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茜 陳彬勇
摘 要:馬來西亞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東南亞國家,漢語方言在馬來西亞華裔的姓名中有所體現。本文旨在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對馬來西亞華裔的姓名進行分析,探尋其背后蘊含的社會文化現象。
關鍵詞:馬來西亞華裔;華文姓名;認同
一、引言
馬來西亞雪萊莪州的華裔主要來自中國福建、廣東等地,大多數只會說自己家鄉的方言,隨后依賴相同的祖籍地、方言,逐漸形成華人社區。在馬來西亞,中華文化與所在國文化接觸,他們在接受當地文化的同時也在努力地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仍然保留著中文姓名,有關其姓名的特點及其背后蘊含的社會文化現象值得學界廣泛關注。
二、調查結果統計與描述
(一)調查情況說明
1.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以“馬來西亞雪萊莪州華裔姓名調查”為主要內容,主要涉及范圍如下:第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第二,調查對象父母的基本情況;第三,調查對象姓名的基本情況;第四,調查對象的態度。
2.問卷回收情況
問卷主要面向馬來西亞雪萊莪州的獨立中學進行發放,調查對象主要為第3-5代華裔,其中第3代、第4代華裔占大多數。我們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共發放紙質問卷320份,回收293份,剔除無效問卷13份,回收有效問卷為280份。
3.數據統計
數據統一用SPSS10.0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統計與描述
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1)年齡
由于調查樣本的抽取范圍主要針對華裔青少年,以獨中為主,年齡分布基本集中在13歲到18歲。
(2)代別
據統計,本次問卷調查對象集中在第三代及第四代華裔。第四代華裔居首位,為127人,占45.36%。第三代華裔數量略低于第四代華裔數量,為98人,占35.00%。第五代華裔數量為37人,占13.21%。一代華裔人數僅為2人,占0.71%。
(3)祖籍
通過表2-4的統計數據可知,調查對象的祖籍多集中在福建省和廣東省,其次是港、澳、臺地區。通過了解我們得知,馬來西亞雪萊莪州尤其是以重要港口巴生為主的地區,華人以福建人和廣東人居多,且福建人占大多數。
(4)在家里的語言使用情況
表2-5中,調查對象在家里的語言使用情況與其祖籍有著極大的聯系,通過統計情況我們發現,在家使用漢語普通話的華裔有113人,占有效問卷總數的40.36%。
在家使用閩方言的華裔有99人,占35.36%。對比祖籍為福建省的華裔人數,有75人在家不使用閩方言,占祖籍為福建省華裔人數的43.10%。在家使用粵方言的華裔有43人,占15.36%。對比祖籍為廣東省的華裔人數,有16人在家不使用閩方言,占祖籍為廣東省華裔人數的27.12%。在家使用客家話的華裔有16人,占9.3%。對比表2-4的數據,我們發現選擇祖籍為“其他地區”的華裔多為客家方言區。除此之外,有1人在家使用馬來語,占0.36%;6人在家使用英語,占2.14%;2人使用其他語言,占0.71%。
綜合上述數據,馬來西亞雪萊莪州華裔在家使用的語言多為漢語普通話,其次是閩方言、粵方言、客家話等。這與其祖籍地所操方言類型有較大關系。
2.調查對象父母的基本情況
(1)父母職業
據表中數據顯示,調查對象的父親從事的職業涉及范圍主要以商業為主,其次是技術、企業。其余行業人數較少,待業人員10人,退休人員4人。調查對象的母親主要以家庭主婦為主,其次是商業、企業、知識分子。其余行業人數較少,退休人員2人。
(2)父母受教育水平
結合上表統計,馬來西亞華裔學生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普遍為中等教育水平,僅受基礎教育與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占少數。結合表2-9可知,馬來西亞華裔學生父親受教育水平在中等教育居首位,為228人,受過高等教育的父親有38人,僅受過基礎教育的父親有14人。
馬來西亞華裔學生母親受教育水平仍是中等教育居首位,為231人,受過高等教育的母親為31人,僅受過小基礎教育的母親為18人。
綜上,馬來西亞華裔學生的父母在中年居多,少數學生父母年過花甲。大多數家庭為典型的中華傳統家庭,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但女性的學歷也普遍不低。
(3)父母是否是華裔
表2.7 調查對象父母是否是華裔
選 項 人 數 所占比例
父母都是華裔 269 96.07%
父親是華裔 7 2.50%
母親是華裔 4 1.43%
通過表2-10數據統計,所調查的馬來西亞華裔的父母絕大多數均為華裔。其中,父母都是華裔的有269人,占96.07%;父親為華裔的有7人,占2.50%;母親為華裔的僅4人,占1.43%。
3.調查對象的姓名信息
(1)姓名的種類
據統計,有77.84%的華裔學生擁有2個姓名。其中,擁有華文姓名和英文姓名的人數居于首位,有179人,占63.92%。擁有華文姓名和馬來文名的人數為39人,占13.92%。有9.64%的華裔學生擁有三個姓名,即華文姓名、英文姓名和馬來文姓名。有12.43%%的華裔學生擁有1各姓名,其中只有華文姓名的華裔有32人,占11.43%,只有英文姓名的華裔僅有3人,占1.07%。
(2)華文姓名的來源
通過表2-13的數據可知,有141名華裔學生不了解自己的姓氏來源,占50.36%;有94名華裔學生從家人講述中得知自己的姓氏來源,占33.57%;
有7名華裔學生從課堂教學中得知自己的姓氏來源,占2.50%;有15名華裔學生課外閱讀中得知自己的姓氏來源,占5.36%;有3名華裔學生從實踐活動中得知自己的姓氏來源,占1.07%;有16名華裔學生是通過媒體等途徑得知自己的姓氏來源,占2.50%;有4名華裔學生通過其他途徑得知自己的姓氏來源,占1.43%。
綜上,目前有約一半的華裔并不了解自己華文姓氏的來源,大部分華裔對自己姓氏的了解是通過家人獲取到的信息。
通過表2-14的數據可知,有37名華裔學生不了解自己名字的來源,占13.21%。有61.79%的華裔學生的華文名字是由父母所起的,其中,有89人的華文名字是父親所取,占31.79%,有84人的華文名字是母親所取,占30.00%。有49人的的華文名字是由其他家庭成員所取,占17.50%。有16人的華文名字是從事起名行業的人員所取,占5.71%。此外,有4人的華文名字是通過其他方式所取,占1.43%。僅有1人的華文名字是老師所取,占0.36%。
4.調查對象對華文姓名的態度
通過數據統計可知,共有206人對現有的華文姓名持滿意態度。其中,有156名華裔學生非常滿意,占55.71%,有50名華裔學生比較滿意,占17.86%。
有4名華裔學生對現有的華文姓名持不滿意的態度。其中,持不滿意態度,但不想改名的有3人,占1.07%。持非常不滿意態度,且想改名的有1人,占0.36%。此外,有70名華裔學生認為現有的華文姓名比較一般,占25%。
三、結語
通過調查匯總,雪萊莪州的華裔多數祖籍為福建、廣東等地,不同祖籍的華裔與其在家庭中使用的語言呈現出顯著差異性,他們中的大部分華文姓名為父母所取,并對自己的華文姓名比較滿意。通過探究馬來西亞華裔的華文姓名認同,對華人文化繼續作為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好的繼承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錦玉.基于印尼青年華人中文姓名的社會語言學考察[J].八桂僑刊,2016(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