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洲
摘 要: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2017年國家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兩個條例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戰線的兩件大事,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里程碑,都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強調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為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指導思想和行動遵循。今后學校培養的人才,其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關系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新時期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是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的有效途徑。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職業學校,除了傳授學生技術技能外,加強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從而讓學生形成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眾所周知,德育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的運行機制來保證,根據德育的漸進性、隱形性、反復性的特點,從學校實際出發,構建全員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教育機制,實現德育教育從專職人員向全體職工的延伸,從計劃區域向生活領域的延伸,從校內向家庭、社會的延伸,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因為學生時期正是思想形成的重要階段,因而加強德育教育就更加重要。
一、提高學生積極參與交流的意識
德育教育不像數學課那樣邏輯推理性很強,它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現實中有很多典型的事件可以作為范例來講解,我們要打破傳統意義下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德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換位思考
加強德育教育,不僅要把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放在首位,而且還要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文明、遵紀守法、陶冶情操等多方面進行教育和培養。但是教師所講的觀點學生未必都贊同、都接受,而且如果有些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學生就不會有深刻的體驗和感受,認識也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引導他們正確認識事情的本質。比如:老師在課堂上教育學生要助人為樂,坐地鐵、公交車要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等,而有的學生則認為:我也是掏錢坐車,我為什么要給別人讓座呢?這時,作為德育課老師就要向學生講述:“每個人都會有老的時候,假如你老了以后坐公交車和地鐵沒有座位,年輕人都沒人給你讓座,你是什么感受?”這時我讓學生換位思考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順勢引導: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尊老愛幼的習慣,你現在給別人讓座,而當你老了以后別人又給你讓座,這是一種社會美德和功德,你幫助了別人等于幫助了自己,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體驗式教學,達到教學目標
目前的中職生都是00后的一代,大都有青春期逆反心理,對父母老師的教誨容易產生對抗情緒,作為老師針對這種情況不要一味地說教,而是想辦法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自己得出結論。比如: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貪圖安逸和享受,講究吃穿,互相攀比,不滿足父母給的零用錢。對此,我特別安排了一堂體驗課,讓學生利用周末和假期,自己出去賣報紙或撿破爛,讓學生親自體驗和感受父母賺錢的辛苦和不易。通過實踐體驗,學生認識到任何成果來之不易,從此學會了節儉,學會了自立,懂得了感恩。
四、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在職業院校,學生除了學習過硬的專業技能外,加強德育教育,就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抱負、有道德的人才。作為教師,在平時上課時就要讓學生深刻體會并理解德育的重要意義,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達成共識,并付諸行動,這才是職業院校真正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通過三年的學習,除了一小部分學生對口升學外,大多數學生即將步入社會。只有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學生才能明辨是非,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夠有效地與社會對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課堂為紐帶,因材施教,通過討論交流、開展活動,才能增強凝聚力,融洽師生情感,促進師生互動,達成師生共識,從而確保德育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五、構建德育工作體系,開展德育系列活動
作者職業院校,在實施德育教育過程中,使之形成一個體系,即:堅定一個方向: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明確一個目標:培養大國工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健全一個組織:學校德育工作領導機構;做到兩手齊抓:一手抓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一手抓學生的德育教育;貫穿三大主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協調三方面教育:學校、家庭、社會;堅持四個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
另外,實施八大系列教育活動:一是以“五心”教育為依托的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與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活動;二是以“五四精神”教育為依據的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三是以黨的基本路線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教育系列活動;四是重大節日、紀念日教育系列活動;五是學習大國工匠人物的工匠精神;六是中職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系列活動;七是學習憲法、法律教育系列活動;八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教育系列活動。
總之,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具有整體性的系統工程,要遵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綜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堅持加強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理論教育,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加強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開展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加強社會實踐環節和生產勞動教育,拓寬教育工作領域,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緊密配合,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使學校德育工作的教育引導與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