓文章井然有序,是我們一直都在探索的問題。本文從課堂教學實效性觀點入手,探索作文有序化教學,從而達到課堂語文作文訓練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語文 實效性 有序化
【課題】課題名稱:《新課改下高中作文“有序化”教學研究》,課題編號:GS【2015】GHB1338。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93-02
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需要學生們通過聽、說、讀、寫,這四個步驟來完成認識知識、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到創造表達的整個過程。寫作也就是所謂的創造性表達的最直接方式,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想象、表達等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尤其是近幾年改革后的作文體系,給予了學生更多自由表達的空間,能夠讓大家的表達更具備個性與創意,讓寫作多了幾分生機。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作文寫作,我們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體現,尊重每個獨立個體的真實情感表達
社會發展進步的最明顯特征來自于個人能否自由發展,能否有百分百自由自主的空間來盡情展現與發展自我。所以說寫作也是如此,要想每個獨立個體有自我的發展,那就應該給予每個學生足夠自由的想象空間暢所欲言。只有在這樣的背景下,個性化才能有機會展現,個人情感才能融入文章,一篇作文才能具備靈魂。情感是文章的筋脈,是文章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所以說,我們要多鼓勵學生勇于突破自我,勇于個性表達,勇于想象創意。對于老師來說,也不再是課堂寫作的死板規定者,而應該是引導學生激發情感的領路人,能夠給予學生最有價值的建議與評論。
作文本就是經歷某種人或事物后,所要表達的方式,它本就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們應該提倡大家體驗人生,在生活中去觀察去發現讓寫作有根不飄。我們鼓勵學生書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自我理解后的善惡好壞、是非對錯,用自己的思想去體味人生,用自己的筆去勾勒人格。
舉例:我們用最真實的情感來書寫發生在身邊的事,對于大多數高中生來說都是寄宿,遠離父母,只有周六日才能與家人團聚,距離遙遠的可能幾個星期都見不到父母。我們為何不用這最真實的情感突破口來進行寫作呢?作文標題自擬,文章形式不限,圍繞親請這一話題自由發揮,給予學生寫作最大的空間與自由。
二、強化有序、有效的訓練
有序化寫作教學,就是要給予整個高中三年的寫作教學一個完整的體系,就如同理論知識的大綱,用規范化科學化方式從根本上提升寫作水平,當然在具備了規范化的整體訓練體系為先導的前提下,還應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系統的訓練,讓寫作教學理論與實際高度融合。
例如一篇文章的寫作,我們可以不限制大家的風格,也不限制哪種文體,是可以隨心有感而發,但絕不是隨心所欲不做推敲,最后成文“四不像”亂寫一氣,無序的訓練只能增加學生的負擔,不僅不利于寫作的培養,還會讓大家養成壞習慣。
第一步,我們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金典篇目,能夠對典范文章有深入理解,從感性上了解文本布局謀篇,寫作手法與技巧運用,吸取存儲一些經典的好比詞好句,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第二步,找出大家寫作的共性弱項,進行強化練習,比如:最基本的單位語言訓練,對美文的鑒賞能力,修辭手法的應用,開局收尾的精煉,排比前后呼應的技巧,進行經典篇目的仿寫續寫,重點訓練大家的組句成段,內容描寫的整體布局與枝條線索的豐富,從總體但局部,由局部到整體的構架,有意識運用仿句、擴寫等訓練出來的寫作方法,有利于學生掌握自我的寫作能力,在加之自我的情感融入,讓作文有的寫有話可說,有條理有依據,初具風格。讓大家樂于寫作而不是強行要求,不知不覺中培養大家愛寫作的好習慣。
第三步,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喜好,切入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恰當有序列的題目進行訓練,我們可以采用一個有序的訓練模式來展開:第一,用一個話題作文來初步了解大家的寫作水平,而后再讓大家自由發揮寫第二篇作文,對每個獨立差異個體有較全面的認知與了解。第二,按照記敘文、議論文、散文三個由淺入深的序列展開層次化訓練,初級層次從記敘文開始,中級層次則直接從議論文寫起,每一章序列我們計劃寫四但五篇。從內容話題來說,一篇:關注人生;二篇:關注生活;三篇:關注社會;四篇:關注自我;五篇:暢享未來。循序漸進中得到寫作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想素養的升華,再到自我意識的抒發,最后創新想象。
三、思維訓練與積累,讓文章有理有話
寫作是一種從無到有具有創造性的精神活動。許多學生經常出現的寫作問題無非就是思維混亂沒有條理、內容枯燥缺少細節、文不對題胡編亂造、前后不搭邏輯不通,胡亂借鑒等等。這些問題看似凌亂,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它們的一個共性點,那就是思維構建不達標。語言貧乏也就意味著思想貧乏,文本凌亂也就意味著思維混亂。所以說我們要讓大家學會有序的積累與思考,讓思維構建有有枝、有葉、有根、有魂,我們可以序列化分四點來加以積累思考:
第一點,每天都有收獲積水成河。作文寫作就怕河中沒水,水從何來?源頭有很多,就在乎于我們有沒有引導學生去積累去開發,從生活中、閱讀中,寫作的水源取之不盡,只在于我們開發了多少,解讀了多少,存儲了多少,轉化了多少。我們要培養學生善于開鑿挖渠引流,從身邊做起,從不同的渠道匯聚成河,最終融會貫通,源遠流長。
第二點,片段化小作文模式,文不在多精心則靈。這是提高作文語言檔次的捷徑。
有時候一個精彩片段,要比一篇啰嗦的長篇大論更有價值,精煉文字是需要較高的語言表達水平,也是文章水準評價的重要編制。例如文本的開局段落,我們可以培養學生借助各種句式靈活運用,比如:疑問中設問句、反問句,否定句中多重否定句,整句中排比句、對稱句等等。在進行仿寫過程中,讓大家多多嘗試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即增強了修辭手法的運用,同時夜鍛煉了大家的文筆。
第三點,循序漸進一個學期一種文體訓練,強化能力的培養。從初中步入高中,處于過渡期的學生,應該從記敘文入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知思維規律的提升。而進一步的議論文則需要論述道理,尤其是自我理解的觀點表達,當然議論文中文也不缺少記敘文的基礎表達。
第四點,師生知識面的拓展。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也不能止步于圖書館、
雜志、報刊,而應該借助信息技術移動終端進行隨時隨地的掌上閱讀,讓我們積累的小河匯聚成江,融入大海中遨游。接收最新鮮的資訊,掌握世界的動態,每次開課前,我們拿出一個熱點話題進行討論,讓大家帶著興趣活躍思維,拓展自我的思維廣度,同時實現實效積累。
總結
寫作能力水平的提升,需要有序化的完整作文教學培養體系,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學,僅限于小學時期的寫日記,讀后感,命題作文,還缺少一種全面體系化的寫作教學大綱,也只有制定完整的寫作教學體系,有序方才有效,老師教得有理有據,學生學得條理清晰,從難度上、層次上、格式上、思維上,有一條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教學計劃,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的實效性,學生才能擺脫寫作的困擾,才能寫作自我寫出風采,敢寫會寫有的寫。
參考文獻:
[1]項上力.淺談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研究[J].新文學社.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