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貝貝
摘 要:網絡作為現代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構成部分,對社會的發展具有兩面性。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類社交媒體的出現,給違法犯罪行為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社交媒體成為不法分子實施違法犯罪的主要場地,使用社交媒體傳播暴力恐怖活動,社交媒體容易給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等這些社交媒體治安問題不但影響著網絡環境的發展,還給現實社會造成了較大影響。
關鍵詞:社交媒體;治安問題
一、社交媒體的特點
社交媒體主要指的是人們使用社交網站、微信、微博以及博客等平臺交流經驗,分享見解以及觀點。社交媒體是基于互聯網的基礎上快速發展的,并且成為了人們重要的傳播工具。構成社交媒體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個人數較多與自發傳播。社交媒體的產生主要依靠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網絡賦予了網民較多的主動權,社交媒體才能獲得群眾基礎以及技術支持,這是其發展的根基所在。
(一)社交媒體的虛擬性
網絡社會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社交平臺,但是不同虛擬社交平臺上,網民運用的ID號基本不相同,也就是其在網絡社會中扮演者不同角色,從而造成了網絡社交與實際社會之間存在巨大差異,虛擬的身份構成了虛擬的網絡世界。網絡社交平臺上,人們不需要現實接觸,因此,虛擬性是社交媒體的顯著特征。
(二)社交媒體的交互性與開放性
互聯網具有高度開放性,這就使網絡信息能夠實現快速和廣泛的傳播,并且難以控制。人們使用不同的ID賬號就可以在多個社交平臺活動,不論何種身份的人,只要注冊了ID賬號就能進入社交媒體平臺和其他網民進行溝通。目前多數社交平臺都要求實名制才能進入,但缺乏強制手段,仍舊有大多數網民在身份沒有得到核實。同時,社交平臺交流具有實時、雙向的特點,這是集中體現了網絡的交互性,也就是說每一位社交平臺的成員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作為信息的發布者,在社交平臺上可以自由交流。
(三)社交媒體的自治性
虛擬、開放的網絡社會,能夠使人們在社交平臺上自由交流,各種網絡社交平臺成為了人們自由發表言論的場所。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每一位成員的地位平等,都享有言論自由權。社交平臺的建設者作為該平臺的管理者,因此具有自治性。
二、社交媒體存在的治安問題
(一)社交媒體成為不法分子實施違法犯罪的主要場地
其一,網絡詐騙盛行。隨著各種社交媒體的廣泛運用,社交媒體成為了網絡詐騙的新平臺。例如掃微信二維碼,這些二維碼其實都隱藏著病毒,掃描之后,病毒就會進入手機從而盜取各種軟件的賬號與密碼,最終致使個人錢財丟失。微信中還通過點贊以及中獎等模式來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從而進行詐騙行為。使用社交媒體實施的詐騙犯罪傳播速度較快,范圍廣泛,嚴重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同時犯罪成本較低,隱蔽性強,又較為便捷和迅速,導致違法犯罪行為難以順利進行打擊和預防。其二,賭博行為。網絡賭博行為不易被發現,且比較便利,同時賭博團伙使用高額的回報來引誘大量網民,致使使用網絡賭博人數的數量不斷擴大,影響了社會治安穩定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比如微信搶紅包賭博、網絡棋牌游戲賭博等,這種變相的網絡賭博,嚴重影響著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其三,使用網絡交易色情淫穢信息。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網絡虛擬環境不斷擴大,但是卻象征著現實社會。所以,利用社交媒體傳統色情淫穢信息就會讓人們對現實社會產生錯誤的判斷。例如不法分子使用各類社交媒體的直播功能直播淫穢視頻,從而得到受眾的禮品,或者利用微信群發送淫穢視頻所要紅包等。由于網絡平臺的虛擬性增加了公安機關對此項犯罪行為打擊與預防的難度。網絡色情問題已經成為了影響互聯網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但影響著社會和諧穩定,更使接觸網絡的青少年生理與心理健康發展受到嚴重威脅。
(二)使用社交媒體傳播暴力恐怖活動
恐怖襲擊活動的政治意圖較為強烈,其目標不僅是消滅,還要營造恐怖氛圍。首先使用社交平臺營造恐怖的社會氛圍,犯罪分子利用社交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傳播大量控制襲擊音頻和視頻,創造了更為恐怖的社會氛圍,增加民族怨恨,威脅著國家的安全和穩定。其次,利用社交媒體傳播恐怖思想。社交媒體的主體具有多元化特征,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其信息的制造者、傳播者以及接受者,為犯罪分子傳播恐怖極端思想提供了極大便利,使恐怖思想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傳播。另外,犯罪分子利用新聞媒體發布的一些恐怖思想和圖片大范圍的傳播恐怖思想,蠱惑人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恐怖組織當中。其三,利用社交媒體誘導恐怖活動。據調查統計,涉及暴力恐怖案件的相關人員基本都觀看過或者收聽過暴力恐怖視頻或者音頻。有的暴力恐怖組織利用社交媒體來散布各種恐怖謠言,宣傳各類恐怖襲擊的圖片以及教學視頻,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這種恐怖襲擊活動具體突發性,不需要具體策劃,預防和打擊難度較大。
(三)社交媒體容易給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
網絡社交媒體傳播的負面思想給青少年帶來的消極影響主要有混淆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降低青少年的道德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極易誘發青少年的違法犯罪行為。一些社交媒體平臺為了獲得關注度,過度描述違法犯罪的細節以及方式,對實施者不斷渲染,從而使人們的價值觀念出現偏離,導致模仿違法犯罪的人群不斷上漲。尤其是社會閱歷不足,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他們更加容易在網絡中迷失,形成不良習慣,最終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首先,誘發和引導青少年參與群體性事件。網絡群體性事件主要指的是廣大網民為了實現共同利益,一起參與討論產生影響較大的社會事件,這種活動屬于擾亂網絡社會秩序,影響政治穩定的非正常事件。社交媒體的開放性使各種熱點問題傳播速度較快,傳播范圍較廣,涉及到群眾利益的事件如果在社交媒體上被關注,就會引發群體性事件,假如沒有科學合理的控制和預防,就會造成實際生活中的非法游行活動當群體性事件的圖片、音頻以及視頻被社交媒體廣泛傳播之后,有的心理不平衡的社會群體就會利用這些內容鼓動和誘導群體性事件。目前青少年已經成為群體性事件的主要人群,他們喜歡模仿,從眾心理較為嚴重,違法犯罪的頭目根據青少年這一心理誘導他們模仿群體事件行為,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次,引誘青少年性犯罪。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色情淫穢信息在網絡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傳播更加隱蔽,致使這種行為更加猖獗,從而腐蝕著青少年的純潔心靈,沖擊著他們的價值觀,擴大了社交媒體傳播色情信息的隊伍。目前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了自控能力較差的青少年不可缺少的娛樂項目。青少年通過社交媒體接觸到色情信息之后會對其進行模仿,嚴重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
三、解決社交媒體治安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網絡治安管理體系
由于網絡治安管理工作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屬于一項復雜且、長期的系統工程,因而必須不斷健全治安管理體系,才能為治安管理工作提供基礎保障。首先,國家立法部門應該根據網絡發展的實際情況,把握好網絡犯罪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從而制定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法律法規,使網絡治安工作的順利實施能夠得到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其次,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引導,帶來公安機關、新聞宣傳部門以及信息管理機構等一起創建聯合體系,明確分工,細化責任,完善網絡輿論引導體系,協調配合體系、危機處理和響應體系等逐漸使網絡治安管理朝著系統化、規范化以及標準化方向發展,并且要加大對網絡犯罪行為的處罰力度。最后,完善聯動體系。制定多警種聯動方案,確保各個地區以及部門之間能夠及時通報情況,傳遞信息,形成強大的協作力量,細化到每一個環節,保證各項措施都能落實到位,從而實現對網絡治安管理的全面監督。
(二)提高網民的網絡治安意識
網絡社會的主體是廣大網民,因此維護網絡社交媒體的治安也需要廣大網民積極參與。大部分網民基本都不會有意的去擾亂網絡治安秩序,但是因為網絡的高度開放性以及廣大網民缺失法治意識,容易被不法分子鉆空子,從而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政府部門應該加大網絡宣傳力度,創建規范的學習網站,為網民學習網絡法律法規提供平臺,從而提升他們的網絡安全意識和道德修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自覺抵制通過網絡上傳播的不良信息,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使網絡的真正價值得到全面發揮。
(三)加強對網絡治安管理隊伍的教育和培訓力度
處于互聯網社會,大部分犯罪行為開始向網絡轉移,網絡治安管理工作的難度與日俱增。相關部門應該重視治安管理隊伍的教育和培訓工作,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建立一支專業的綜合素養高的網絡治安管理團隊。強化思想認識,加強教育,提升網絡治安管理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使其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能,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才能滿足飛速發展的信息化網絡社會,同時也要重視對網絡治安管理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證其政治立場堅定,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真正提升其政治鑒別能力和敏銳性,使團隊團結協作,忠誠盡責。另外,建立創新性網絡治安管理人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必須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網絡治安管理人才,才能使網絡治安管理工作科學有效的進行。
總之,大數據網絡時代的到來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它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給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帶來了較大便利,但也給社會帶來了較多問題,使一些新型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斷滋長。我們應該正確對待這一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全面有效的解決網絡社交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促使網絡環境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小兵.互聯網社會的治安管理問題與對策分析[J].法制博覽,2019,(5).
[2]朱凱岳.網絡虛擬社會治安問題的思考[J].職工法律天地,2017,(8).
[3]顏攀宇.社交媒體存在的治安問題探析[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