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東區水云軒小學 于慶江
綜合與實踐課程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學習形式,注重知識的綜合運用。本文以“包裝中的數學”為例,具體闡述對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設計的一些想法。
在選擇“包裝中的數學”這一課程之前,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點,設計下面的活動任務:實踐一:上網搜索資源,了解包裝的知識,研究物體包裝應該考慮哪些實際問題?實踐二:走進商場,尋找各種包裝的例子,并根據你的理解,說說這些包裝都是從哪些方面解決了實際問題?
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有接近半數的同學說到包裝的節約問題,大家都很關注節能環保,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愿意去探究。
在“包裝中的數學”開題時,教師設計下面的開題環節:
師:同學們,PPT 展示的是同學們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到的物體包裝時要關注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不可能都拿來研究。請各小組開始討論,選擇一個問題。
最終結果統計:9 個小組中,有1 個小組選擇“廣告宣傳”方面,有2 個小組選擇“美麗新穎”方面,有6 個小組選擇“節約材料”方面。
在開題過程中,教師結合同學們的實踐報告,最終確定對怎樣“節約材料”這一問題展開研究。
在“包裝中的數學”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動手能力。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片段一】
教師讓同學們用多個正方體擺成一排,填表并發現規律。

?
【片段二】
匯報交流環節抽選對話:師:接口數比正方體個數少1,這個規律有點像我們學過的哪個知識呢?
生:和“植樹問題”的規律是一樣的。
師:剛才老師看到有同學還用到了字母公式來表示拼接后減少的面數。
生:我用的是2(n-1)。
師:你們理解他意思嗎?這是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呢?
生(齊):“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
師:同學們能用以前所學的知識解決今天的新問題了,很棒!
【片段三】
活動要求:①用兩個長方體拼一拼,拼成一個大長方體。②想想自己的拼接過程,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匯報交流環節抽選對話:師:老師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說拼法一減少兩個大面,拼法三減少兩個小面。是這樣嗎?請同學們拿出尺子量一量,算一算每種情況表面積都減少了多少?
生:測量出長20cm,寬15cm,高10cm,分別減少了600 平方厘米,400 平方厘米和300 平方厘米。
以上三個教學環節,學生都在綜合運用所學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綜合性”很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四、關注課堂生成,肯定學生的創新點
【片段四】
問題:把10 盒紙巾裝成一包,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更節省包裝紙?
匯報交流環節抽選對話:師:回顧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你覺得要想更節省包裝紙,我們應該盡量怎樣拼?
生:盡量拼接大面,再考慮中面,最后考慮小面。
師:那我們就來試試,盡量拼大面,記錄每種拼法減少的面,看看你們小組有幾種拼法?
在匯報展示環節,大部分孩子都是有序拼接,很多小組都嘗試并拼接出了最節省包裝紙的拼接方式,力求小組間不重復。


認真分析這兩種情況,表面積相同,拼接方法不同,這名同學非常敢于創新,教師此時抓住時機,肯定這名同學敢于創新。
在“包裝中的數學”中,教師就把握住結合生活實踐,找準學生的興趣點、符合實際需要,挖掘問題的價值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綜合運用知識點、關注課堂生成,肯定學生的創新點這四個點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