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思
【摘 要】楚舞是中國古代舞蹈藝術中的瑰寶。作為荊楚之地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在中國舞蹈發展史中占據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楚舞具有一種包容并蓄卻又特立獨行的美學風格,這種風格并不是偶然形成的,楚地獨特的地理人文特點決定了其從誕生起就受到傳統華夏文化以及南夷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具有了這種多元化的特性。它的形態與風格穿越歷史的塵埃,至今仍然影響著當代中國古典舞蹈的美學風范。
【關鍵詞】楚舞;巫文化;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J7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7-0119-02
一、楚舞歷史文化溯源
任何一種舞蹈形態的形成與它周圍的環境、文化風貌以及歷史成因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楚舞作為一種誕生并流傳于楚地的舞蹈自然深受當地人文風俗、歷史精神的影響。也正是這種獨特的環境背景才能孕育出這一獨具特質的舞蹈藝術形式,并隨著時代發展在與中原華夏文化的交融中不斷成長,成為中國古典舞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楚國地域遼闊其民族構成十分復雜,依據《史記》記載:楚之先祖出自顓頊高陽。①記載中的楚國先祖曾經生活在如今的中原地區,而后與隅局南部的苗族、夷族在不斷的沖突中融合雜居,進而形成了楚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種復雜的文化背景在舞蹈創作中賦予了楚舞一種包納兼收的哲學態度,不僅堅持自己所特有的蠻夷巫風,也不斷從中原華夏文化中汲取營養尊禮重樂,并在二者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身,從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楚舞形態。由于楚文化的發展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響,因此楚文化有著極具包容性的哲學思想。這種包容的態度,正是楚文化及楚舞文化中所成就的“海納百川”的特質,既保持自己獨有的“南蠻”的巫風,同時又蘊含著中原文化的“禮樂”風俗。②其中激越熱烈的特點就是南蠻巫風的典型表現,而婉約嬌柔的舞姿則透露出濃濃的禮樂之氣。
談到楚文化,首先不能不提的是楚國的巫文化,這二者在其社會的發展演變中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由于楚地的地域以及歷史的因素,楚國自發源伊始就深受巫文化的影響。楚地也是原始巫術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這里曾經流傳的神話傳說都帶有濃郁的巫風色彩,因此楚人的那種浪漫不羈的情懷就不難理解,故而其創造和追求的舞蹈也與之相合,從而誕生出了非常富有楚韻風情的激越奔放的歌舞形態。楚舞在流傳中不斷發展,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改變而改變。依照其舞蹈表演的性質、目的可以大體分為三類:一是祭祀用舞,以祭祀鬼神為目的,娛神意味濃郁;二是宮廷宴舞,以供王公貴族享樂為目的;三是民間樂舞,以民間俗樂禮慶為主要用途。這種從脫離單純的祭祀娛神逐漸向娛人的轉變也決定了舞蹈的發展方向,為楚舞乃至中國古代舞蹈在民間的盛行以及流傳提供了有力的推動,使舞蹈走下高高的神壇,走到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去,從而使之擁有了無可比擬的生命力。
二、楚舞復現的當代價值
(一)楚舞對中國古典舞發展的重要性
縱觀中國古代舞蹈的演變及發展,楚舞作為一種藝術具有一種辯證統一的美學取向。它的舞風既時而輕盈優暢曼妙空靈,時而急劇奔放激越古拙,但始終和諧統一給人以獨特而深刻的藝術沖擊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種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楚舞的藝術表現上,作為中國古代舞蹈形成與發展的基石之一。楚舞所蘊含的獨特人文精神及其舞蹈表現力賦予了中國古代舞蹈磅礴的生命力,讓其在誕生之初就表現出一種震撼人心的美,并且在隨后的漢唐舞蹈的發展以及輝煌中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其中許多元素被不斷吸收提煉和應用,對當代藝術的審美也產生了深厚影響。因此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楚舞都具有毋庸置疑的研究價值。我們對它的研究和復現對當代中國古典舞的構建和發展都有著非常高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中國古典舞作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中國古典審美內涵的藝術形式,在其發展與建設的進程中,正面臨著多元化審美思潮的種種挑戰。③我覺得任何一種舞蹈形式所呈現出來的現象都顯現出其文化精神的寓意和表象。“中國古典舞”作為這樣一個歷史文化形態出現,它必然是形成于古代,是具有古代藝術的典范性與代表性的。那么要想找到中國古典舞的根源,就必須深入地走到歷史中去,從文化源頭入手,在找尋文化形態的同時,將中國古典審美的精神和品格傳承下來。斯大林曾說:“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有一個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豐富文化內涵的東方大國,其藝術的民族性也應該作為中國古典舞繼承與傳承的根本所在,那么中國古典舞的風格流派和審美內涵也應該是多流的。楚舞作為中國古代舞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藝術風格的獨特性和開拓包容的文化精神,在經歷歷史長河的洗禮后始終保持著自身的特色和文化魅力。每當人們對中國古代仕女產生聯想時,“長袖細腰”的身體形態就自然地出現在記憶成像中,它已經變為了中國古典女性特征的代名詞。而楚舞中“曲折多彎”“翹首折腰”的動態特點也隨之成了中國古代舞蹈中典型風格的代表。“長袖細腰”作為楚舞的基本形態不僅成了中國古典審美中重要的標準,也為隨后的漢唐舞蹈乃至當今中國古典舞審美內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參照作用。因此當代中國古典舞的發展也必須站在繼承民族風范角度的基礎上,在傳承中去展現當今時代的個性。既不能過于脫離歷史文化的語境,又必須立足于當代審美,對歷史展開思考、追尋和審視,追求其歷史的文化內核與時代精神的融匯,將其靈魂與生命依托歷史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創造。
(二)楚舞對中國古典舞學科建設的價值
當代中國古典舞已經在60年的風風雨雨走過,雖然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績,但從現今中國古典舞學科建設的未來去展望,仍存在許多豐富的想象空間。葉寧先生曾說:“一個民族的藝術傳統,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而所以能保存下來,它本身就包含著是在前進發展中存在的意義。任何民族的藝術,都有它自身的,內在的發展規律,這和每個民族具體的歷史條件,社會制度,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思想情感有密切聯系,任何外部的力量,只能給予一定的推進作用或影響作用。因而“發展”并不意味著要推翻它的規律和基礎,而只能在它自己的規律和基礎上去發展。”④因此當代中國古典舞的建設必須繼承與發展并行,向傳統學習的同時必須走進傳統中,研究中國古典舞每個歷史階段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典型,找到中國古典舞傳統文化中重要價值,當代中國古典舞建設與發展也必須在現代美學多元化趨勢的規律中著手,在對中國歷史文化優秀舞蹈藝術的繼承中,我們需要站在現代審美追求進步的發展上去進行多維視角的挖掘。那么以孫穎先生為領軍人物的漢唐古典舞學派,在十多年的探索中逐漸嶄露頭角占有一席之地,為中國古典舞的學科的文化建設帶來新綠。孫穎先生經過長年摸索而建立起來的中國古典舞發展觀,對中國古典舞的建設有很大的意義。不但帶來了現今中國古典舞不同風格流派發展的契機,同時也為固有的中國古典舞學派的發展帶來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