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
摘 要:在高校中學生事務工作是高校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課外環境和日常的生活環境對大陸的學生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有很多人存在對學生事務工作的認識還是不夠的,他們忽略了學生事務許多有益的性能,而只是局限于某種認識,忽略了對學生全面培養發展、樹立信心和優化學校環境的認識。在高校中學校是很重視它的隱性功能和顯性功能的。就需要我們多多了解高校事務管理的整體工作狀態,以此來借鑒管理經驗,來提高高校學生事務的管理能力。文章主要針對于高校事務的基本情況及結合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的總體特點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校;事務工作;特點;啟示
一、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特點
(一)學生事務工作者專業水平能力強
在學生事務管理中我們要通過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高等教育中發展高校事務的重要性要與事務管理的宗旨相符促進其發展。首先在學習方法和教學上我們要有足夠的溝通能力去進行學業評估和學生學習。其次,我們要按照目標標識方法開發學生潛質、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強化畢業生和市場管理的融合。最后我們要認清學生事務的責任,進行有效的個人輔導系統,將個人輔導工作中的一些元素插入到課程中,使其更完善。可以開展校園管理與活動,對學生進行課程作業輔導和照顧學生的日常生活服務。我們可以將學生事務管理和工作部門進行專業化的分工,
(二)學生事務工作將政治功能與教育相結合
從思想政治教育中特點中來分析;需要強調出精神上的塑造,要注重思想社會實踐的融合。我們可以組織各類社團活動,讓高校的學生更容易走向服務于社會的思想道路。鍛煉學生的意志,維護社區、服務于社會等,也要注重教育方法的科學性。需要我們加強課程的建設問題,營造文化氛圍的環境,對學生進行文明史教育、人格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也要注重教育的實用性。
(三)學生事務工作管理組織分為兩種模式
內部事務和外部事務是國內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類型,在外部事務中以法國和德國的管理模式為代表,這種模式學校盡管不完全排斥學生非學術性的課外活動,但將這部分工作減少到最低限度。認為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由專門機構承擔,而非社會,學校承擔著聯系協調功能。對于學生建立各種實體,成為不依賴于行政撥款的學生組織自主活動。學生事務工作者在學校期間促進學生實現,幫助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學業任務,實現大學學生的使命追求。以“學生學習與發展為中心”的工作目標,以研究和服務為導向,引導學生事務的發展。直接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服務管理部門、學校(系)無學生事務管理的組織。
二、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啟示
(一)拓展學生工作的理念內涵
雖然許多大陸高校也對學生工作理念形成了“基于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發展五大”的共識,但在實踐中有一個“服從、平等、重義務、輕權力;統一組織、自主選擇、輕引導的人格”,導致了一些教育活動的主體性、組織者和參與者之間的相互理解、教育管理的效果。從三個方面強調自主意識、權利意識和責任意識,是我國大學生自我發展的主動性。在工作中更多地采用“服務和引導”的方式來實現管理目標,同時,大學生要認真研究對象,運用各種靈活的工作方法;以學生的需求為切入點,重點研究學生的實際需求,重視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統一。要發展更加貼近實際的學生生活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要充分發展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民主參與管理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學校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同時加強自主管理,增強其責任心。
(二)構建學生工作的合作體系
如何開展“基于專業人才培養”,形成全系統高效的教育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根據亞洲高校的辦學經驗,學生事務處應積極、加強、橫向和縱向、縱向和學院行政部門聯系,爭取資源和支持,為全校師生和行政部門審批。依托“導師制”的全方位關愛學生,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就業能力。頂層設計應落實在目前,在辦學層次上,要創建工作、教學、科研項目等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品牌,鼓勵大學生培養學生工作質量工程創新項目。在學院層面,聘請專職教師擔任導師、確定導師的聘用和考核制度,組織主管參加輔導技能培訓班,協助主管了解資源、輔導技能、團隊管理策略及實習工作緊急事故處理等。
(三)提升學生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內地需要改變高校學生信息系統的所有行政部門是不兼容的,數據不共享模式的障礙,建立統一的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學生教育管理是高校的核心和基本任務之一,也是學生工作開展的基礎。信息與網絡技術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實現學生管理信息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系統平臺上,全校師生可以進行授權查詢和處理作業,如更新信息;學校、各部門之間的管理人員和學生之間的管理,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可以及時、準確地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利用,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管理平臺,使相關職能部門,學校(系),通過管理平臺,實現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管理超出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主體的最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是有利的學生工作人員從繁雜的和重復性的行政,事務性工作,真正將工作重心進行以人為本,核心的教學任務。
(四)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校高度重視通識教育,培養一個完整的人格為目標,強調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臺灣高校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度重視對整個人的教育。全面實施通識教育,即我們常說的人文素質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質和全面發展,成為社會的貢獻,成熟的專業人才。重視普通高校的通識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而不是“補充性”的專業教育。高校應有一個整體的教育中心,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免費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探究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激發他們潛在的學習創造力,培養學生實現個體的平衡發展,成為有德性的人。未專門成立了高校“通識教育中心”,把“整體性”這一功能拓展到其他職能部門,如應該此功能納入課外活動小組、事業發展中心等部門,共同推動各部門共同努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交流、合作、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第二,以學生社團組織建設。應高度重視社會組織建設,把錢給俱樂部、活動、教師等方面的支持,并給予學生組織和社區自治空間,使學生形成各種形式、最自發組織的大學生,學校可以利用社會組織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組織能力、社會溝通能力等。如,可以設立了課外活動指導組,成立學術社團、藝文性社團、康樂性社團、體能性社團、服務性社團、聯誼性社團以及學生會。這些課外活動小組致力于推動服務學習教育與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學校對這些活動小組不會進行干預,只進行必要的服務和指導,為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效平臺。第三,注重學生的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不僅注重團隊建設的示范性,而且更多地關注教育負擔得起的所有學生,一些高校已經建立了專門的“藝術中心”,給學生以美的熏陶。
(五)對學生事務的管理專業化、 規范化
高校對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規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的專業人員。培養了一批精干高效的學生事務專業的工作團隊,他們一般工作效率高,能更好地完成學生事務工作,從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人員,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專業在非常高水平的專業化、專業化,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咨詢、服務等方面的專業和全面的咨詢和服務。弟二、崗位具體目標。高校學生事務工作方案根據學校發展的具體情況,重申了學校教育目標和教學理念、任務和內涵,提出了促進大學生成長學習環境建設和課外活動參與方式,評價學生事務人力和工作績效的同時,作為預算等事項。第三、高度重視對規章制度的建設。高校高度重視學生事務工作體系建設,開展學生事務工作作為指導和測試學生事務的依據來開展工作。各高校學生事務系統制定的范圍廣泛,并專門在自己的網站下載區建立了系統的學生事務工作,供教師和學生
下載。
三、結束語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理念、機構設置和管理方案具有顯著的特點,其“以學生為本”“以服務為主”的學生工作理念,專業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高度重視學生社團建設的職業指導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許青云.臺灣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與大陸高校學生工作的比較及其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11,30:324-326.
[2]曾念強.臺灣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特點及其啟示——基于臺灣致理技術學院的個案研究[J].學園,2013,20:5-7.
[3]狄魁.高校學生事務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1.
[4]彭湃,儲祖旺.試論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的愿景領導[J].中國高教研究,2015,10:103-106.
[5]楊玉霞.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6]王中堅.臺灣高等學校學生事務工作的現狀與特點——以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東吳大學為例[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106-109.
[7]龔春蕾.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8]呂素香.兩岸高校學生工作的比較及啟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1,05:75-77.
[9]陳卓武.臺灣高校學生志愿工作研究[J].高教探索,2014,03: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