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慶 云正富 任友理
摘 要:嵌入式課程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本文以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的內涵及研究現狀分析為起點,闡述了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的價值及服務體系結構、服務方式、服務方法,分析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開展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課程教學參考服務;嵌入式課程服務;文獻信息資源;高校圖書館
基金項目: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學規劃項目“高職院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研究”(項目編號:AE18026)。
1 引言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4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業務和服務中的應用,使得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種類、閱讀的方式越來越豐富,讀者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這就給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生源的多樣化及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也給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帶來了更多的困惑、矛盾。諸如紙質文獻資源的教育建設要求與讀者借閱量不成比例的矛盾(在校生生均60冊,年增量3冊與借閱量逐年下降,生均還達不到1冊),電子書、數據庫、視頻課、慕課等信息資源建設與讀者使用效果的矛盾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提升圖書館服務的質量、能力,成為了目前圖書館人急需探索、思考的主要問題、任務之一。
2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的內涵及研究現狀
2.1 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的內涵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源于圖書館嵌入式服務,是指圖書館館員從傳統的圖書館走向用戶、讀者所在的各種場所,根據用戶、讀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針對性服務。而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是指把圖書館資源和服務與課程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將圖書館的資源、服務嵌入到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培養用戶、讀者利用圖書館資源的習慣,提升個人信息素養能力的圖書館新型服務模式。
2.2 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的研究現狀
圖書館嵌入服務起源于20世紀中后期的美國大學圖書館,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信息中心協會提出的“加強合作將會增強圖書館在機構中的作用,與教師合作,將圖書館資源融合在課程教學之中”和著名學者邦迪提出的“將信息素養教育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中,它需要學校所有參與教學的人關注和參與,這包括:政策的制訂者、教師、圖書館員和各級各層管理者”。
國內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的典型范例有北京大學圖書館把信息素養、資源檢索與利用等技能融入到課程教學。清華大學圖書館將文獻檢索與利用嵌入到院系專業教師的教學活動中。
以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為關鍵字,通過萬方、知網、超星等各數據庫檢索,其結果是40余篇,主要集中在2012-2018年,論文所闡述的大多為本科院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課程服務。而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數據庫”中以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嵌入式課程服務為關鍵字檢索,結果均為零。以圖書館服務為關鍵字,檢索結果為2006年7月至2017年12月共有22個項目立項,其中,重點項目、青年項目各一項,西部項目兩項,其余均為一般項目。
3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的價值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高校圖書館應用的不斷推廣,高校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強,使得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得到較大的提升。而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促進了課程教學手段、方式、方法的不斷變革。同時,也給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服務代來了新矛盾,資源利用率低,讀者對圖書館服務需求的主動性下降,課程教學中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等矛盾加劇;而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可有效的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和矛盾的處理。
3.1 提高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
傳統的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以紙質文獻資源為主,服務的對象是學校內的教師、學生,服務的內容多以紙質文獻的借閱流通為主。而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重視及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強,各高校的辦學規模、條件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信息化程度也飛速提高,各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與之相反,因受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及學生學習主動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資源利用率呈下降趨勢。高職院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就是通過課程教學制度的制訂及教師、圖書館員及各教學管理者的共同參與,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及教學參與者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
3.2 提升高校師生的信息素養能力
在信息傳播渠道多樣化的今天,學校師生獲取知識、信息主要以網絡、電視這些畫面豐富,情節吸引眼球的多媒體途徑為主,而對規范、準確的檢索、查找、獲取自己專業、學科所需的信息資源的方式、方法、技能逐步淡忘和生疏,甚至沒有學習、了解、掌握的欲望和動力。高等院校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的實施,是培養和提升高等院校師生規范、準確的信息檢索、查找、獲取習慣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高等院校通過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的實施,從而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能力。
3.3 創新高校圖書服務模式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為開創高校圖書館服務新模式及解決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能更好的促進高校圖書館新服務模式、新途徑的探索;提高高校圖書館教育教學服務的能力,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更有效的利用文獻信息資源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的目的,其主要創新特點為:
1)“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開啟了高校圖書館新服務模式、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2)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為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模式的提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為高校圖書館嵌入服務研究之火添柴加薪,起到投石問道的作用。
3)高校圖書館嵌入課程服務是構建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群課程教學服務平臺框架的基礎,能為高校教育教學提供新的教學途徑,創造更為寬廣的教學、學習空間。
4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
流通閱覽、資源傳送、參考咨詢是高校圖書館最根本、最基礎的工作任務,學科服務、科學館員、信息服務等與高校圖書館結合最為緊密的工作,多以服務教師科研工作為主要任務,即使對學生進行服務,那也就是一些論文、報告等學習研究資料、成果的使用咨詢服務,面對的也只是少部分的高層次優秀學生。而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是以服務課程教學為目的進行設計,是指向明確的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服務的主體、客體、方式、內容都有著自身的特性所在。
4.1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體系結構
首先,就服務主體而言,傳統模式下圖書館服務的主體是作為文獻信息服務提供者的圖書館館員,而嵌入式課程服務的主體除專業館員外,還有廣大的授課教師,他們在嵌入式課程服務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是課程文獻信息服務設計者、檢查督促者,負有設計所授課程所需的文獻信息范疇設計及學生對該課程所需掌握、了解的文獻信息的檢索、查找、使用效果的檢查職責,同時,他們還是圖書館的服務客體即讀者的重點組成者。
其次,針對與服務客體,在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中,作為文獻信息服務客體的學生,其對文獻信息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將會從過去的主動需求變成由授課教師、課程教學管理、教學考核等要求成為被動需求。教師也會因課程教學管理、教學考核等要求被動的承擔起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體系中的主客體雙重身份。
再有,從服務的內容上來說,嵌入式課程服務是立足于服務課程教學,是為學校各教師課程教學提供所需的電子、紙質的教學參考資源,諸如電子教材、課程相關教學參考圖書、期刊等。學生課程學習相關的課件、微課、慕課、題庫等。通過一定年限的積累,還可以為教師、學生提供優秀教案、學習筆記等。
基于這些原因,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與現行常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相比,它從根本上改變和豐富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體系,使圖書館的服務主客體在量上發生明顯的增大,也使圖書館員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校的教學工作中,從而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更加有利于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使用推廣。
4.2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方式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是以提高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提升高校師生的信息素養能力、創新高校圖書服務模式為目的。其主要任務是服務高等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最重要環境的專業課程教學,是為這一環境的主要參與者,即教師、學生服務。其服務的方式就是以圖書館館員為文獻信息服務的第一主體,嵌入到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教學及學習過程中,為教師和學生推送、提供課程教學、學習所需的優質文獻信息資源。
4.3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方法
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是一個多部門共同協作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模式,為確保服務的規模、質量,嵌入式課程服務就需要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教學執行部門和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管理部門,即學校教務處、二級學院、圖書館等多部門協同開展、推進。具體運行方法如下:
首先,圖書館作為服務模式的主體,將按館員學校各專業學科或學院專業設置的相似、相近性劃分給一個或一組館員負責,館員對照自己所負責的專業到二級學院及二級學院下的教研室,學習、了解相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教學計劃、各課程的課程標準,根據這些方案、計劃、標準要求對館內與各課程相關的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理。然后將這些涵課程資源目錄、簡介的信息推送給相關課程授課教師。也可以通過與課程授課教師溝通,由授課教師提出所教授課程所需的文獻信息資源,館員收集、整理后提供給授課教師。
然后,課程授課教師對圖書館館員推送、提供的文獻信息資源,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目標進行選擇、定量,按照課程教學管理要求,將選定的資源目錄、簡介發送給所授課程專業、班級的學生,并提出相應的查閱、學習要求,在整個課程教學、學習過程中進行檢查考核,并評定成績。
通過館員、授課教師推送文獻信息資源,授課教師布置課程教學參考資源的查閱、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使用率,增強圖書館館員的服務能力和教學參與度。
5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開展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要得以推進、實施,主要需解決的問題是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客體,即授課教師、學生需求的動力;主體館員、教師的服務意識;豐富的課程教學、學習文獻信息資源建設。
5.1 服務客體需求動力問題
嵌入式課程服務客體的需求動力可分為主動需求動力和外部管理動力兩種;主動需求動力取決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這需要在慢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個體差異較大;要使學生對課程教學、學習的文獻信息資源需求動力提升,最主要的還是外部管理動力,即來自學校課程教學管理的動力,這就需要學校教學管理部門,也就是教務處制定相應課程教學參考文獻信息資源的學習使用,檢索查詢管理制度,并通過二級學院、專業課程教研室來執行檢查,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從授課教師對課程教學參考文獻信息資源的推送,對學生的要求,作為教學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考查點;另一方面,將學生對課程教學參考文獻信息資源的學習使用,檢索查尋以課程學習考核的過程考核中的一部分放入到課程考核評價中,從而提升課程教學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客體的需求動力。
5.2 服務主體的服務意識問題
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主體一直以來都是圖書館館員為主,嵌入式課程服務中服務主體還加入了課程授課教師;要使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在服務質量及對學生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質量有顯著的效果,這就需要作為服務主體的圖書館館員、授課教師推送與課程,學生專業能力、技能學習培養結合緊密的文獻信息資源。這就需要圖書館館員自覺、主動、積極參與到所負責、承擔的專業及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計劃,課程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去學習、了解,并掌握。另外,就是授課教師作為服務主體,主動向學生推送和向圖書館館員提出課程教學參考文獻信息資源意識培養、提升。
要使館員、授課教師養成這些服務意識,承擔起課程教學文獻信息資源的服務主體責任。首先,是加強專業能力提升的培訓學習。其次,這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從圖書館管理層面上建立與嵌入式課程服務相關的制度,與館員工作量、績效、專業技術職稱晉升、提升考核結合。從課程教學管理的層面,學校教務處制定課程教學管理制度中增加相關嵌入式課程服務要求,并于課程教學質量考核結合,由二級學院、課程教研室負責檢查考核。
5.3 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問題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的文獻信息資源的來源主要有三種渠道:
一是學校圖書館現有文獻信息資源,即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期刊,電子書,各種數據庫、視頻課等。這些資源通過圖書館投入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收集、加工、組織、整理,整合到學校的“圖書館嵌入式專業群課程教學服務平臺(平臺通常需要學校投入專門的資金進行建設)”,從而方便教師、學生對資源閱讀、使用。
二是學校自有(自建)教學資源,這類資源主要包括多年來學校通過各種各類教學、科研建設項目積累下的成果,如教案、教學課程件、教學視頻、自編教材、課程試題庫(集)、微課、慕課等由課程教學直接產生的成果,其他還包括由教師科研項目,學生生產實習,畢業頂崗實習等產生的學術論文、專著,畢業論文(設計)和實習報告等。學校自有(自建)教學資源在“圖書館嵌入式專業群課程教學服務平臺”建設時對前期已有資源進行收集、加工、組織、整理直接整合到平臺資源庫中;同時,平臺在開發設計時已具備課程教學參考資源的嵌入功能,由授課教師或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將后期產生的課程教學資源上傳到平臺資源中,通過平臺更好的為課程教學、學習服務,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新的教學途徑和學習空間。
三是圖書館館外資源,主要可通過兩個渠道獲取,一是圖書館通過國家圖書館聯盟、國家高校圖書館聯盟、各地區(省)圖書館聯盟及其他各類型的圖書館之間以文獻傳遞等方式(免費或付費)獲取的文獻信息資源;二是通過一些類似CALIS、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數據庫(NSSD)等之類的國家、地方或各圖書館聯盟建設的公共資源平臺獲取文獻信息資源。館外資源的獲取只需圖書館強化館際交流和向學校申請專用金費即可解決。
6 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模式,在學校教學主管理部門的課程教學管理制度的支持下,在館員服務意識的轉變下,在授課教師的主動參與下,能更有效的提高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使用率,更好的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使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更為豐富多彩,在最大程度上加快了圖書館為主動為學校教學服務的步伐,更好提升圖書館為高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日常管理及社會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拓展服務渠道。
參考文獻
[1]姚媛等.高校圖書館嵌入式課程服務的探索與思考-以重慶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6(17):59-64.
[2]劉淑賢.高校圖書館嵌入學科課程教學服務模式及實踐探討——以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4(6):116-120,90.
[3]周靜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研究進展及應用——以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的嵌入課程探索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6):56-61.
作者簡介
趙國慶,男,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信息技術、圖書館數字資源及信息化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