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教育本身具備著提高藝術修養,培養學生高雅內涵的作用。鋼琴曲目可以讓人身心得到放松,在音樂的享受中陶冶情操。本文主要闡述了高校鋼琴教育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的現狀及發展策略,以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和道德品質。
【關鍵詞】高校;鋼琴教育;德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德育教學在高校教育中較為重要,德育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鋼琴教育與德育教學的結合,進一步完善了鋼琴教學體系,進而促進高校鋼琴教育事業發展,發揮高校德育教學的優勢,培養出品格高尚的學生。不斷革新教育理念,挖掘德育教學的有效路徑,最終實現高校鋼琴教育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
一、鋼琴教育優勢與發展現狀
(一)教育優勢
相比其他音樂樂器的學習,鋼琴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道德情操。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也是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在鋼琴彈奏時,學生通過感受音樂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對于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有著積極作用。鋼琴是一門優雅的藝術,很多著名鋼琴家創作鋼琴曲的時候都賦予了特殊的感情以及人生真諦,通過不斷練習演奏,逐漸感受鋼琴的魅力,提高自身對藝術的感悟能力。鋼琴教育更多的是技巧教學,然而透過鋼琴教育的本質,技巧僅僅是最基礎的鋼琴表現形式,鋼琴教育真正所追求的,是音樂內涵的培育。
(二)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鋼琴教育課堂中,對于普通非專業的學生來說,對于鋼琴演奏不具備基礎,甚至從未接觸過,有良好的演奏技巧和嫻熟的演奏水平的人非常少,受過專業訓練的人非常難尋。大部分同學屬于有簡單的演奏基礎,可以掌握一些初級曲目。鋼琴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學生可以通過嫻熟的技巧,擁有即興伴奏的能力。鋼琴教學面臨著巨大壓力,學生學習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難在一段時間內完全了解演奏技巧及基礎知識。在實際鋼琴教學中,高校鋼琴課程安排極少,一個教室很多學生由一名教師進行指導。在課程結束后,許多學生因多種因素缺少練習演奏的機會,而且無法向老師請教。部分高校由于教育經費緊張,無法購置大規模的鋼琴,導致學生無法得到充足訓練,基礎的鋼琴藝術都沒辦法發揮,德育價值就更難體現出來了。
二、高校鋼琴教育與德育教學結合存在不足
(一)德育教育不夠深入
我國大部分鋼琴教學中,對于德育教育僅僅停留在淺顯層面,教育的方式則是通過語言教育,或是在班級內張貼著名學家的書法或經典名言等。在教學中偶爾提及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的教育方式無法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興趣,讓學生無法對其產生認同感,這樣的德育教學模式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二)德育教育理念落后
德育教育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教育的模式和理念相對落后。大多數高校在鋼琴課堂中,不注重改革和創新教育理念,仍是依照傳統的課本式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適應學生需求,更不能引起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鋼琴教學中德育教育難以發揮積極地作用。
(三)德育教育缺乏實踐
德育教育中的許多良好美德和價值觀念,多數高校學生都對其有深刻了解,學生缺乏的不是理論概念,而是德育實際行動。無論身處何專業,在生活中都理應維護好道德環境和約束自身行為,對于學生德育培養具有消極的影響。許多高校群體中,對于道德教育都有基礎的了解,相對來說需要一個教育的引領者,引導學生去實踐德育觀念,學生缺少良好的引導者。教師應從多方面進行思考,激發學生對踐行道德教育的積極性。
三、鋼琴教育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策略
(一)明確鋼琴德育教學目標
通過鋼琴教學構建德育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文化,推動大學生音樂素養提升以及道德體系建立完善。鋼琴德育教學的目標與傳統鋼琴教學目標的統一,鋼琴教學德育教育模式不是單一的,不能因鋼琴教學而忽視了道德教育,也不能為了實現德育教育而失去了鋼琴教學目標,兩者必須協同發展。德育教育模式需要不斷地滲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時間進行培養,德育教育需要落實到具體上,單純的說教無法完成鋼琴德育教學目標。教師在整個滲透過程中,不能專注于技能培育,需要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調動課堂氛圍,發揮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地實現鋼琴德育教學目標。
(二)構建德育教育實踐體系
鋼琴德育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培養教師將資源進行整合并帶領學生實踐。合理整合教學資源,以及優秀的師資培養,是德育教學體系實踐的前提。建立鋼琴德育模式實踐團隊,整合教育資源,能夠更好的實踐鋼琴德育教學模式。傳統鋼琴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傳統鋼琴教育雖能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卻沒有掌握規范的教育方法。由此可見,需要對鋼琴德育教師進行系統的德育知識培訓,不斷地健全德育知識體系構架,提升教師專業技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使鋼琴德育教學能夠長遠持續發展。
(三)革新傳統鋼琴教育模式
傳統的鋼琴教學中,課堂上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在學生彈奏過程中提供指導和意見,主要是以傳授技能為目的。然而鋼琴德育教學體系下,將打破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課堂上把學生放在主導位置,引導學生在演奏中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通過課堂探討進行解決。整個鋼琴授課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為學生解析鋼琴的作品背景和文化內涵,進而為學生進行演奏示范,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鋼琴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提出本節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并進行探討,在下節課堂中為學生解決;其次,讓學生開始進行基礎鋼琴作品彈奏,學生之間可以通過彈奏所理解的作品內涵,和掌握的技巧或遇到的難題進行課堂討論,最后教師通過鋼琴作品,講解作品蘊含的內在精華,進而滲透德育教育于教學中。
(四)加強實踐培養心理素質
教師字鋼琴教學中應始終保持著為學生負責的態度,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訓練環境,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標準,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情誼,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鋼琴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培養學生舞臺表演能力以及綜合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參與各項鋼琴比賽,獎項并不是主要目的,學生通過比賽可以不斷提升舞臺表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以及通過實踐培養心理素質。長期的舞臺磨練,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自信心,學生在不斷地鼓勵中逐漸走向更大的舞臺。對于舞臺表演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尤其考驗學生應對能力,從而在表演結束后,對自身進行思考,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教師在日常訓練過程中,可以為學生營造舞臺氛圍的緊張感,讓學生把每一次練習都當成是一場演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綜合能力,最終實現鋼琴教育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
四、結語
鋼琴教育是一門具備高雅藝術文化的學科,在我國音樂教育領域占有重要的位置。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鋼琴教育不再單單是一門演奏課程,更多的是學生道德品格及個人素養的培養,本文探索了鋼琴教育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有利于我國鋼琴教育行業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侯憶皓.彈奏技巧與作品詮釋是鋼琴演奏的兩大“支柱”——評《鋼琴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J].中國教育學刊,2018(5):111.
作者簡介:聶蕊(1983—),女,漢族,湖南寧鄉,碩士研究生,講師,山西藝術職業學院,研究方向:鋼琴教學與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