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凌志
【摘要】在高職數學日常教學體系中,教師常采用自我與學生共同反思的教學模式,以達到雙方共同加深知識認識與理解的目的。反思性教學對于高職數學的學習大有裨益,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也使得教師在反思自我教學方法的同時獲得自身的提高。本文通過論述反思性教學的概念、特點,探討其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 高職 數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63-01
引言
緊跟社會進步的步伐,在高職院校教學課程設置中,早已將數學這門學科吸收進入體系之中。在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不斷反復性、經常性深入思考,深入理解數學概念以實現實際運用。這就決定了數學的教學方法需要同其他課程有所區別,而反思性教學恰恰滿足此需要。
一、反思性教學的形式與特點
反思性教學即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通過記錄教學目的、教學過程、教學結果,加強對自身教學能力的認知,完善教學體系的過程。反思性教學幫助教師及時糾正教學中發現的不適于學生理解的地方,有利于教師對自身教學水平的了解。比如自己更傾向于某個模塊的學習,而在另外某些知識教學中感到部分困難。反思性教學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能夠引導人們的思維過程,通過記錄數據、深入探究、反思原因、適當調整這樣的思維模式達到對事物更全面的認識。同時,學生在與老師互動過程中,加深這種思維方式的理解,更廣泛的應用到日常生活及各種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反思性教學具有可視化、實踐性強、創新程度高的特點。能夠通過一定的方法、手段量化教學過程,比如通過學生完成作業的比例、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等將模糊的教學量化為指標,評測教學結果。只有在理論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將理論應于具體教學才能做到反思性教學。當然,反思性教學并非適用于所有老師、所有課程,在面對不同情形時,需要結合理論加以探討,以開放性的心態、創新性的思維對待,最終盡可能完美的呈現在課堂教學中。
二、反思性教學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反思性教學的應用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指導,加上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老師可以通過記錄教學日志、拍攝教學過程、交流教學心得三種方法應用反思性教學。記錄教學日志即在課程開始之前學下此課程想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的,讓同學掌握、理解、了解哪些知識,教學進度的開展等。在課程結束后對照先前的記錄,結合課堂實際效果進行反思,并將所遇到的問題及待改進方案進行深入分析。如果發覺記錄日志的方法始終不能達到理想中的課堂教學目的,同時為避免忽視教學中的細小問題,可通過拍攝記錄部分教學過程的方法。在課下反復觀看,一方面觀察自己的神情、肢體語言、態度等,一方面觀察學生在面對問題時的表現。如果大多數表現出疑惑,那必然是教授的知識超出他們的理解能力。如果大部分表示能夠接受,那教學的效果是相當理想的。教學本就是雙方互動的過程,教師不能故步自封、閉門造車。適當的時候,教師需要同其他老師交流教學方法,取長補短,充分吸收其他老師的教學優點,在逐步摸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
三、未來反思性教學在數學教學模式中的擴展
隨著老師教齡的增長和學生智力的普遍提高,教學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反思性教學更需要同學生的自身特性及教師自己的教學模式結合,更需要靈活性的處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個階段的數學知識點的數量是有限的,教師在一年又一年反復教授的過程中,必定能感受到不同環境背景下同學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反思的過程不是某一時某一刻的,而是貫穿教學始終的,只不過要在反復思考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規律進行適當的總結。這是迂回前進、不斷上升的發展態勢。未來反思性教學可以在形式上進行創新,比如在課堂中應用高科技的影視、模擬情景等方式。或者建立數學模型,將數學問題可視化、空間化,將抽象問題具體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教師在教授數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摸索具有可實施性、實用性強的方法,畢竟理論認知和實際操作具有相當大的差距。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教學模式能夠部分脫離課本,采用更適宜新時代下的學生特征的教學方法。反思性教學是一門學問,是永無止境的。只有長時間反復性的思考,加深其理解與應用,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水平完善教師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愛萍.高職數學教學中反思性教學的實踐應用[J].納稅,2018.
[2]王靜.關于高職數學教學中反思性教學的實踐研究[J]. 科技風,2017(14).
[3]姜燕.反思性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學教學參考,2016(5):-12.
[4]李蕾.反思性教學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 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