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從清代“四王”師古畫風及其傳承意義展開分析,提出師古為先,信而好古;順古而變,以古為新;師古學古,傳承出新等幾個方面的重要意義。希望基于現代化發展背景下,人們在進行繪畫創作的過程中,能夠將師古畫風作為基礎內容,并理解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為畫技的全面提升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清代 “四王” 師古畫風 傳承意義以古為新
一、引言
在傳統山水畫的發展過程中,以古為法、對師古進行臨摹是最重要的文化傳承方式。清代“四王”不僅秉承了這種復古的畫法,將師古作為基礎內容,在傳移臨摹的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古人的筆墨畫法,并將其作為重要的藝術根基,形成獨具特色的畫派。雖然清代“四王”有一定遵循守舊的嫌疑,但是其對山水文化的繼承意義不容忽視。清代“四王”的畫作將順古而變的藝術思想體現了出來,對山水畫的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師古為先,信而好古
我國的山水畫創作都是立足于現實山水基礎上的,但是應當采取意會的創作方式,并不僅僅是注重自然景物的映射。在對筆墨技法與山水意趣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應當得到領悟,并對經典的山水畫范本進行臨摹。在山水畫的傳承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以臨摹為基礎內容的山水畫流派,其中清代“四王”是典型的代表。其始終秉承著向古學習的思維,在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將融入藝術思想與仿古作為基礎目標。在對古人繪畫的布局與利益分享的過程中,應當聽從古人的教誨。[1]其中王鑒從小就學習各個名家的繪畫作品,功底深厚。清代“四王”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習慣寫一個仿字,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表明對古人的尊敬,還能夠顯示出承繼傳統文化的態度。這種繪畫方式不僅是清代“四王”的山水揮毫學習方式,更是對山水畫的總結與整理。其形成的對古法的推崇不管是作為教習方式,還是精神追求都十分重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清代“四王”的復古之勢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約,但是從師古而來的精神是決定性的理念。師古為先的立場,是“四王”在臨摹之后的感慨。這種經驗與感受能力受到了一些現代繪畫者的贊嘆,對于其繪畫方式也頗有微詞。
三、順古而變,以古為新
通過以師古為先的學習方式,不僅表達出仿古的文化發展與繼承方式,還將傳統的虛心表達出來,這是傳統向古的藝術思路的轉型。由于受到崇古思想的影響,在強化權威性的同時,產生的偏差也隨之而來,主要表現為頑固不化的刻板。但是在繪畫的過程中,應當從臨摹入手,將前人智慧綜合起來,不必有意創新,亦可從中大成。注重繪畫方式的研習。雖然信古、好古更加有益于積累與傳承,但是不應當盲目信奉,應當結合歷史的繪畫經驗與現代化的智慧綜合起來。不應當將師古停留在表面上,而應當學習古人的長處,創新思路。從對《南田論畫》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清代四王始終秉承著師古的學習方式,是從心底里對古人的畫技進行臨摹,并在此過程中得到了自我成長與發展。這種創新的方式能夠將傳統繪畫方式體現出來,并不僅僅局限于尋覓內心的精神,而是應當更加注重將臨摹與氣度結合起來。
四、師古學古,傳承出新
清代“四王”一直被當作摹古派的代表,由于受到統治者的喜愛,復古之風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對于清代畫壇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還會對山水畫的創作方式與教習產生影響。因此,清代“四王”被指為脫離自然造化,成為模式化的保守派。但是在對傳統繪畫方式進行批判的過程中,勢必也應當進行傳承出新。對于清代“四王”來說,雖然其都有僵化的風氣,但也對筆墨傳統及功力進行分析,展示出全新的藝術思維。由于受到現代化繪畫思想的影響,模仿師古的繪畫方式受到批判,更加強調西方思潮與個性立場的創新。許多現代畫家將清代“四王”的創作定位為抄襲,言辭激烈,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傳承的意義,在這些批評的目光淡去之后,臨摹會面臨一定的變化。通過對傳統繪畫進行學習,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出“四王”的藝術價值,也是師古人之形多于師古人之心。[3]對于優良傳統,應當進行客觀的分析。結合現代化的發展優勢,從臨摹古人的優秀作品入手,但是要形成明顯的個人特色,不僅是重復古人的思想與藝術理念,還要從根本上明確個性創作與師古學習傳統的關聯,為提升繪畫技藝打下穩固基礎,逐步實現傳統繪畫文化的傳承。
五、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目前現代化的山水創作,大都對自然寫生十分重視,在繪畫的過程中追求全新的劃分,對于傳統古法繪畫的投入力度不足。顯然,通過對清代“四王”師古的藝術理念進行客觀的分析,其對于拋棄傳統畫法的現象有一定的補正效果。對于“四王”來說,不管境界如何,其都繼承了傳統山水畫的理念,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不可缺少。從畫家的成長進行分析,在塑造個人特色的同時,也不能離開傳統的師古。“四王”是歷史上有名的畫家,其對畫作進行了整理,其創作價值較高,推動了我國繪畫史的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蔣彤.仿古脫古 清代青綠山水畫[J].紫禁城,2017(09).
(作者簡介:林曉冰,男,大專,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辦事處,研究方向:美術)(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