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



摘要:通過對上海松江大學城進行調研,構建了大學生出行方式選擇的五個一級指標和四個二級指標,利用層次分析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上下學主要采用步行和騎自行車的出行方式,主要考慮費用和時間因素;與此同時,存在著上下學高峰期間大學生出行困難的問題,體現在:學生住宿區與教學區距離較遠,同學步行時間成本過高,共享單車存在著供不應求的狀況,對于如何降低大學生上下學途中的時間和費用成本,是我們所面臨的難題。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出行方式的選擇;影響因素
一、引言
大學校園承載著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功能,對主要以步行出行為主要出行方式的學生來說,校園出行環境的好壞對學生有著直接性的影響。但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科技時代的到來,城市化和開放化成為了當今大學校園發展的方向,校園內機動車與日俱增,往往校園交通在規劃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到增速過快的交通需求,校園中人車矛盾加劇,學生出行安全受到威脅。
位于上海西南方位的松江大學城,截至2018年,一共有7所大學,共入駐在校學生接近10萬人,與此同時,學生的住宿公寓大多安排在校外集體建造的宿舍區域,使得學生的宿舍和學校的教學區域有了一段較長的距離,因此,上下學期間,大學生常常采用包括步行、騎自行車、騎電動車,以及乘公交為主要的出行方式;對于如此龐大的學生群體,每逢上下學高峰期間,學校到宿舍區域這一段的交通就會承受很大的壓力,這一期間交通會出現很大的擁堵狀況,對于學生的出行也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人與人,人與車之間都存在著不小的矛盾。因此,為了減緩交通壓力,了解學生出行特征,進而改善學生步行環境提高學生出行的安全性與舒適性就十分的有必要。
本文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數據,本次調查共發放700份問卷,涉及到松江大學城7所大學大一到大四的學生,所涉及的群體數據具有鮮明的代表性以及可靠性,共回收有效問卷680份。所收集的數據對大學生上下學期間采用的出行方式進行調查,并對采用此種出行方式主要考慮的因素進行分析,本文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
二、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大學生上下學交通工具選擇的評價模型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將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該法的主要思想是通過將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層次和若干因素, 對兩兩指標之間的重要程度做出比較判斷, 建立判斷矩陣, 通過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對應特征向量, 就可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權重, 為最佳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
目前大學生上下學主要的出行方式包括步行、騎共享單車、騎電動車以及乘公交這四種出行方式。基于這四種出行方式建立大學生上下學交通工具選擇的層次分析模型,并以費用、路程花費時間、最優路徑、鍛煉身體、體力最省五種出行方式所考慮的因素展開定量分析。層次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大學生上下學交通工具的選擇作為目標A;選定費用、路程花費時間、最優路徑、鍛煉身體、體力最省作為準則層的五個一級指標,記為B1,B2,B3,B4,B5;方案層包括自行車、電動車、公共汽車、步行,記為C1,C2,C3,C4。
根據圖1給出的大學生上下學交通工具的選擇的層次分析模型,構造下一元素對上級元素的判斷矩陣,判斷矩陣元素aij表示兩個下級因素i和j對上層元素影響的相對重要程度, 取值為1~9及其倒數。其表示的重要性見表1。
文章通過對大學生上下學交通工具選擇的實證研究和對相關人員的問卷調查,將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由層次分析模型和重要性指標,可得到6個判斷矩陣。如表2所示。
根據表2的數據計算各個元素的權重,然后進行一致性檢驗,如表3所示。所有層次單排序的CR均小于0.1,通過一致性檢驗,說明判斷矩陣構造合理。
基于表3給出的層次單排序結果, 采用遞推法計算最低層對于總目標的重要性排序, 即層次總排序, 結果如表4所示。
由層次總排序結果可知C4>C1>C2>C3,大學生上下學期間采用交通工具。
首先,以步行最多,比例達到30.94%,其次,自行車,比例達到26.29%,再次,電動車,比例達到23.73%,最后,乘坐公共汽車,比例達到19.04%;大學生上下學期間交通工具的選擇主要考慮了費用成本以及時間成本,兩種考慮因素的比率分別達到了47.23%和28.54%,占據了主要地位。
三、結論
大學生在學校的日常生活學習中,尤其是在大學城,學生眾多的地方,交通出行常常會缺乏舒適性和暢通性,存在著以下的問題:一是學校的布局不太合理,各主要的功能區域距離過遠,例如宿舍區域和教學區域常常相隔數公里,使得學生的出行距離過長;二是上下學高峰期間,步行的道路較窄,使得學生選擇在機動車道上行走,存在著安全隱患;三是上下學期間,宿舍與教學區域較遠,由于公交車班次較少,而騎電瓶車成本過高,使得共享單車成為大學生們普遍選擇的對象,而大學城共享單車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們上下學的需求,使得大多數群體只能選擇以步行的方式往返于宿舍和教學區域,而步行的交通方式使得學生在往返的途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因此,我國需要從學校各功能區域空間布局、車輛與人流量的分流、機動車道與人行道之間的合理劃分、共享單車合理安排的數量、上下學高峰期間公交車的排班班次等因素考慮,深入探討,尋找一種合適的方案,解決大學生上下學期間的出行問題,這才是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高雅.基于學生出行行為的校園步行交通系統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7.
[2]郭金玉,張忠彬,孫慶云.層次分析法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05).
[3]呂霽城.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共享單車企業盈利能力研究[J].現代商業,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