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琳娜 韓圓圓
《會計學原理》課程是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程,它在其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整個教學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課程的開設不僅是打開財務管理專業大門的敲門磚,也為后續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理解與使用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既無法實現財務管理專業的該課程教學的目標,也難以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因此,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點,針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創建科學的課程教學模式顯得至關重要。
當前會計學原理教材構成的順序基本思路是沿著會計循環的順序,以完成企業業務為目的,按做賬流程編制出報表為結果,而作為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的是企業的管理型人才,因此,在教材結構設計中應將最后一章財務會計報告內容引入第一章,先讓學生了解財務質量好壞的鑒別,學會運用財務指標進行基本財務狀況分析,以此為目標進行理論講授,并以真實業務為出發點,將會計業務核算章節之后的原始憑證內容提前引入會計核算內容中,例如會計核算中對籌資、供應、生產、銷售、利潤形成與分配內容的講授中以收到真實的票據(進賬單、支票、領料單、出庫單、工資分配表等)為依據,模擬企業真實做賬流程,貼合企業實際,進行制造業企業各流程會計分錄編制內容學習。
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存在重理論講授、輕實踐教學問題,會計學原理課程主要以理論講授、問題引導、引入案例教學方法為主,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以會計概念、會計核算方法為重點,在技能操作上主要以傳統手工做賬為主,在認知會計職業基礎上講授了會計概念、職能、對象、前提、原則、方法等基本概念,進而以現有業務為案例,讓學生根據業務描述進行會計分錄編制,然后引入手工做賬三個流程: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告,從而完成對基礎會計理論的學習。且理論講授占大部分時間,考試也以試卷為主,主要提供教學知識點考核的標準答案作為判定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主要依據。實踐講授往往集中在一周或兩周左右時間,而且實訓手段單一,以憑證練習為主,內容較少。
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是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重視創新能力,目前學生學習會計學原理方法過于死板,學習中照搬課本,主要依照教師所授內容被動接受所學知識,對理論學習以記憶為主,對基本操作學習以教師所舉現有案例為中心,在教師帶領下按部就班學習,學習效率不高,從學習目標看,大多數學生以掌握現有書本上理論知識為目的,根據現有會計核算業務題編制會計分錄為目標,不具有分析和處理問題能力,且缺乏獨立思考和批判能力,在實踐經驗上也存在不足,不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操作業務連接起來,失去了創新精神。
當前會計學原理課程一般開設較早,一般在開設會計電算化、稅法、經濟法、企業法、統計等專業課程之前,而會計學原理課程中就已經用到了相關課程的基本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先對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法律法規、行業基本劃分有一定認知基礎上才能進行經濟業務的分析與會計核算的處理,而現有會計學原理教材對這些準則法規沒有過多闡述,一筆帶過,這些基本準則、法規使財會工作可在同一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對財務管理人員有極大約束力,這些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本專業活動范圍,本專業目標,而這些基本內容在教材中卻沒有體現出來,而是大篇幅講授會計概念及業務。
在教學教學方法上,可以采取采用互動式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式、探索性的學習,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專題討論、角色扮演、翻轉課堂、項目設計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引入案例,加入課堂小組討論,形成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將知識變成能力。引入專題討論,提高學生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分小組進行不同崗位會計業務協作,加強學生對會計核算流程認知和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引入微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培養懂會計、能運用會計信息為其專業服務的復合型人才。引入財務環節的項目設計,讓學生模擬設計不同制造業企業財務流程,通過PPT形式報告出來,引導學生將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與企業發展聯系在一起。通過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將會計學原理書本知識與真實企業操作之間聯系起來以適應現代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要求。
會計學原理考核的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處理會計業務的能力,理論考核在選擇、判斷、會計分錄編制基礎上可以加入案例分析題,引入企業真實做賬情境,讓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應采用何種會計手段和方法做出特定情境下會計決策。加入辨析題,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對易混淆概念的鑒別,加強概念之間關系的掌握。
在實踐考核方面,提高實踐考核比重,將實訓報告、角色扮演、項目設計、課堂小組討論結果引入期末結果考核中,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啟發式教學,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思考能力,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訓練,主動提出問題,課下還可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知識類大賽、金融類系統模擬操作大賽和財會類崗位職業技能大賽,如“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 ERP 沙盤創業大賽”、“財會職業能力競賽”等比賽項目,同時在本校、本專業內部開展財會知識類競賽,這些項目有助于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從會計專業角度分析問題、制定決策、組織實施,同時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實踐環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
在教材中引入企業基本準則和相關法規內容,使學生在了解行業、崗位準入標準,工作秩序和財會行為要求基礎上進行會計理論的學習,同時引入稅法、經濟法相關知識,可以以補充內容形式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會計學原理所涉及內容,使學生更好的將課程之間聯系貫通起來,為后續課程開設和課程之間的統一打下基礎,課程相關內容的穿插引入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和判斷能力,懂得自身行業重要性,幫助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為學生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大多數是在校內依托于實踐課程來完成的,對會計學原理課程學習主要以傳統的手工操作為主,而信息化的知識及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已成為財會人員的基本要求,因此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完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議建立全仿真模擬實訓室,可與財務軟件供應商合作,建立虛擬企業運營平臺,分配不同部分和崗位職責,分小組操作,進行會計基礎業務的全仿真實踐教學。
在校內實訓室建設基礎上,還要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平臺建設,可以與實習單位進行校企合作,簽訂長期合作意向書,鼓勵教師深入企業會計崗位實習,聘請企業財務經理來校開設講座,或聘請企業資深崗位人員來校開設集中實訓課程,同時可與企業簽訂定向會計人才培養協議,從而實現與企業對接推動學生就業。
本文通過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基礎上,提出教學方法創新、構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考核體系、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重視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改革思路,希望對未來財務管理專業更好發展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