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鷺 黃尊銳 王蔚寧 唐華宇
摘 要:在當今中國,留守兒童在我國未成年人中占到了很大的一部分,且對于留守兒童的保護也日漸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同時,現今一個日趨嚴重的犯罪問題出現了一個新的特點,即被害人與犯罪人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在此,有必要對于犯罪被害人的致害因素進行探討,并針對留守兒童的致害因素進行深入分析,以達到對于留守兒童的保護以及犯罪的預防。
關鍵詞:留守兒童;致害因素;犯罪預防
中圖分類號:D91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4-0292-01
作者簡介:李鷺(1998-),四川宜賓人,西華大學,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黃尊銳(1997-),四川眉山人,四川農業大學,本科,審計學專業;王蔚寧(1997-),四川眉山人,西華大學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唐華宇(1997-),海南人,西華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信息工程。
一、致害因素的概念
致害因素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性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致害因素指的是一切能使刑事被害發生的一切因素,比如人為、環境、社會和自然因素。從狹義上,致害因素與犯罪人的加害因素相對,指的是被害人由于自身有意無意的容易被害的各種因素。本文主要論述狹義上的致害因素。
致害因素在主觀上包括,過失性致害因素、故意性致害因素和無過錯致害因素。比如,炫富,虐待,挑釁滋事。在外在形態上包括兩點:“動態因素”和“靜態因素”,“動態因素”包括言論,態度等,“靜態因素”包括個人財產,社會地位等容易讓其他人妒忌仇恨的因素。
二、被害人致害因素的分類與特征
被害人的致害因素現有兩種分類,一種是誘發性致害因素,另一種是易感性致害因素。
誘發性致害因素主要來自于被害人自身,并對犯罪人實施加害行為具有一定的推動和誘導作用。比如在一些殺人案件中,被害人與犯罪人發生爭執,被害人出言挑釁犯罪人、人身攻擊犯罪人或是做出某種挑釁行為導致犯罪人最終選擇殺害被害人。在此類案件中,如果被害人不作出此類行為可能犯罪人不會選擇殺死對方。
易感性致害因素又可以稱為接受性的致害因素,指的是被害人在無意識狀態下或者非自覺形態下形成的,容易成為犯罪人的犯罪目標,或者是容易接受的,順應犯罪人誘導,從而使犯罪人實施犯罪。此類致害因素大多存在于強奸案、搶劫案等案件。受害人的美貌,穿著,或是駕駛的汽車,衣服的品牌。或者是獨行于偏僻之地,都是誘惑犯罪人實施犯罪的因素。
三、留守兒童的致害因素
留守兒童的類型按照父母工作的遠近可分為普通留守和洋留守。普通留守兒童的家庭一般是因為經濟困難,父母外出打工,且外出打工處較遠。值得一提的是,在普通留守兒童中,農村留守兒童占大多數,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且在家中一般和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存在代溝,導致留守兒童內心的想法不能真實表達,影響留守兒童的成長。本文主要論述的是普通留守兒童。
在留守兒童中還有一種是洋留守,這里只是單純的介紹并不談論其致害因素。他們大多生活在福建閩江入海口一帶,他們是外國公民具有外國國籍,父母大多數在美國打工,多數是非法移民。
留守兒童目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比例過高、監護不力、缺乏撫慰、疏于照顧等。留守兒童的比例不可忽視,這也是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留守兒童的數量根據2000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來看,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保守估計,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
留守兒童因為其年齡大致分布于小學生和中學生,所以其致害因素很大部分會和小學生和中學生的致害因素重疊,且有的部分較之不是留守兒童的孩子更加強烈。接下來就開始詳細講述關于留守兒童的被害因素:
年幼無知:此類致害因素大多發生在年齡較小的留守兒童中,處于這個年齡的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常年不能陪伴在身邊,只有祖父母等隔代監護,其年事已高,文化素質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監督,教育孩子。因此他們的認知能力、意志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均不能和成年人同日而語,且對諸多社會現象,犯罪現象幾乎一無所知,這導致其被害的幾率顯著增加。
易接受誘惑,易隨便幫助他人:留守兒童當其年齡較低時,容易接受他人的誘惑,比如陌生給予的糖果,玩具等,這一般都是犯罪人用來使其相信自己的手段。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即利用受害者年齡小,心地善良,請求其幫助自己從而達到犯罪目的,比如請其幫助自己找路或送東西,當其到達特定地點時實施犯罪。不得不說這對于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差的留守兒童來說是很容易受到傷害的一點。
同齡人: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母關愛等問題,內心容易變得異常敏感而脆弱,所以在遇到同齡人之間的矛盾時往往是自己處理,基本不會告訴老師或者家人,且一般解決方式是通過打架(一般出現于男生)。這就表示留守兒童的同齡人很有可能成為傷害他們的對象,且傷害他們的人甚至可能也是留守兒童,因為其內心的敏感使得其往往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當然這個問題暫時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但是同齡人確實會成為留守兒童的致害因素之一。
[ 參 考 文 獻 ]
[1]張建榮.論被害人的致害因素[J].學術交流,1999(4).
[2]張建榮.芻議未成年被害人自身的致害因素[J].青年探索,2004(01).
[3]張天虹,劉榮.論未成年人被害的預防與恢復[C].中國犯罪學學會會議論文集,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