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濤

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新區發展方向,立足“一江居中,南北互動,兩岸繁榮”,進一步明確發展功能定位,完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布局,寫好哈爾濱“兩岸關系”這篇文章,努力把哈爾濱新區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的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
建設哈爾濱新區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推動區域發展作出的戰略決策。在總體規劃思路上,要借助哈爾濱新區建設,通過“一江居中,南北互動,兩岸繁榮”,推動哈爾濱往北跨越,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推動哈爾濱松花江南岸北岸協同發展。
哈爾濱新區在發展功能定位上,既要充分考慮新區承擔的“三區一極”的國家戰略發展定位,還要考慮新區在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發展的引領作用,建設科創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新興產業集聚中心,把哈爾濱的科教優勢、對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文化發展要素等與未來發展戰略相結合,做到疏密有致,進一步明確中央商務區、國際物流樞紐、海關特殊監管區、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實體制造業等哈爾濱新區的功能片區劃分。
哈爾濱新區要樹立以人為中心的建設規劃理念,不斷完善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布局。要建設宜居的生態空間,依托豐富的濱水岸線,在百里沿江沿水走廊打造旅游觀光黃金岸線和原生態野趣親水休閑空間,展現城市的自然天賦。要規劃“小馬路、小地塊、小綠地、小退界、小轉角”等“五小尺度街區”,打造緊湊集約的城市活力中心,發展新商業新業態。要立足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的新區建設理念,推動職住平衡和產城融合,要構建綜合立體的航空、鐵路、公路交通體系,統籌從高速公路到城市主次干道、公交車道、軌道交通、慢行交通系統的相互銜接和換乘,解決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要給產業發展預留混合用地,為未來發展留有彈性空間。要將城市風道與河道、綠廊建設疊加考慮,促進大氣良性循環,緩減“熱島效應”和霧霾影響。要建設智慧城市、海綿城市。
哈爾濱新區規劃要著力處理好兩岸關系,體現南北互動、南北平衡。江南以“輸出”為主,老城區重要公共設施、公共服務項目原則上只拆不建;江北以“導入”為主,在人口導入、產業集聚、資金吸納等方面向江北傾斜,要完善中小學、醫院、幼兒園、會展中心、博物館等民生配套,優化城市中心和社區中心布局。