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213-01
縱觀多年的初中會考成績,各地女生成績出類拔萃者比比皆是。但從總體來看女生成績偏低,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特別是農村初中形勢更為嚴竣,且女生的人數每年呈遞增趨勢,幾乎達到學生人數的一半。不設法大面積提高女生的學習成績,何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一、初中女生學習成績偏低的主要表現
1.學習感知能力較差
大部分女生進入初中后,隨著課程的增加,知識廣度和深度的提高,她們在接受和消化新知識上速度明顯減慢,反映比較遲鈍,知識零亂,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知識結構缺乏系統性,感知事物時所獲取的表象比較模糊和不穩定,遇到問題時只能看到一些孤立的、零散的、無關緊要的材料,“死盯著”具體的數據,注意不到他們所體現出來的學科意義及關系,不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2.學習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不強
大部分女生進入初中后偏重形象思維,離開具體內容就無法思考,難以把握事物間的內在聯系,對抽象內容難以理解,抽象不出事物的本質。
3.記憶力差
部分女生進入初中后,習慣死記硬背,對概念、定理、公理的本質屬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并且記得慢、忘得快,只要一天不接觸某學科就會有生疏感,不會多角度、多方面的進行思考。
二、學習成績偏低的原因淺析
(一)自身方面:
1.生理原因
女生到初中階段(12—16歲),生理方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月經來潮,第二性征突現,情竇初開,對異性產生好奇情緒等,使女生的生活、學習受到困擾,有時出現身體不適,活動不便,精力分散,情緒不穩等現象。而這個時期正是學知識,增智慧,長才干,樹立遠大理想的關鍵時期,如果處理不當,會直接導致女孩成績下降。
2.心理原因
不少女生生活的地區經濟發展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相對落后貧困,家庭經濟、文化背景都較薄弱。加之受到周圍生活現象、人們封建言論及父母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幼小的心靈蒙上了“女孩不如男孩”的陰影,形成了膽小、自卑、自棄的心理,缺乏理想、毅力和拼搏精神。
(二)生存環境方面
1.社會原因
封建思想在農村殘余較多,“養兒防老”、“傳宗接代”、“光宗耀祖”等封建觀念根深蒂固,加之社會上某些地方用人制度和分配形式還存在一些不夠完善與不合法的方面,婦女權益和人身安全也不時受到侵害,且農村婦女終年勞碌,創造的一般都是隱形收入且不穩定,這些都會使女性心理失衡、迷惑,找不到女性成功的社會土壤,看不到前途的希望曙光。
2.家庭原因
大部分農村家庭經濟收入偏低,父母文化層次不高,子女基本為一女一男兩個,農村體力勞動比重大,再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村家庭把培養子女的側重點都放在男孩身上,女孩在學習時間、經濟保障、思想觀念、培養力度等各方面都受到制約。
3.學校原因
某些教師僅憑個人的主觀判斷,武斷地認為女生年級越高,成績越低,后勁不足,到了初三一些教師便輕率地放棄了對女生的培養,這就給女生的成長與發展帶來了更大的障礙。
三、矯治方法初探
1.理想教育
以多種形式做好女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他們“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道理和做法。鼓勵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為理想而學習,為理想而拼搏。給他們展望21世紀的新形勢和女性發展的新機遇、新天地,讓理想的燈塔照亮并指引她們的學海航程。
2.榜樣示范
向女生介紹古今中外的成功女性,使她們相信事實,學有榜樣,開闊視野,振奮精神,增強自信心,使她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3.因材施教
學校、教師不能單憑女生總體成績偏低,便輕率地放棄對女生的培養。應找出她們的共性和個性特點,真心地關懷、幫助、開導、指引她們。
4.平等教育
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既要有性別論而又要無性別論,即在性別教育方面要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也就是說,在教育教學的細節中要注重女生的共性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但在平日的教育教學氛圍和集體輿論這樣的大環境中,對男女生要一視同仁,只見“學生”不見“男女”,給女生創設一種平等的受教育環境和地位可以激勵女生的上進心和競爭意識。
5.提高家長認識
家長除自身學習提高認識外,學校應通過召開家長會的形式,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通過家訪或找家長個別來校交談等形式,幫助家長摒棄“重男輕女”的思想,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幫助女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作為教師,我們應掘棄舊思想、舊觀念的束縛,大力宣傳,積極引導,從多方面切實關心、愛護、幫助女生走上成才之路,大面積提高女生學習成績,為女生的成長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環境,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型人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