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丹
摘 要:固定資產管理是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近年來,隨著各項財經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和清產核資工作的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不斷進步,在制度上、管理上逐步走上規范化,但目前,部分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還存在重投入輕管理、重錢輕物的思想,管理比較粗放,管理機制不健全,有的無規可循,無人真正負責,導致在資產購置、使用、處置等各個環節存在諸多問題,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中對資產管理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探討如何使固定資產管理逐漸走向規范、合理和高效。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 ?管理
一、加強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行政事業單位標準化建設程度的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從數量上、價值上都在不斷增加,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能夠使資產配置數量符合單位實際需要,使配置總額與預算指標相符,使資產處置、調撥程序合法合規;加強固定資產管理,能合理調動現有資源,最大程度避免國有資產浪費。因此,各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要健全固定資產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水平,抓好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
二、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崗位權利不明,責任不清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一般涉及多個部門,多個崗位,財務部門負責賬目登記,行政辦公室負責采購、分配、調撥、處置,各業務部門負責資產的日常使用保管,管用分離,無法像現金資產一樣做到實時盤點、監管嚴密,再加上有的單位對固定資產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沒有完全按內控制度的要求制定資產管理制度,常常就會由于各部門經管人員主觀隨意性大、責任心不強等原因,造成重復購置、損壞丟失、維護保養不及時、資產使用壽命降低等多種問題。
(二)固定資產變動入賬不及時
1、新增固定資產入賬不及時
有些單位的在建工程,因種種原因未進行峻工驗收、決算審計,導致完工并投入使用多年工程支出卻一直掛在在建工程賬戶中。有些單位新購入的資產不能做到當月及時入賬,單位財務人員為圖省事年終一次性記賬,有些行政事業單位接受上級或其他單位調撥的固定資產,接收部門往往是單位的各業務科室,如統計局下撥鄉鎮街道統計站電腦、打印機,紀律檢查委員會下撥基層紀委執法執紀辦案設備,在接收資產后,業務科室沒有財務常識,資產調撥單不及時交給財務部門,造成資產遲遲不能入賬,甚至形成賬外資產。
2、固定資產處置賬務處理不及時
按照規定,行政事業單位不得自行處置單位固定資產,需要按相關規定報財政國資部門審批,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單位對上級文件不重視。因缺少報批資料,固定資產實際減少時賬面不能及時核銷,賬實不符。
3、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及時
財政部頒布的《政府會計制度》自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后,各行政事業單位已全面對固定資產開始計提折舊,但有些單位會計人員存在舊思想,會計知識不更新,至今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還有的單位會計人員為了減少工作量,不按規定按月計提折舊,年終一次性計提,當月購置、調入等新增加的固定資產也不當月提折舊,造成固定資產月報數據不準,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不符。
(三)固定資產管理松懈、內外部監督乏力
目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夠重視,加上人員短缺,制度建設不足,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分工不具體、不明確。有些單位資產存放、配置使用狀況不明,未建立固定資產卡片,平時也很少對資產進行清查盤點,不僅導致單位管理人員對資產情況無法進行全面掌控,優化配置,合理使用,而且也造成固定資產損毀盤虧后,難以及時查明原因,造成固定資產的流失。固定資產監督體系不建全,資產的購置、驗收、領用等各個環節都沒有形成有效的內外部監督,一些單位從賬到物由同一人操作,缺乏監督制約,另外,雖然財政部門制定了一系列資產購置審批和報廢處置審批制度,但監管力度不夠,不按規定履行報批手續現象時有發生,而審計部門一般只注重財務賬面資金支出審核,實物盤點通常交給被審單位,有時無法獲得資產真實狀況,使審計監督流于形式。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狠抓制度落實
制度是準繩,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快建章立制,完善現有的規章制度,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中,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各單位要細化固定資產使用管理的各個流程,找出關鍵風險點并加以控制,使內部控制貫穿于固定資產的采購、配置、使用、處置全部活動。其次,要將制定的規章制度落到實處,上到單位領導下至普通職工,都要提高認識,嚴格按照內部控制的規定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控制和監督,實現單位固定資產“增減有依據、使用有程序、處置有手續”的全壽命、全方位管理。
(二)構建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體系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應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以崗定人,明確管理人員和相關人員工作職責,定期培訓、考核,對固定資產采買、使用、維修保養、借入借出登記加強管理,確保單位固定資產從購置到處置,各個環節都有人監管,責任明確、井然有序。職責上要從“管用分離”向“管用結合”轉變,加強單位內部各部門間的聯系互通,打破科室限制,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要定期互通資產使用保管現存狀況和賬目情況,提高分管工作質量,促使財務部門不斷完善固定資產賬目,業務部門不斷加強資產的日常管理。
(三)要使固定資產管理與預算和財務管理相結合
一是各單位在年度預算中,要編制科學合理的固定資產采購預算,發揮預算的約束機制,提高預算執行的有效性,做到無計劃不采購,無預算不支出,能通過內部調劑解決的,盡量不重新購置,通過調動調劑現有資源解決,這樣能不僅能避免浪費,使閑置固定資產能夠全部物盡其用而且也提升了財政資金利用率。二是固定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互促進,要規范固定資產臺賬,使資產狀況清晰,新增、調動、報廢等一目了然,并通過定期對固定資產現狀進行全面清查,促使賬實相符,杜絕賬外資產,要提高對新準則的執行力度,及時計折固定資產折舊,按規定進行賬務處理,保證各項數據真實準確。
(四)要強化固定資產管理的內外部監督
有條件的行政事業單位應成立內審部門,加強日常監督,對固定資產賬目以及購置、使用、處置各個環節的工作進行監督控制。規模小的行政事業單位,也可以明確專人負責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監督資產的采購、領用、使用、維護、保管、報廢、調撥、交接各個環節是否按規定流程進行,是否手續完備。同時,要加強外部監督,發揮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監管作用,加大對預算內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資產情況的審計,對發現的問題,督促單位及時整改,通過加強監管,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
[1]陳宏 .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民商,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