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晨
【摘要】我國聲樂教學的表達形式比較多樣,但總體而言,常見的有三種類型,所以這三種類型也是教師的教學重點,需要多加訓練與講解。本文從我國聲樂教學藝術的表達形式著手,闡述了提高唱法與技巧的教學方法,并分析了教學中的注意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音樂教育;聲樂教學;唱法;技巧;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聲樂教學中唱法與技巧的掌握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學生勤加練習,同時,也需要教師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引導與幫助,讓學生能夠“少走彎路”,盡快掌握演唱精髓。
一、我國聲樂教學藝術表達形式
(一)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是聲樂演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非常有名且廣受青睞,這種唱法具有穿透力強、渾厚方成和聲音明亮的特點。一般來講,美聲唱法采用的表演形式是胸腹式呼吸法,重在表現氣息的平穩性或是連貫性特征,所以相對來講,需要演唱者有較好的聲音條件,且在表演時需要字正腔圓[1]。因此,美聲唱法可以說是我國聲樂唱法的多種表現形式中非常專業的一種唱法。
(二)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重在表現民族特色,所以由于民族習俗的不同,民族唱法也有多種表演形式。在這種唱法中,會融入各種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習俗,然后會通過聲樂教學呈現出來,因此,民族唱法中有不同民族的語言習慣和音樂風格,也正是由于這種唱法的存在,我們能夠從多方面了解各個民族的風土人情,體會不同文化間差異所帶來的新奇與美好。
(三)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興起的時間并不長,流行于近幾年,演唱的曲目也多是流行歌曲,所以,這種唱法的特點是演唱時聲音較小,重在抒情,一般需要伴之音樂而演唱,聲音比較自然,且中聲區多使用真聲,而高聲區多使用假音。在演出時也多采用獨唱的形式,可以配有舞蹈。
二、提高唱法與技巧的教學方法
(一)一對一教學
與其他文化知識的教學有所區別的是,聲樂教學若想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有獨唱的本領,就需要在教學中實行一對一教學的獨特模式,才能認真傾聽學生的氣息和音調,觀察學生在轉換氣息時所存在的不足,然后加以適時、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能夠有所提升,掌握正確的演唱技巧,使其發聲具有專業性,進而以學生個體水平的提升促進全班整體演唱水平的提升。另外,教師在此模式的教學中,應當要著重觀察學生的演唱基礎,包括發音特點和嗓音條件等[2],然后根據學生的這些先天條件,有計劃地進行定制教學,實則也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種體現。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引導學生的情緒,盡量采取鼓勵教學,也就是要給予學生學習的信心,使其能夠勇于發音,敢于在不斷的犯錯與努力中糾正自己的不足,專注于發音標準化的練習,爭取能夠吐字清晰,有專業化的唱法與技巧。
(二)小組教學
教師還可以在進行聲樂教學時采用小組教學法,也就是在教學之初,先行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小組劃分,讓每一小組都有演唱基礎好的學生的和演唱基礎差的學生,從而讓小組在日常練習中能夠互相幫助、彼此借鑒,促進學習效果的優化。當然,也可以在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與溝通,完善本小組的不足之處,最終達到提升演唱水平的學習目的。而這種教學方式的優勢就在于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畢竟僅憑教師的教學,學生難以掌握自己當前的學習進度,容易有懈怠心理,而若是采用小組教學法,學生能夠在互幫互助中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而形成激勵,努力奮發向上,及時彌補自己與其他學生間存在的差距,不至于落下學習進度、在想要追趕的時候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應用該種教學方法,也能加強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教師間的感情交流,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奠定基礎,使每位學生都能和諧相處,擺正學習的態度,能夠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面,努力加深對聲樂的鞏固與練習,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
(三)實踐教學
聲樂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實踐教學,對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之余,多鼓勵學生參與各類校內校外組織的活動。一方面,通過讓學生參與這些活動,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學生的表演經驗,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在實踐之中,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輔助教學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講,學生通過參與多樣化的演唱與表演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活動策劃能力以及演出能力等[3],也能使學生多接觸表演所需使用的各種道具,提高動手能力,同時,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在充分展示自我之余,和同臺選手進行比較,明晰自我的不足,以便在后續教學中能夠有針對性地多加訓練,達到完善技巧與唱法的學習目的。
三、注意要點
(一)氣息方面
聲樂表演的一個學習重點便是氣息訓練,一般而言,若想讓聲樂演唱具備穩定性,需要能夠做到有條不紊地氣息轉換,才能以準確的發聲贏得聽眾的喜愛。但是正如俗語所言:“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氣息的訓練過程非常艱苦,需要學生用心感受不同氣息的特色予以把控,所以,學生在氣息練習之余,不妨輔以肌肉的張弛與擴張訓練,以達到最飽滿的表現狀態,能夠在演唱時做到打開喉嚨,充分調動氣息,能夠平穩發音,流暢的轉換不同曲目所需的音調,提升演唱高度,增強舞臺表演效果。
(二)發聲方面
聲樂教學的另一個重難點便是教會學生正確發音,讓學生能夠學會打開喉嚨的正確方法,將自己的氣息能夠充分地釋放出來。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學生發聲不正確的問題,這些學生雖然在張大嘴巴努力練習,但由于沒有打開喉嚨,所以,上下牙關沒有開合到完美演唱所應具備的程度,以致于氣息堵塞,發出了聲音,效果卻不是很好。除此之外,在進行發聲訓練時,還需練習喉頭的穩定性,要能做到將儲存的氣息充分釋放出來,且要完整和平穩,以提升演唱效果。發聲問題要引起教師與學生的重視,畢竟,只有學會正確發聲才能完美地展現任何唱法,實現“學有所得”。
(三)咬字方面
聲樂表演的一個重要演唱要求便是吐字清晰和字正腔圓,但在聲樂演唱技巧的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吐字清晰和打開喉嚨兩者又能兼得的問題,例如在演唱一些較窄的字音時,有些學生選擇“捏緊”的方式表現這些字音[4],但是發出的聲音卻比較刺耳,不能達到良好的演唱效果,亦不能做到字正腔圓。為了避免這種矛盾,需要在日常練習中加強對該類問題的觀察,將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找尋正確發音中,以有效解決咬字方面的問題,實現發音與吐字間的平衡,讓演唱更加專業化。除此之外,還需著重于協調肌肉以及音調線條等基礎性內容,以便能夠讓整體機能全面發展起來,讓演唱者的感情能夠得到充分的帶入與展現,讓聲樂表演更加富有情感渲染性,增強舞臺變現效果,帶給聽眾更好的聽覺享受。
四、結語
總之,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有必要采取一對一指導的方法以及小組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等多元的教學方法,用以輔助學生表演能力的逐步提升,然后,還需將一些演唱要求有效融入日常訓練之中,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當然,若能在教學之余,為學生多講解注意要點,讓學生能夠快速抓住重點,糾正自身在發音方面的不足,使其能夠靈活運用多種唱法,也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坪.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鑒與融合 [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7):189-190.
[2]溫靜.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的唱法與技巧[J].藝術評鑒,2018(19):98-99.
[3]趙芳.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的唱法探究[J].時代農機,2017,44(10):210,212.
[4]代有俊.高校聲樂教學引入流行唱法的研究[J].當代音樂,2017(1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