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摘 要:“合作學習”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美術課堂中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充分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發揮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美術;合作學習;方法與策略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早已成為美術課堂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合作也大都只是注重形式,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沒有明顯的提升,合作意識依然缺乏。下面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例,對初中美術課堂中合作學習的方法和策略進行一些探討和研究。
一、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
以《門》教學為例:
(一)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資料
在《門》一課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分組探索不同地域傳統民居“門”的特點并通過多媒體匯報展示資料整理的結果。在小組成員共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出發,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并通過資料的共同整理和分析在潛移默化中開發了學生的潛能,同時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交流與討論
小組成員圍繞本組的主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思維更加活躍,通過交流完成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再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組的合作成果,其他小組成員和教師對其成果進行評價,對其做進一步補充和拓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合作中,把自己當成主角,責任感也油然而生。
二、在合作中激發靈感,收獲成就感
以《公益招貼設計》和《燈飾設計與制作》教學為例:
(一)集思廣益,激發靈感
由于初中美術課時少,學生往往覺得時間不夠用,因此在設計應用領域課程中常常會使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多人合力完成一件作品,這樣不僅節約時間,還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通過討論激發讓學生找到更多的靈感,設計出更優質的作品。例如在《公益招貼設計》一課中,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以小組為單位確定一個主題,每位同學先自主設計,畫出草圖,再回到小組中展示自己的創意,最后綜合分析,選定一個設計方案修改完善后進行集體創作,在此過程中每位成員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群策群力,收獲成功
在《燈飾設計與制作》一課中,手工制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因此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每組完成一件燈飾作品的設計與制作,從工具的準備到設計稿的形成再到作品展示,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發揮自己的長處,當自己的作品呈現出完美的燈光效果的時候,學生的成就感瞬間迸發。
三、在合作中感受自己與集體的力量
以《卡通故事》教學為例:
(一)合作探究
為了讓合作不再浮于形式,就必須給合作制定詳實的目標計劃,讓每位學生都能發揮其才能,并且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并且不可或缺,從而促使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合作和探究。在《卡通故事》一課中,采用了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多格卡通故事的繪制,要求每一位小組成員在自己的作業本上完成故事的其中一格。學生通過討論選取自己小組成員創作的一個卡通形象為主人翁,并完成故事的匯編,在此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努力完成自己的一部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同時還要兼顧整個故事的完整性,做到個體與集體的和諧統一。
(二)展示評價
在繪畫活動結束后,采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卡通故事的展示與評價。每組發言人展示作品并介紹作品的內容及創意部分,其他組成員進行小組互評,提出作品的優點與缺點,在創作過程中,會出現因個別同學的小失誤而影響到整組作品的繪畫效果的情況,而正是因為這種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在合作中明白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也是集體的一部分,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用心的參與
合作。
合作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交流與促進的過程,也是學生的體驗與理解不斷加深的過程,這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合作學習作為深受學生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如何能夠在美術課堂中得到更好的應用還需不斷的進行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5.
[2]吳向麗.新課程倡導的十種教學策略叢書:合作學習[M].青島出版社,2006.8.
[3]沈權.現代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03.7.
[4]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